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罗马帝国?——透视美国的霸权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罗马帝国论文,霸权论文,美国论文,透视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0多年前,政治专栏作家查尔斯·克瑞塞迈尔在《外交》上撰文指出,他所称的“单 极时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确定无疑地居于国际社会的优势地位的 时期(《“单极时刻”:美国与世界》,载于《外交》1990/91冬季号)。在此后数年里 ,苏联土崩瓦解,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衰退不断加速,日本陷于滞胀状态,而美国却迎 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富有活力的经济扩张期之一。然而,塞缪尔·亨廷顿却在1999年的《 外交》上争论说,单极已经让位于“单极——多极”结构,并且在不久之后就会出现相 当明朗的多极化(《孤独的超级大国》,载于《外交》1999年3—4月号)。尽管美国政府 官员一直在吹嘘美国力量的强大,许多人却支持亨廷顿的观点。许多民意测验显示,超 过40%的美国人赞同“美国目前仅仅是几个主宰性大国之一”的看法。这一数字在当时 已稳步增长了许多年。
但是,10年之后,对美国而言,日益凸显的问题并非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的缺位, 而是一系列华盛顿自身无力单独解决的难题的长期存在。这符合亨廷顿对单极所下的新 定义,即一个由“惟一的超级大国,不存在能够挑战美国的主要大国,以及许多二流国 家”所组成的国际体系。亨廷顿进一步指出,处于这一体系中的惟一的主宰性大国,将 能够“单独地、富有成效地解决重要的国际问题,而且,即使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也无 力阻止它为所欲为。”显然,美国不具备上述能力,因此,美国并未建立起单级霸权。
“9·11”事件似乎强化了这一观点。它不但暴露出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的脆弱性,而且 显示了全球性的、强烈的反美情绪及对美国的怨恨。突然之间,整个世界似乎变得危机 四伏:全球的每个角落都潜伏着威胁,自由的代价是永远保持高度警惕。但是,正如在 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所显示的那样,在恐怖主义面前的脆弱性,对于美国在传统的国际事 务上的控制力并无太大的影响。美国对恐怖主义袭击所采取的反应,显示出它在本质上 具有单独向全球的多个地区同时投放打击力量的能力。与此同时,它毫不费力地增加了 近500亿美元的国防支出,这强化了其在全球的超强地位。
毋庸置疑,目前美国的主宰地位就是意味着单极霸权。存在争议的问题仅有两个:美 国的单极霸权将持续多长时间?单极地位将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美国的全方位霸权
要想深入领会美国目前的主宰地位,就必须依次考察国家力量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军 事领域,美国2003年的国防支出(美国2003财年的国防预算为3930亿美元,已被美国会 通过——译者注),超过了位于其后的15—20个最大的国防支出国的军费总和。美国拥 有占绝对优势的核力量,全球主宰性的空军,惟一的、真正的远洋海军,以及在全球投 放打击力量的独一无二的能力。美国的军事优势,在质量上比在数量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美国在先进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军事应用的探索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并具有以惊人 的精确制导技术击毁远距离目标的别国无法企及的能力。由于别国与美国在军事研发(R &D)支出上的巨大差距——美国三倍于仅次于它的六大军事强国的军事研发支出的总和 ;换一个角度来衡量,美国目前的军事研发支出比德国或英国的全部国防支出还要多, 华盛顿已经使别国无力在军事上赶上它。
在国际政治的现代史上,没有其他国家曾达到过像美国这样的超强军事地位。而且, 美国实现这一目标,仅占用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指 出,“以极大的代价成为全球第一强国,这不足为奇;以微小的代价成为世界上惟一的 超级大国,却使人目瞪口呆。”
美国在经济上的主宰地位——无论是与紧随其后的几个最富有的大国相比,还是与全 球其他的所有国家的经济总和相比,美国都超过了现代历史上的任何大国。目前,美国 经济是仅次于它的日本的两倍,它的一个州——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规模已上升至全球 第五位,超过法国,仅次于英国。
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扩张之后,美国经济确实已出现衰退迹象。但是,美国经 济不可能出现全面衰退,因为美国处于全球化进程中最有利的位置上。美国是全球熟练 技术人才的首选目的地,这一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美国也是最受外 国公司欢迎的目的地。在1999年,美国吸引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1/3以上。
美国的军事和经济主宰地位,植根于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大国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的 数据表明,美国在研发(R&D)方面的支出,几乎与紧随其后的7个最富裕国家的研发支出 总额一样多。
在各个领域分别评估美国的主宰地位的状况,可能不够全面。但是,当前的国际体系 的最独特之处在于,美国在所有的领域都同时处于主宰地位。现代历史上的优势国家或 者拥有强大的商业和海军力量,或者拥有强大的陆上军事力量,但是,这两者它们从来 不会同时兼而有之。例如,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与冷战时期的美国,都与在一些领域与 它们势均力敌或超过它们的其他国家分享世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无疑拥有全球 第一的商业和海军力量。但是,即使在“英国治下的和平”的鼎盛时期,英国的军费、 军队人数和枪支数量都少于法国和俄国。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英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24%,这一百分比也与当时的6大强国中的美国不分上下,而俄国与德国也与这一百分比 相差无几。与之相类似,在冷战即将结束之时,在经济、空军与海军力量上,美国无疑 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总体军事力量上,苏联却与美国势均力敌。而且,由于地理因 素及苏联在陆军上的大量投入,苏联拥有在亚欧大陆攻城陷地的优势地位。
目前,美国在至关重要的各类力量上,都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有史以来,在由主权 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中,一个国家的主宰地位达到了如此高的程度,还是第一次出现。 近来把单极与下述能力——在所有的问题上单独采取行动,并能够取得预想中的结果— —等同看待的趋势,更是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主宰地位已达到极高程度的观点。在以往 的国际体系中,任何国家都无法与美国的主宰地位相提并论。
美国的主宰地位能够持久吗?
然而,许多认同美国力量的主宰性的人,认为它同时会带来自我否定的后果。依照常 规,其他国家将会联合起来,以便限制潜在的霸权国。他们认为,这一次也不会出现例 外。德国政治评论家约瑟夫·约菲(Josef Joffe)就指出,“历史告诉我们,霸权国总 是招致自我终结。排名第二、三、四名的世界强国将会组建对抗性联盟并策划击败它的 阴谋。这在拿破仑身上得到了应验,如同在路易十四、希特勒和斯大林那里得到的应验 一样。霸权招致更为强大的反霸权力量;这是世界政治的最古老的规则。”
上述论点没有认识到的是,美国在冷战后的地位,可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得天独厚 的地理位置,使美国不易受到攻击,它对其他国家的威胁也比以往的霸权国要小得多。 几个主要的潜在挑战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却与美国的情形恰恰相反。 它们在增强自身的军事能力以便制衡美国时,却难免会成为它们的邻国的近在咫尺的威 胁。美国的力量虽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诸多注意力,但是,各个国家通常更关心其自 身所处的邻近地区的力量分配,而非全球性均势。即使上述任一潜在挑战国向美国发动 处心积虑的攻势,它所在地区的邻国的制衡性努力,几乎必然会把它遏制住;美国所拥 有的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投送能力,也会对它进行遏制,或在必要时消除新出现的威胁 。
而且,历史上的权力制衡,发生于一批希望维持现状的国家,寻求遏制一个处于上升 期的修正主义国家之时。如果新兴的霸权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些制衡国会倍感恐惧 。然而,目前美国的主宰地位却是维持现状性质的。数十年来,国际体系中的几个主要 大国一直与美国保持着联盟关系,并从这种关系中获取了实质性的好处。它们如果选择 制衡美国,不但要放弃这些好处,而且必须在美国的虎视眈眈之下,费力地寻求建立一 个持久的、协调一致的联盟。
美国的力量的宽泛性,也使得任何试图制衡它的尝试最终将归于失败。美国人口多, 又很富裕,而其潜在的挑战国都仅具有这两个条件中的一项。其他人口大国(如中国和 印度)至少要花费10年的时间,才能变得富裕起来。由于其他富裕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正 在下降,它们无法赶上美国的人口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口增加了3270万,这 个数字相当于法国或英国当前总人口一半。
一些人可能会争辩说,欧盟在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都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如果 欧盟能够建立强大的军事能力,并像一个国家一样发挥其潜在的集体力量,它无疑将成 为世界中的一极。但是,欧盟要想组建独立而统一的国防工业能力,并使之能够与美国 的国防能力进行竞争,恐怕这是一项过于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欧盟正努力组建一支6000 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但它仍旧缺乏核心性军事能力,如情报搜集、空运、防空、远洋运 输等能力。即使欧盟具有了这些能力,在本世纪的前10年内,它可能仍旧需要依赖于北 约的指挥、控制和其他资源。在长期内(如果不是永远如此的话),欧盟在军事领域不可 能扮演一个具有支配地位的角色。
因此,大多数研究美国未来的势均力敌的竞争者的分析家,把目光聚集于中国。因为 它是惟一一个在未来几十年里具有赶上美国的经济规模的潜力的国家。但是,即使中国 最终在国内生产总值上赶上美国,中、美在技术、军事和地理方面的能力的差距,仍将 继续保持下去。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缩小本国在综合国力上与美国的差距方面,中国的战略 家们已经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他们认为中国在近期内不具有这种能力。中国的最新统计 显示,至2020年,中国将拥有美国国力的1/3—1/2。中国劳动力的50%在从事农业生产 ,中国经济的极小一部分属于高科技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用于科技开发的支出 ,是中国的20倍。中国的大多数武器落后于美国几十年。中国也无法改变其在地理位置 上的劣势,它被一些具有制衡它的能力与动机的国家所包围。
上述分析就是目前的国际体系的现实,各个主要的大国都认识到了这些现实。其结果 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不可能面临全球性的挑战。没有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希 望使自己陷于不得不与美国为敌的境地。
依旧是单极世界
(制衡美国的)均势不会在近期内发生的结论,可能会引发争议,其依据是近年来出现 了一些公开反对美国的外交联合: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组成的“欧洲三架马车”;德国 与俄罗斯建立的“特殊伙伴关系”;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战略三角”;中国与 俄罗斯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外交协调中的任何一项进行仔细 审视,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在作表面文章,而不具有实质性的内容。真正的(制衡美国的) 均势行动要付出高昂的经济和政治代价,无论是俄罗斯、中国,还是其他任何大国,都 不愿承受这些代价。
实现均势战略的最可靠途径是增加国防费用。然而,自1995年以来,最主要的几个大 国的军事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却一直在下降。它们在大多数军事项目上的 支出,以及总体军费支出也一直在下降。当预期的代价足够小时,这些反美联盟偶尔也 能够使美国的政策意图受挫。与此同时,北京、莫斯科和其他国家已表现出在战略问题 上,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同美国长期合作的意愿。这种追随美国的总体趋势,在“9·11 ”之前就成为国际通行的规则;“9·11”之后,这种趋势变得更为明显。
不妨考察一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它是迄今为止最为显著的制衡美国的实例。对 于莫斯科——北京已建立“轴心”关系的观点的最明显的错误在于,中俄两国关系进展 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普京总统在“9·11”之后在地缘政治上迅速向美国靠近。然而 ,即使在“9·11”之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基本上就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中俄无 需为“战略伙伴关系”作出反对美国的重大的承诺,或者冒着真正与美国对抗的风险而 承担政策协调上义务。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俄罗斯向中国出售武器——反 映出中、俄双方的弱点,而不是两国潜在的联合实力。这些军售部分地弥补了中国落后 的军事技术,同时有助于减缓俄罗斯国防工业的衰退。大部分军售属于苏联时代的军工 企业的研发成果的遗产,这些军售无法在长期内保持对美国或北约的武器的竞争性。
即使中俄签署了合作协议,深深的相互猜疑仍在继续阻碍它们之间的关系。中俄之间 的经济联系依然缺乏活力,也不可能出现显著的增长。中俄都严重依赖于只能从西方获 得的资本和技术。中俄领导人宣称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受美国影响较小的世界,不是因为 他们确实致力于追求这一目标,而是因为这是他们能够达成一致的一项笼统的原则。
显而易见,以均势(制衡美国的)呼吁,部分地反映了一些国家的真实观点。如果过多 的权力集中于一个国家手中,世界将变得不公正、不民主,许多国家会产生强烈的恐怖 感,尤其是在美国盛气凌人地一意孤行的时候。但是,由于美国力量的超强性,无论华 盛顿做些什么,其他国家产生深深的不安是难以避免的。其他国家的政府常常抱怨美国 过度干涉了它们的内部事务。另外,对于美国在解决全球性难题(如巴以冲突)方面所能 够作出的贡献的过高的期望值,也会导致人们因美国的干涉力度不够而对美国怨声载道 。美国除了放弃自己的霸权之外,根本无法平息这些抱怨。
因此,其他国家不得不采取这样一条路线,它既能够提醒华盛顿它们对美国有可资利 用之处,又不会限制它们自身的能力,或者妨碍它们与美国的充满希望的双边关系。其 结果是,制衡美国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行动。因此,国际政治依旧是 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
单极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对美国而言,单极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实质性影响,是霸权对抗国的缺位。在冷战时 期,美国与一个具有征服欧洲和亚洲的所有工业中心的潜力的军事超级大国进行对抗。 为阻止苏联征服欧洲和亚洲这一灾难性的结果的产生,在数十年里,美国把其国内生产 总值的5—14%投入到国防支出中,并且维持着确保其承诺的可信性的庞大的核威慑能力 。为显示美国的决心和信誉,85000名美国人在两场亚洲战争中丧命,与此同时,多位 美国总统采取了可能把冲突升级至全球性核毁灭的核边缘政策。
目前,冷战时代的代价与危险已随着历史烟消云散。但是,美国需要把它们铭记在心 以准确评估单极的影响。在未来数十年里,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把资源、地理位置上的优 势、经济增长率这三者全部结合在一起,与美国一争高下。
一些人认为,如果在国际体系中充当单极领导人的行为,导致了全球不满的聚集,美 国是否有必要继续充当单极领导人?当苏联存在时,它承受了本·拉丹的怒火的冲击, 只是在苏联崩溃之后,它才把打击目标转向美国。但是,恐怖主义是历史上的一个由来 已久的难题,在20世纪初的多极世界中,好几个大国的领导人都未能逃过无政府主义者 的暗杀。实际上,对美国而言,回归多极世界将是最糟糕的:美国将继续承担最多的国 际责任,并继续充当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痛恨和仇视的焦点。但此时的美国几乎没有多 少可供支配的“大棒”和“胡萝卜”,以应付面临的形势。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 ,而对抗它们的有效的、协调性的行动能力却丧失了许多。
单极的第二个主要的实质性影响,是它为美国决策者所提供的空前未有的自由。许多 决策者常被繁杂的限制所累,而美国力量的源泉是如此宽泛并具有持久性,以致于美国 现行的外交政策享有比现代历史上任何大国都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迫不得已地勉强推 行它们。无论人们能否意识到,这种享有选择余地的新型自由,已经把讨论的主题转换 为美国应该如何在世界上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约瑟夫·奈认为,“单极的概念是误导性的,因为它过分夸大了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 某些领域能够为所欲为的程度……美国的力量不过是貌似强大。”他提醒说,如果美国 “以欺压性的、单边主义的方式来运用其硬力量”,那么,别的国家将被迫联合起来, 组建制衡美国的联盟。
然而,奈的观点没有说服力,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当前的国际体系的实质。美国不会在 宣告其行动无效力或组建潜在的制衡它的联盟的警告下,就被吓得温顺起来。美国的孤 立主义者和目空一切的单边主义者看到了这一点,国内反对他们的人也需要看到这一点 。美国能够运用其庞大的力量源泉,在每一件事情上,迫使或诱使别人按照它的指令行 事。
由于美国足够强大,以致于它能够放心大胆地采取行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应该 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单边主义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对美国有利的结果,但是美国还是 应当减少对别国提供自愿性帮助的范围,因为单边主义最终会使美国举步维艰。单极使 美国在全球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成为可能,但单极也为美国提供了超越自身眼前的需求 ,更多地关注全球性的长远利益的机会。
抵抗诱惑
在“9·11”事件之前,许多观察家已经在集中讨论下述问题:对于潜在的大国挑战者 ,如中国,美国是采取接触政策,还是采取遏制政策?支持接触政策的人认为,使中国 的(国内和外交)行为有节制的最好办法,是尽可能地把中国融入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 支持遏制政策的人辩驳说,这样做太冒险,因为这可能会加速一个强大但仍很暴虐的中 国的出现。如果上文有关单极的论述是正确的,那么,对中国采取接触政策的风险将是 微小的,因为美国超越中国的优势是如此巨大,以致于中国不可能对美国在未来数十年 内的主宰地位构成实质性的挑战,无论中国采取怎样的政策。虽然接触政策可能不会取 得成功,但它可能创造的机会值得一试,而且,如果接触政策归于失败,美国仍拥有充 足的时间来改变其政策导向。
对中国应该采取接触而不是遏制政策的原则,对俄罗斯更为适用。“9·11”之后(俄 支持美反恐)的事实显示出,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拥有一个稳定可信的朋友,对美国 有多么重要。先前的3个世纪显示出,能够从其广袤的领土上获取军事能力的独裁的俄 国。将使全世界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使俄罗斯完全融入主流国际秩序,将大大有利于 消除长期存在的“俄罗斯难题”。由于单极的存在,美国有充足的时间和充足的资源可 资利用。
对于因自己采取目空一切的单边主义政策而在主要的盟国中引发的抱怨的严重程度, 华盛顿也必须予以关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过于紧张,只会导致美国在未来推行其政策 时面临太多的挑战。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美国能够帮助它们改善其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几乎每 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不存在使发展中国家的形势在一夜之间发生重大改观的魔法棒, 但是,美国能够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帮助它们。最重要的举措是,美国降低自己在农产品 、服装和纺织品上一直维持的保护主义性质的高关税。这些产品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增长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些领域开放美国市场,不可能确保其他国家的经济的快速 增长,但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出口国的经济,以及在它们当中为美国树立较好的形象 。
布什总统最近表示,“为了切实有效地消除贫困,我们必须切实有效地扩展贸易…… 对富裕国家的市场的更大程度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直接而即时的影响。 ”但是,行动要比言论重要得多。降低国内关税壁垒,将是美国减少单极所引发的不可 避免的摩擦和怨恨的最适宜的政策。推而广之,美国力量可以充当裹在天鹅绒手套里的 铁掌。美国不但要考虑自身的特殊利益,同时还要顾及别人的利益。
在诱惑面前保持宽宏大量与自我克制,是自古希腊以来均得到证实的成功的治国才能 的基本原则。站得比以往的领导国都要高一些的美国,拥有做其所想的史无前例的自由 ;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者为整个国际体系制定游戏规则;能够集中精力获取眼前 的小的回报,或者关注未来的大目标。如果布什政府确实希望使美国成为别国既爱戴又 害怕的国家,相应的政策是不难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