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子女,请勿轻率离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受损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子女论文,轻率论文,单亲家庭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后,社会各界对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加关注,各省市、地区,直至里弄,先后都成立了各种相应的办事机构,如: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社区教育科。特殊儿童(又称“处境不利儿童”)包括父母离异家庭、父母双方有一方死亡家庭的儿童,以及缺乏监护的回沪(回城)知青子女和低能、残疾儿童等等。据1986年的统计,全国离婚夫妇已有70多万对,80年代,每年离婚已占结婚总数的0.8%,90年代更有上升的趋势。
对于如此数量巨大的缺损家庭的子女,他们的心理将会受到多么严重的损害?他们的心理创伤情况何等严重!本文拟通过下面有关单亲子女、特别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境叙述,试图唤起轻率离婚父母和有离婚倾向父母的良知!人们呼喊:为了子女,请勿轻率离婚!!!
一、优良家教是子女成才的保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父母必读》)
中国教育史和丰硕的教育理论也表明,我国世代著名杰出人才,无不与他们享有优良的家教有关。“孟母三迁”苦心教育出了中国第二大圣——孟子,使孟轲成长为儒家奠基人之一;岳母在岳飞出征前背上刺字,教其“精忠报国”,培养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这些均表明:家长的品德,家庭的教育,对子女的成才,是何等重要!
近、现代的良好家教,培育了众多出类拔萃人才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
为什么良好家教会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当代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无数先进模范家教事例及其研究表明,具有高尚品德、心理素养和良好教育能力的父母;是导致儿童、青年顺利成长的良师益友,是他(她)们的终身引路人。家庭及其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能起到“引路”、“型塑”的决定性作用,主要由于父母具有优良的人品素养、科学的育儿才能、高尚的家风习俗、慈善的亲子关系、耐心细致的育儿风范。生活在这类家庭的子女,敬爱父母,耳濡目染,心情舒畅,亲近习染,必然会对父母的言行教导,虚心学习、努力仿效、身体力行。从儿童方面来说,他(她)们天性爱模仿,对崇敬、亲爱的长辈,尤其如此。
二、单亲家庭教育放松,致使子女心理异常
单亲家庭(指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婚)是一种异常现象。单亲家庭及其教育对子女心理的伤害,是一个严重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二十世纪初,随着个性解放、婚姻恋爱极端自由,社会离婚率日益增长。这一现象为离异家庭的子女带来了灾害。美国教育界对于单亲家庭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引起了关注。1976年,美国进行过一次全国性的儿童调查(NSC),问卷结果表明:14 %的离婚家庭儿童在过去一年内曾有过心理困扰,13%的儿童曾为此找过专业人员咨询。专家们的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儿童有心理压抑和行动退缩等严重表现,这些表现与完整家庭子女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儿童在学习上普遍有困难,学业成绩不如完整家庭的孩子们(Ferri,1976;Ziu,1978)。研究还发现, 缺损型家庭的男孩攻击性较强,女孩则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苦恼(CuMMings,Janritti,Zahn—Waxler,1985)。
离婚家庭子女的另一特点是与异性交往比同龄人早熟。
父母一方去世的单亲家庭子女,女孩比同龄人更加怕羞、 内向(Feleman .Birirgen & Narh,1981)。研究还发现, 父母离婚比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对子女的伤害更严重(Butter,1979), 这些孩子变得更压抑,攻击性强,常会自责,对学习、社交逐渐失去兴趣。严重的,有些孩子还会生某些慢性病,如神经失调,胃口不好、胆小怕事等等。总之,父母离异对年幼儿童的负影响更大。初入学时,他们会产生恐慌、迷惑、胆小,行为退缩。社交和认知均晚熟,注意力涣散,常产生一种害怕、被抛弃感。
我国情况如何?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研究数据发现,单亲家庭,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子女,他(她)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研究和测查情况和数据见下面表1和表2
表1 两类家庭儿童心理状况比较
指标
家庭类型 学习情况 神经机能 不良情绪 问题行为
正常家庭 x
32.32 30.13 35.75 29.31
s8.16 7.64 7.13 6.59
单亲家庭
x
35.19 33.65 37.66 31.86
s9.23 8.85
8.83 7.64
T值3.184**
4.088***
2.707**
3.399***
指标
家庭类型
不良习惯 社会交往
正常家庭 x 32.45 34.74
s 6.75
7.03
单亲家庭x 34.56 37.22
s 8.14
7.48
T值 2.707***
3.28**
注1:*为P<0.05,* *为P<0.01,* *
* P<0.001,下同。
注2 :上述“单亲家庭”包括父母有一方死亡的家庭和父母离婚的家庭。
表1是笔者在1992年对上海市5所小学、8所中学的10—16 岁单亲家庭子女共185人、和这些孩子同校同班的正常家庭的同龄少年儿童185人(随机取样),作对比测验调查对象,对他(她)们的六个方面(学习情况、神经机能、不良情绪,问题行为,社会交往和不良习惯)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量表参照本人自编的FEQ(甲)、(乙)、 (丙)三种测查问卷制定。(FEQ 量表系笔者在《好妈妈与普通妈妈母子人格特征及其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比较研究》项目时所设计和采用)
测查结果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健康受损严重,他们在上述六个方面的心理状况比正常家庭同龄儿童都有显著差异。从表中数据可见,单亲家庭(主要是父母离异)的儿童在测查的六个方面的心理状态均比正常家庭儿童差。下面将两类儿童各种心身特征主要方面作一具体比较,发现多种行为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受损严重。以下各个方面均比正常家庭的同龄儿童差得多。
(一)学习情况:
(1)成绩波动t=2.52[*];(2)注意力、精神状态t=2.11[*];(3)努力程度t=1.98[*];(4)及时完成作业t=3.33[***];(5 )守纪律t=2.57[*];(6)成就感t=2.89[**]
(二)不良情绪:
(1)顶撞长辈t=2.13[*];(2)害羞t=2.94[**];(3)发呆t-=2.20[*];丢三拉四t=2.07[*]
(三)问题行为
(1)打架t=3.27[***] (2)举止粗鲁t=2.12[*](3)偷窃 t=2.16[*](4)结交坏友t=2.09[*](5)逃夜t=2.39[*] (6)结交不良朋友t=2.09[*]
(四)社会交往
(1)游戏时好争吵t=2.94[**] (2)认为父母讨厌自己t=2.07[*](3)易生气、易激动t=4.08[***] (4)缺乏同情心,好伤害小动物t=2.16[*]
研究还发现,11—12岁组的单亲家庭儿童的差异更显著,其中神经机能和社会交往尤为特出。13—14岁组的儿童则在学习情况、神经机能和问题行为三方面有显著差异。
表2 两类家庭儿童在各年龄段上心理状况的比较
指标 学习情况 神经机能 不良情绪 问题行为
年龄
11岁以下
0.807 0.549 0.250 0.539
11—12岁
2.76**3.63***
2.72**2.84**
13—14岁
2.34* 2.27* 1.55 2.29*
14岁以上
0.34 1.49
0.01 0.95
指标
不良习惯
社会交往
年龄
11岁以下0.900 0.040
11—12岁2.47**3.59**
13—14岁0.69 1.92
14岁以上1.42 0.52
表内数据说明:11岁—12岁年龄段问题最严重,13—14岁次之。
心理学工作者陈会昌(1990)等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研究(对象为全国29省市的小学一、三、五年级中选出的离异家庭儿童902名和对照的完全家庭儿童808名)也发现,离异家庭子女在问题行为方面与完全家庭子女有巨大差异。在下列统计表的每一项上的人数比例都远远多于后者。
表3 两类儿童问题行为的比较
类别问题行为完全家庭(%) 离异家庭(%)
z值
爱哭13.25 24.205.777[* *]
情绪低落3.07 23.43
11.696[* *]
情
易烦躁4.29 16.027.934[* *]
好发怒 5.15 17.027.731[* *]
绪 常发呆 2.70 24.31
12.870[* *]
惧怕某些动物或人
5.03 10.944.475[* *]
放荡不羁、到处乱跑
4.67 22.32
10.553[* *]
过分胆小焦虑
10.55 20.555.567[* *]
性 冷漠、无动于衷 2.21 19.78
11.425[* *]
固执、闷闷不乐 1.96 20.44
11.911[* *]
格 自卑、没脸见人 0.61 9.288.104[* *]
孤独
3.44 19.56
10.304[* *]
不愿与人交谈
4.05 20.88
10.398[* *]
做事自始有终 19.02 36.918.212[* *]
学 学习上有困难 19.74 37.46
11.696[* *]
学习成绩差,未发挥潜力 9.94 38.34
13.605[* *]
习怕上学
1.48 8.736.713[* *]
品撒谎或欺骗
5.28 31.05
13.650[* *]
做错事不感到羞愧
7.48 28.18
11.065[* *]
德吹牛自夸 6.38 15.586.036[* *]
**P<0.10
以上表3的资料表明,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和问题行为方面与完全家庭子女有巨大差异,在以上每一个方面的人数比例都远远多于后者。品德类三种行为特征,离异家庭子女平均比例是24.94%, 而完全家庭子女为6.38%,两者差别最大。其次是性格类的八种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子女为21.22%,完全家庭子女为5.81%; 学习类三种问题行为特征,离异家庭子女为28.18%,完全家庭子女是8.06%; 情绪类六种表现,离异家庭子女为19.32%,完全家庭子女为5.58%。
以上两项研究都说明: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儿童的问题行为,均多于完全家庭。这说明: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的严重性,当然,离异家庭对子女在学习上的消极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束语:
以上调查情况,说明一个严重现象:父母离婚,受损害最严重的,可能是你们双方的子女!
据此,我们呼吁:有离婚意向的夫妇,请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再慎重考虑一下,为了孩子,请勿轻率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