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黄石 435000)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概况,然后深入分析了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策略,以期能够增强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方法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n China
Zhou Zheng-zheng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n analyzed the main methods of seismic design,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help to improve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strateg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better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01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适应人们的新要求。当前,由于城市化建设,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加大,城市内大型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对于结构设计中的发展重点主要是抗震设计。由于我国很多地区都处在地震带上,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强化抗震设计对于保障社会安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抗震设计概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抗震设计方法以及提高抗震设计能力的主要策略。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概述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指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所具有的抵抗地震的能力强弱设计,其中包括建筑工程设计长期以来形成积累的丰富经验,依据经验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基本的设计方法。由于地震本身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当前限于科技力量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情况,基于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考虑,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设计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本身的空间作用、材料组成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不仅要依靠数据计算结果,还需要有系统完备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抗震设计经验,这才是抗震设计最根本的支撑点。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方法
2.1 抗震位置的选择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方法中,首先就是建筑物位置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建筑物在最初的选址时就需要首先对抗震位置进行选择排除,这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强弱,更直接关系着周围人群的生命安全,因此是建筑工程动工之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抗震位置的选择,必须具有牢固的地基,不容易发生塌陷等情况,例如较为潮湿的位置就需要首先排除,因为潮湿地区土壤结构稳定性较差,极其容易发生塌陷,并且水分含量高,对于建筑本身的危害较大。基于此,在选择建筑物建造位置时,首先要选则地基牢固的位置,才能够让建筑物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安全系数更高。如果第一步没有做好,那么即使建筑物结构设计再完美,抗震设计再完备,也没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2 合理科学的抗震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也是能够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首先,抗震结构体系搭建应该尽量避免只是部分结构或构件被破坏就造成整体结构失去抗震能力的情况。抗震设计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原则,那就是整体结构需要具有一定的赘余度以及内力重分配能力,当发生地震时,建筑结构中有一部分构件因震动而损坏时,其余完好的构件仍旧能够承担竖向的负载功能,从而保证整体建筑结构不损毁。其次,在建筑结构体系中,需要有着精准的计算简图以及科学的地震作用传递方案。竖向结构的构件设计中,应该让其在垂直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水平平均分配。而对于建筑物中盖梁体系的设计,应该让垂直重力作用的压力在最短的路径分配中传递到竖向构件中,例如墙壁、柱子等。在结构设计的转换结构中,需要让上午结构竖向构件传递的垂直重力通过楼层进行转换分散。除此之外,建筑物整体抗侧力体系也必须严谨科学,整个抗侧力体系需要连贯接通。
2.3 合理的建筑平面布置
在建筑物平面设计中,抗震设计方案需要采取规则建筑方案。按照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平面不规则或者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需要运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设计。对于凹凸不规则或者局部不连续的建筑整体结构,需要采用适应楼板平面的刚度变化计算模型。对建筑结构中的薄弱部分,应该乘以内里增大系数来计算弹塑性变形数据,并且对薄弱部分采用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模型。
3.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策略
提高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水平,还应该不断开发引进先进的新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抗震设计中也需要不断的开发更为先进的抗震技术,同时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抗震设计经验,结合我国具体的建筑情况来设计建筑结构。另外,人才兴国战略下,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对抗震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建筑行业储备更多具有高素质知识能力的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整体水平。此外,还需要在建筑行业中制定完整细致的规范准则,以此来约束建筑设计人员,使其能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保证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抗震设计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玩忽职守的设计人员,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完善的奖惩机制来激发设计人员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是由抗震设计决定的,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强度较高的地震,高层建筑会损失更加严重,人员伤亡也会更多。若是抗震设计不过硬,就会发生重大伤亡,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更需要建筑行业在施工之前的结构设计中将抗震减震能力放在首位。在建筑物选址中,在抗震体系设置中以及更多细节设计中做好抗震结构设计,从而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艳华.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方法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2016,02:70-72.
[2]纪文彬.建筑结构层等位移延性反应抗震设计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215.
论文作者:周征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能力论文; 结构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