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离异家庭孩子抑郁心理及疏导论文_颜 丽

浅议离异家庭孩子抑郁心理及疏导论文_颜 丽

颜 丽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路小学 730030

摘 要:现代家庭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场家庭“变革”中的受害者,他们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在问题幼年期,通过有效的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回归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离异 抑郁 疏导

离异家庭是指由父母的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往往表现出易怒、自卑等心理问题。现结合我平时的工作经历,简单地谈一谈单亲家庭孩子抑郁心理的产生以及疏导的办法。

一、离异家庭孩子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离异家庭的孩子生活在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作为家庭不幸的见证者及受害者,他们亲历了家庭的“风暴”,他们或目睹父母的争吵,或看到了父母的打斗,或感受过父母的冷战,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在一点一点地受着伤害,他们开始谨小慎微,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激起家庭的“斗争”。他们开始不敢或有选择地与父亲、母亲进行交流,他们开始因为大人的错而默默流泪……在一系列“风暴”平息后,他们只能和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但从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我们知道,从孩子出生起,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是父亲和母亲的“合体”,其心理依赖于双方,父母的离异对他们的心理而言无疑是一次“断臂”之痛,原有的家庭平衡被打破,这一切都给他们幼小的心理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他们开始变得敏感、焦虑、猜疑。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孩子的心理可能发展为一种病态,其人格会出现扭曲,直接影响到其情感、意志的发展。

二、离异家庭孩子抑郁心理的常见表现

1.寂寞孤独型。

在父母离异后, 孩子首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感受到寂寞孤独。这主要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除了工作, 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做家务上, 陪在孩子身边跟他交流谈心的时间会明显减少, 对比以前父母对自己的用心和专注, 在心灵深处有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不爱自己的感受, 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

2.冷漠懦弱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不仅是失去一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失落和自卑,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对人间真情产生了怀疑。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了憎恨,憎恨他们的争吵,憎恨他们不顾及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他们不履行其责任等等。

3.猜疑逆反型。

随着自卑心理的加强, 对外界的反应开始敏感, 稍有不同的看法, 就会引起内心的强烈反击, 慢慢地,即便周围人有一句不经意的话,其也会认为这是别有用心。这种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开始讨厌在集体中的生活,认为周围人总是不怀好意地针对他;他们开始反感老师的教育。

三、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离异家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其心理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将会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爱心温暖孤独与寂寞。

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那颗受伤的心,感化他们那颗冷漠的心。每年我在9月16日那天都会准备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因为那天是媛媛的生日。一张简单的生日卡片,几句贴心的话语,班上齐声唱起的《生日快乐歌》,湿润了孩子的眼眶,温暖了孩子寂寞冰冷的心。慢慢地,孩子的心灵之门悄然打开,默默地、一步一步地加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也是她的心灵之家。在这种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心灵的安慰,充当了“母亲”和“兄弟姐妹”的角色。

2.用友情消除冷漠与懦弱。

对于离异家庭孩子,一个和谐的群体情境,让他们在群体中活动、尝到集体的温暖,是消除离异子女冷漠懦弱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精心设计的群体活动中,他们学会了与人交往和了解人之常情;在群体活动中,能受到大家的感染,使压抑的心理得到迁移和缓解,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距;同学之间的友好往来起到的同龄共振的作用也可以使这些孩子逐渐能够正视自己,慢慢地变得勇敢起来。

3.用特长抑制猜疑与叛逆。

对于猜疑叛逆的孩子,教师可运用激励的方法,激发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要发现这些孩子的特长、优势、闪光点,安排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小宇,这个多疑又叛逆的孩子擅长体育,各个项目都难不住他。根据他的特点,我安排他当体育委员,在与同学的合作活动中,他开始信赖周围的同学,他在管理、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猜疑、叛逆呈下降趋势。

4.用要求规范行为与意识。

学生应当遵守校纪校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能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而区别对待;针对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除了给予具体的耐心辅导外,也应当严格要求。对其不良行为要坚决制止,耐心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缺点;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关心、信任与适当的宽容,教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心理防卫措施。

5.用沟通树立正确观念。

学校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因此要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必须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单亲家庭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育子观,自觉调节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扰的心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

综上所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场所,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要用爱心走进孩子的心里,帮助他们进行疏导,使每个孩子都能不受家庭变故阴影的束缚,乐观向上,豁达开朗,自信自强,健康快乐地成长。

论文作者:颜 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  ;  ;  ;  ;  ;  ;  ;  

浅议离异家庭孩子抑郁心理及疏导论文_颜 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