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故事;化学课堂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种形式的创作中,在旧金山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即现在的数字故事中心(CDS)。2002年11月底,来自8个国家,美国25个州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创办了数字故事协会(http://www.dsaweb.org)。数字故事的概念迅速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并受到了教育者们的关注。而故事是属于数字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具体谈谈故事在化学课堂的应用。
1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课堂的引入,在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发现用故事导入新课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整堂课活了起来,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例如《硫的转化》新课引入:同学们知道世界五大奇河是什么吗?在哥伦比亚东部的普莱斯火山地区,有一条河,全长580多公里,河里鱼虾绝迹,两岸寸草不生.要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喝一口那河里的水,便会高热...眩晕,口舌溃烂,五脏俱损甚至死亡。如果有人想到河里去游泳,不久便会皮开肉绽,一命呜呼,甚至连一块骨头都留不下。这就是堪称世界五大奇河之一的“雷欧维拉力河”,当地人称它为“谋杀河”!是什么原因让这条河如此恐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2 巧用故事激趣设疑,活跃氛围
在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中,经常要涉及到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介绍,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会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线路进行授课,有时课堂会很单调的直接写出化学反应的原理,学生对这种课型往往提不起很高的兴趣,这时如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故事进行分析,探究会使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氛围更加融洽。例如在介绍 “氮的化学性质”时可结合下面的故事:据说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遭雷击而倒毙。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人们对“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困惑不解,试图找到其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带着这个故事学生会回到课本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样的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起来,也会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最后去获得知识的同时,也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生活常识。
3 利用故事拓宽知识,设计题型
化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一般考试涉及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三种题型,很少涉及到问答题,特别是带有故事情境的问答题。事实上学生如能对问题进行完整的分析与解答,对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可以锻炼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在上《原电池的原理》可以涉及以下的练习: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特别是吃了橘子等酸性食物后,疼痛更加剧烈。医生绞尽了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好转。直到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才为她揭开了病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问题:请你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解决的药方?
这道题目中主要涉及到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形成后产生的一些影响,通过故事来呈现能使学生对原电池的构成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
4 巧用故事创设悬念,结束新课
结课是一堂课的句号,但我觉得更应成为另一堂课的逗号。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束艺术,能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把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就能起到这种神奇的效果,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 例如在上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我用一个故事猜谜结束这堂课: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让学生猜一个字,为下节课要学习的醋酸创设悬念,激发学生课后预习下节课的兴趣。
5 利用故事培养人格,陶冶情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化学物质在生活中不利的一面慢慢被揭露出来,如瘦肉精、牛肉膏、三聚氰胺、冰毒等物质的使用,给化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慢慢会给一些学生造成片面的影响,认为学化学是错的,对社会有危害的。所以我们化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该给学生树立化学的正面思想,但有时单纯语言的强调是不够有说服力的,而利用故事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会让他们更好的接受。例在世界二战期间有两位德国科学家,劳厄和弗兰克,分获1914年和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纳粹政府要没收他们的诺贝尔奖牌,他们辗转来到丹麦,请求丹麦同行玻尔帮忙保存。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丹麦,受人之托的玻尔急得团团转。同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匈牙利化学家赫维西(1943年化学奖得主)帮他想了个好主意:将奖牌放入一种试剂中,纯金奖牌便溶解了。玻尔于是将溶液瓶放在实验室架子上,来搜查的纳粹士兵果然没有发现这一秘密。战争结束后,溶液瓶里的黄金被还原后送到斯德哥尔摩,按当年的模子重新铸造,于1949年完璧归赵时,当时弗兰克工作的美国芝加哥市还专门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奖牌归还仪式。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知道学好化学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知识本身并没有危害,关键是使用知识的人,如果把知识用在正确的道路会使人受益无穷,反之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也会不可估量。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我觉得将故事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现代化学课堂不可或缺的,可以打破传统化学教学思维,使整堂化学课活了起来,对于我们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更是有很大的帮助,相信未来的教学中故事教学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都会变为讲故事的高手。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第6期.
[2]孙卫华\郑江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作者:肖子露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故事论文; 化学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格林论文; 数字论文; 的人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