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厮杀门槛抬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门槛论文,环保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繁华的背后,一堆人会哭。”一位环保企业的高管这样形容当下的环保产业。 的确,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盈利大幅下滑,金融资本面临“资产荒”,历经多年高回报率、高增速的环保产业,像是一片蓝海,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入者。 尽管产业依然在高速增长,但蓝海正在变红。 “目前全国有53000多家环保公司,实在太多,而且很多企业都太小。”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说。 根据记者的统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大气、固废、水务及环境监测、检测等业务的环保企业共计59家,粗略估算仅占环保公司数量的千分之一。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59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销售收入中位数仅为11.6亿元。 另外一方面,央企和大型国企也在积极进入环保领域,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外,新进入的央企或国企在市政类项目、工程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 对于已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公司来说,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项目的收益率正在下降,很多新进入者为拿项目采取低价策略,让老公司叫苦不迭,不得不想办法降低成本。 厮杀激烈之时,也是环保产业整合之时:行业并购、整合新闻不断。“大机构进入,这在行业会加快并购整合,对行业秩序的重构加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赵笠钧告诉记者。 显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人们都对环保产业寄予厚望,可对于企业来说,想活下去并不容易:直面激烈的竞争,实力不济者要么被市场吃掉,要么被企业吃掉。 哪个子行业增长最快? 在“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后。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家通过环境政策的约束,实际上是在倒逼产能过剩行业、高污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而在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通常按照大气、固废、水务等细分行业划分。根据记者统计2015年A股环保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情况,59家公司整体收入同比2014年上升25.47%;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增长32.36%,略高于年度增幅。 有统计认为,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在“十三五”的营业收入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按照2015年上市公司收入规模约1250亿元计算,这意味着年均增速要超过31%。目前看来,并非所有细分行业都能达到。 在几个细分行业中,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涨幅最高为环境监测、检测领域,同比增幅达44.90%;第一季度同比涨幅最高为固废处理领域,同比增幅达53.23%。 根据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环保公司(统计口径:46家)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平均为14%,比2014年下降3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板块内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平均为11%,同比2015年增速提升3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两项数据可以看出,环境监测、检测是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领域。目前,主要上市公司包括雪迪龙(002658.SZ)、聚光科技(300203.SZ)、华测检测(300012.SZ)、先河环保(300137.SZ)公司收入均在6亿~20亿元之间,其中,聚光科技扣费后利润增速为71%。 赵笠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目前有60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如果按照每个固定污染源监测、检测方面15万元来计算,就是1万亿的市场空间,即使随着产业机构和政策约束的影响,这些污染源灭失一半,也是数千亿元的市场。 “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催生的环境服务业,现在才刚刚开始。”赵笠钧说。 瀚蓝环境(600323.SH)副总裁雷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表示看好监测、检测市场。 “将来政府服务涉及到一些具体环保监测、检测机构,会慢慢地分类,分类以后就变成市场化服务的方式,无论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还是政府监管的需要。”雷鸣说,“这个领域的需求会慢慢出现而且会慢慢成熟。” 同时,对于环境监测、检测业务来说,对于技术和数据的要求比其他领域更为严格,门槛更高。此外,从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来说,监测、检测PE倍数更高,华泰证券统计称,监测板块在截至发稿前的一周(8月7日)PE加权值为62.19,远高于环保板块的47.26。 资本蜂拥而至 雪迪龙董事长敖小强曾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并购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以后并购的标的会越来越大。”雪迪龙并购的主要方向围绕核心技术,这也构成了环保产业公司今年并购的核心主题。 今年上半年,环保行业并购达52起,规模近300亿元。而其中海外并购增长较为迅速,达136亿元。据环境商会统计,截至8月中旬,2016年我国发起设立的环保产业并购基金达20只,涉及19家企业,规模接近400亿元,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规模。 然而,一位环保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接受记者专访时却并不认为这是“好事儿”,一方面,新进入者由于不了解环保行业。“不计成本,不讲规则,美其名日,交点学费。”他说,“行业走着走着,就走乱了。” 另一方面,他认为海外并购的标的不应该看技术,“海外这么多年污染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技术很多也是落后的技术,就看中国人钱多。” 行业内外对并购的观点各执一词,环保产业似乎一夜间成为并购的“围城”。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购主要目的包括增厚业绩和盈利能力、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等。 平安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认为:从企业业绩上看,在行业景气度向上的前提下,环保个股的收入增速与利润增速仍然是有保障的,但受到商业模式所限,依靠内生增长的速度不及通过外延增长并进行管理层面的整合效率高。 例如天壕环境(300332.SZ)在今年7月初宣布并购赛诺水务,通过定增募集并购资金5.24亿元。后者主要的业务就是向市政、工业级海水淡化客户提供设计、生产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收购后天壕环境也成为国内首家集齐“水电气”的环保平台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环保领域的产业或金融资本有很多来自央企、国企或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看,业内分析认为,传统产业下游需求萎缩(如建筑、水利等)、产能过剩行业对盈利追逐,都是进入环保产业的原因。 葛洲坝(600068.SZ),去年通过并购和投资进入环保领域。包括启迪桑德(000826.SZ)、(300070.SZ)、东江环保(002672.SZ)、博天环境等企业都将第一或第二大股东交付给国有股东。 有业内人士认为,“戴上红领巾有助于民营环保企业开拓业务,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目前环保行业的资源配置仍掌握在政府手中。” 当然,也有人不看好央企进入环保领域,雷鸣告诉记者,如果对环保行业的认知度不够,掠夺、粗放式的拿到资源后能否用好还不确定,如果用不好,对整个行业会有负面的影响。 “我个人不看好中字头公司粗放式地参与。首先,这个行业的市场体量是有限的。第二,他对于未来精细化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觉得这两点都不适合央企,满足不了他们。很多央企现在亏得很厉害,为了扭亏为盈进来的,整个细分领域全部交给他都不够弥补他的亏损。”雷鸣说。 “原住民”搭建生态 行业内的“老人”也已经感受到项目的收益率正在下滑。 北控水务(00371.HK)副总裁于立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年前,水务项目的收益率甚至能达到10%以上,如今行业内企业对收益率就在5%左右,“对比着5年期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来定的。 行业这种“疯狂”的状态,外界资本的持续涌入,还将持续多久?于立国认为,这与流动性水平有关,当流动性好时,一些企业即便拿了不赚钱的项目,也可以通过信贷支持保证现金流的健康,但在流动性紧缩时,很多企业就会出问题。“甚至有的企业回报率0.01%的项目依然会去做。” 北控水务去年的营业收入135.03亿港元,是中国最大的水务公司。营业收入同比2014增长超过50%。北控水务也将围绕着整个产业链打造“生态系统”,将自身看作一名“行业PE”,通过投资入股的模式布局产业链。北控水务入股金科水务、北控水务和首创股份共同入股开创环保,就是典型案例。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凭借对环境产业的了解,桑德方面也早就开始转型。 “我们的优势就是了解这个行业,提早布局调整。”文一波称,目前桑德布局“互联网+”和产业生态链。去年9月,桑德的环卫云平台发布,立足传统环卫业务,依托互联网云平台,桑德同时实现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运输、移动广告等多链条的延伸。 不可否认,未来环境行业的激烈“厮杀”将使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但眼下,需要的是过冬的棉衣,能够支撑过这一轮。环保行业斗争门槛提高_环保产业论文
环保行业斗争门槛提高_环保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