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分析论文_钟志乾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分析论文_钟志乾

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本文结合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根据其应急监测的现状,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原则出发,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突发性 水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 技术 研究

随着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水污染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团结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等,都形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在此类事故发生的有效防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的扩散,减小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影响。其中,在水污染事故发生的短期时间内获取较为完善污染情况信息,是实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关键。下文将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分析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社会生产或生活中所使用的危险品在生产以及运输、存储、处置等生命周期内,因自然灾害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剧毒或具有高污染性的物质进入到水体中,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影响,从而对水体环境区域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导致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事故情况。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根据造成水体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的吴污染物性质,主要包含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导致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导致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溢油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并且从水污染的地理位置及工业分布情况,又包含上游污染团导致的水污染事故、境内陆地污染源引起的水污染事故、水上事故和境内桥梁交通事故等多种类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影响较为严重,且事故处理难度较大,事故表现形式相对多样,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建设与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首先,在法律制度建设上,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设形成,但是,由于缺乏针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紧急预防与应对处理的全国性法律体系,导致对有关环保法律要求与制度内容的遵守和执行力度相对较弱,在环境污染危害预防和影响扩散控制方面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此外,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只存在一些原则性要求,缺乏较为详细的规定,导致在针对环境污染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技术规范,需要参考一般的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进行应急监测与管理执行,导致不能对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从而造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及综合水平相对较低。

最后,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建设上,虽然国内大中型城市环境监测机构基本建立了较为独立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检测体系,但是,一些环湖、河等水域环境的基层地区,甚至是市级环境监测机构在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应急监测体系建上仍然较为缺乏,并且其进行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技术与装备明显不足,导致在环境污染与危害事故发生时,由于监测技术或装备不足,对应急监测最佳时机造成延误,从而造成污染危害扩散,导致人员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受到损失,影响十分不利。

3、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原则

结合上述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分析,在进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其监测实施的基本原则主要为及时发现和快速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及时发现是要求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按照使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的应急监测与管理目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并能够对水污染事件发展的基本数据进行提供,以为应急处置方案制定提供相关依据和支持,促进水污染事件的有效控制和解决。此外,对水污染事件的及时发现,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中,关键在于能够为政府进行水污染事故预警公告以及人员疏散、采取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等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时间支撑。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水污染事件及有关事件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其及时发现的及时性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对存在水源地等需要保护地区的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与管理中,对水污染事件的及时发现中,其及时性要求更高。

其次,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需要按照快速监测原则进行应急监测与管理。其中,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进行快速监测的具体内容包含有关应急监测人员能够快速从现场进行水样提取,同时能够根据事件现场情况进行相应的快速监测技术手段选择和应用,以对污染水团大小以及类型、浓度等情况进行快速检测与判断分析,以根据事件情况进行特定的快速监测方法选择,对水污染时间进行定性以及半定量、定量分析,不能并提供分析结果。此外,还能够对快速监测的数据快速上报至有关应急管理部分,以为其进行应急处理方案制定提供支持。

4、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原则的分析,在实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首先,应进行相应的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对水污染事件影响区域的水质变化及影响情况进行掌握。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水污染事件的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制定中,其方案内容包括监测项目以及监测范围确定、进行监测点位布设、确定监测频次、现场采样以及开展现场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监测情况总结等。在对水污染事件的监测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应急监测方案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以确保其监测分析的全面、完善和及时、有效性,为应急监测基础上的处理措施与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其次,在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地区进行监测布点与采样分析过程中,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污染分布不均匀,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化性,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布点监测与采样分析,才能够确保对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范围、程度等情况的判断准确、可靠。根据这一情况,在进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环境的监测布点与采样分析中,应将事故发生地作为监测布点和采样分析主要区域,然后结合水流方向以及扩散速度、现场的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合理布点监测与采样分析,采样过程中还应确保采样使用器具洁净无污染,通过平行双样采集以进行快速检测分析应用。在进行江、河污染水体的监测与采样中,不仅需要在事故发生地及下游进行布点监测与采样分析,同时还需要事故发生地区上游一定距离范围进行布点监测与采样分析,以确保监测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对监测频次的确定需要根据污染情况以及相应的环境区域功能、事故发生地的实际污染等进行全面分析,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并且距离事故发生的时间越近,其采样分析的频次应越高,在对存在衍生影响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中,其采样监测的频次需要根据水文变化与迁移情况进行有规律的监测分析,以确保采集分析样品随时空变化的代表性,从而对采样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行保障。

5、结束语

总之,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分析,有利于促进其应急监测技术水平提升,从而有效控制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影响,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应对方案,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金东.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多发背景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应急法律制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法制博览,2018(34):31-34.

[2]王永桂,张潇,张万顺.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快速模拟与预警系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07):164-171.

[3]余歆睿,刘蔚.基于MIKE11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模拟及应急机制研究[J].江苏水利,2018(03):43-47+51.

论文作者:钟志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分析论文_钟志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