吴燕芸
(岑溪市南渡中心卫生院;广西梧州市543202)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2016年12月-2019年1月,以此时间内收治的50例新生儿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普通护理)和观察组(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相对比参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家属满意度高,数据经过比较检验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采用助产护理干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家属满意度高。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助产护理;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13-02
因新生儿受到母体围生期各种病因的影响,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长时间缺氧会引起新生儿发育迟缓现象,严重时还造成新生儿死亡[1]。因此,为了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研究以收治的新生儿为对象,给予助产护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50例于2016年12月-2019年1月接受本院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25例,男女新生儿各占据17例、8例;观察组25例,男女新生儿各占据16例、9例,新生儿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家属对研究内容已经知晓,同意在研究知情书上签字。基础资料经数据差异比较P>0.05,可比性强。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普通护理,措施:(1)准备新生儿窒息器材、准备抢救药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2)护理人员用吸球清洁新生儿口腔、鼻腔内粘液,断脐、擦干新生儿身体.(3)责任护士对新生儿的脚、背部轻轻拍打直至皮肤变红,同时吸氧,直到新生儿皮肤红润,停止氧气供给。(4)新生儿自主呼吸后,评价他们的呼吸状况,呼吸稍弱者,继续予吸氧,同时轻轻拍打脚低或背部[2]。
观察组:助产护理,措施:(1)新生儿复苏之前,全面评估新生儿情况,建立复苏小组,准备复苏所需要的设备、药品,产妇分娩时,给予她们心理疏导,鼓励其勇敢面对分娩过程,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分娩顺利;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现象,及时给予复苏,且在复苏过程中根据新生儿情况调整护理措施,比如:①新生儿分娩后,责任护士立即将新生儿头部偏向一侧,将其鼻腔与口腔中粘液、羊水挤出,并吸出呼吸道异物,同时在断脐过程中,注意新生儿保暖措施,适量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5°C左右,观察新生儿呼吸频率、心率[3]。②根据实际情况,对新生儿背部进行按摩或者足底进行拍打刺激新生儿呼吸;如果新生儿自主呼吸能力较弱或者出现喘息等现象时,加压吸氧,维持30cmH2O通气压力,120次/ min按压频率,按照3:1胸外心脏按压和正压通气比例执行,心率间隔30秒评估。③当新生儿窒息情况严重,责任护士按压必须与正压呼吸相匹配。一个周期以一次呼吸、三次按压为标准,时间实施不超过2秒。同时根据比例1:3完成循环维持,按压期间禁止同时捏球。而按压时,责任护士注意胸部轮廓的前后直径的三分之一进行按压,并保持90次/min按压频率。完成按压、辅助呼吸后,暂时停止心率检测,检测有效股动脉,指导心率恢复每分钟90次左右。保持氧气治疗的同时,观察新生儿心率变化,如果心率低于60次/ min时,按压维持,责任护士给予新生儿肾上腺素治疗,直到新生儿心率正常,病情稳定后,将其放置于暖箱,并继续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
1.3观察指标
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其中窒息发生情况按照Apgar评分标准评估,分值≥8分表示无窒息,分值范围4-7分表示轻度,分值≤3分表示重度;家属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评定表,总分100分,分值≥90分表示满意,分值范围70-89分表示一般,分值≤69分表示不满意[4]。
1.4统计学分析
资料数据经过整理,窒息发生情况与家属满意度是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1.0中的卡方检验,数据差异经过对比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窒息发生情况
观察组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总发生28.00率%比参照组4.00%低,P<0.05,详情报道如表1。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问题,其引发窒息的因素分为自身、环境、母体等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存率,故临床应定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胎儿能够顺利出生。因新生儿窒息现象比较常见,所以经过抢救后,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所以抢救期间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临床相关文献[5]显示:新生儿复苏期间缺氧状况改善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责任护士通过缺氧状态的准确判断,准备预防措施和早期复苏工作,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现象。因此,在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责任护士注意围生期保健工作,鼓励产妇积极配合相关检查,并关注高龄产妇情况,确保母婴分娩状态良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收治的新生儿为对象,采取助产护理,实践结果显示: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家属满意度高,资料经过数据对比较检验P<0.05。原因分析:普通护理措施往往比较重视护理流程的完整性,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导致护理服务机械化较强,无法应对突发事件,而助产护理,在以往普通护理基础上实施助产护理,责任护士重视复苏前准备工作,产妇分娩时心态,根据产妇与新生儿的状态合理性的调整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具有灵活应变性,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应变不及的问题,让护理服务更加连贯、系统化[6]。在新生儿抢救过程中注意,即使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已经稳定,但是仍然不可松懈,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新生儿情况,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现象,给予抢救措施,最大限度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使其顺利度过窒息危险期。同时责任护士不仅仅需要重视对新生儿复苏后护理,而且对于产妇护理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期间采用助产护理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和提高家属的满意度,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晓辉. 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疗效研究[J]. 包头医学, 2017, 41(3):45-46.
[2]蓝秋如, 李霞, 沈润华. 助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窒息66例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 25(7):117-117.
[3]刘丽玲, 刘小蓉. 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2):221-225.
[4]王娟. 助产护理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3(3):148-150.
[5]李妍. 助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窒息过程中的效果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247-247.
[6]孙学文. 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4):274-275.
论文作者:吴燕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新生儿论文; 过程中论文; 措施论文; 呼吸论文; 心率论文; 产妇论文; 家属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