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竞跑 规则滞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则论文,VC论文,竞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酝酿于1984年,仅比台湾晚2年,但回过头来看,台湾的VC从起步时就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最终成为了与美国、以色列并驾齐驱的VC典范;而大陆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套有效的VC“游戏规则”,仍然停留在“先规范后发展”还是“先发展后规范”的争论中。
就这样,时间在等待中无情流逝,起步不算晚的大陆VC已经在节奏上慢了不止半拍。
“X派”VC粉墨登场
“大陆VC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1998年开始逐渐为大众所知,可以说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但由于创业板迟迟没有启动,发展势头有所抑制。”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永全告诉记者。对于时间的浪费,他有着切身的感受。中国科招是中国最早的VC之一,成立于1989年,由原来的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以及香港招商局集团共同组建。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内就首次引入了“创业投资”的概念。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第一家VC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技术创业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宗旨就是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1998年,当成思危副委员长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政协1号”提案以后,VC逐渐成为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许多VC公司(或基金)、VC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
对于大陆VC的发展历程,天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汤晗有一个形象的说明。他说,从时间上划分,中国的VC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称为“三洋派”VC。国内最早的一些VC来自于国外一些边缘性的VC,没有品牌,资金也很少,到中国来以后就发展得很大,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初到1998年,称为“爱多派”VC。当时正是互联网狂热的时候,VC纷纷进入互联网淘金,许多资本因互联网“泡沫”而血本无归;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可称为“X派”VC。这个阶段人们已经不知道VC在干些什么。
不管是哪一派的VC,到被业内人士称为“风险投资年”的1998年时,国内创建的各类VC机构已达80多家,具备了35亿元的投资能力。但是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生产力方面,这些机构的贡献率仅为2.3%。
可以说,在现实面前,大陆VC遭遇了不大不小的尴尬。据专家分析,这种单纯以信贷和信贷担保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做法,之所以在现实面前碰壁,是因为它没有体现VC“股权投资、资本经营”的本质要求,归根到底还是缺乏长期的资本来源和必要的市场与法律环境,并且在经营管理机制上不能适应VC的需要。
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对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的VC限于多方面的制约而变得裹足不前。在风险资本的输出与输入的对接过程中,“游戏规则”的缺失成为横亘在VC前方的巨大障碍。
政策已成最大制约因素
VC退出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上市,而国内二板市场的开放仍然遥遥无期,令众多VC颇感郁闷。
谈到目前VC遇到的障碍,胡永全分析道,首先,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阻碍了VC的发展,其中二板市场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如果没有强势的退出机制,就不可能有强势的VC;第二,VC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国内VC是公司制,而国外是有限合伙制或委托管理制。公司制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弊端;第三,政策及法律环境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VC感觉举步难艰,不得已就打打“擦边球”。比如说按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对外投资不能超过该公司注册资金的50%,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VC突破了这一点。
对于VC,政策虽然在原则上鼓励,但是缺乏具体措施。其他VC发达地区比如台湾,对于VC有许多相关优惠措施。台湾早在1983年就出台了有关VC的法规。到1995年,所有的体系已经建立并得到完善,从而使VC得到蓬勃发展。大陆VC无法可依,系统的配套体制,如金融、税务、财务等的可操作性差,特别是没有一套适合VC的财务体系。这就造成,大陆VC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而民间的资金较少。7000多亿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远远没有调动起来。
除了政策因素之外,汤晗认为还有三个制约因素:一是VC退出机制。国外VC的退出30%是上市,70%是通过兼并收购,而国内基本上是指望通过二板上市,因为上市没有任何风险,直接将钱套现,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二是一些等待VC进入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并且对VC要价很高;三是一些等待VC进入的企业投机性较强,只想上市套利,不想丧失管理权。
与业内人士看法相同,汤晗与胡永全都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因素。而要想建立起完整的VC体系,核心是建立二板市场,这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二板不能建立,VC的发展就要受到很大影响。
不过,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据报道,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创业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另外,对于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利润和资本经营收入减免所得税等鼓励性政策,以及利用外资发展VC的具体措施,也在研究之中。
汤晗认为《创业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还是来得太迟。这个法规已经改了三稿,可能还要再改,年底能否出台很难说。业界应该将步子迈得更大。如果在“三洋派”VC向“爱多派”VC转变期间就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国内VC就可以进行更加规范地发展,也许互联网的泡沫就不会破灭得太快。
投资领域趋向多元化
由于形势的变化,大部分VC还在苦苦耕耘,等待一个好的收成,有一部分VC已经将资金投向了传统产业。这相当于回归到了第一阶段,因为“三洋派”VC最先投入的也是传统产业。这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自我调整。
“现在业界有一种误解,需要纠正。大家认为VC就应该投资高科技产业,这是不对的。投资高科技产业只是VC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VC完全可以投资传统产业。现在传统产业也在不断增加高新技术的含量,与高新技术不断融合。这样VC会获得稳定的收益。中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VC也是一个机会。”汤晗说。VC投向传统产业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相当于将鸡蛋放在不同的蓝子里。美国风险基金摩根—斯坦利现在在中国投资的全部都是传统产业,比如恒安纸业、南孚电池,通过风险投资改造,这些项目收益都很好。
不过胡永全却认为大陆VC投资领域还将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不会受互联网泡沫的影响,业内人士不应失去信心。他说,其实互联网泡沫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其中VC、资本市场、分析师、投资者等整个链条都受到牵连。
胡永全建议大陆的VC应该认真借鉴美国的经验。VC起源于美国,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VC的贡献。这为大陆的VC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VC的作用。以往中国高科技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投入,比如说“两弹一星”等高科技工程,没有民间的参与和市场化的运作。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在VC投资高科技产业具体的动作方式上,如VC的主体治理结构,VC选择项目领域的投资策略,VC在企业的具体投资做法等,美国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但在借鉴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因为美国有自己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水平和社会制度与中国差别巨大。
从总体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我国VC目前正经历困难的调整期,但还是取得了较大成果。这主要得益于大陆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当中高科技的推动力越来越大。随着大陆高科技产业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VC必然也随之获得更大发展。
在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大陆VC的前景究竟如何呢?关键还得看“游戏规则”能否尽早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