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困境与跨越
□ 匡丽萍 王珊(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体育影响力的增强,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现存困境进行探析,以期实现体育史学研究的跨越。研究发现,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面临着以下困境:研究队伍老龄化严重、研究群体匮乏;体育史学科建设不足;研究局限于史料的复述,重复研究较多;研究拘泥于体育,拘泥于国内,缺乏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针对以上困境,提出实现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发展的跨越:应调动各方体育史学研究者的力量,逐渐建立专业的体育史学研究团队与研究团体;加强体育史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史学研究人才;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断学习与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实现体育史学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与纵深研究;体育史学研究必须贴近当代社会体育,充分展现体育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体育史学 困境 跨越
1、前言
体育史学是记录、收集、整理、研究、解释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规律的学科。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随着中国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近20年来,中国体育史学的研究以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分水岭,前期处于体育史学研究低谷期,后期成为体育史学向上发展的前进期,前后呈现较大的差异。然不管是低谷期还是前进期,体育史学的研究者们从未放弃,坚持探索和研究。现阶段的体育史学研究已进入全方位的发展,但其背后仍存在着阻碍其发展进步的因素,成为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困境。新时代的体育史学研究者积极应对困境,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以实现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2、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困境
2.1、研究队伍老龄化严重,研究群体的匮乏
自1919年我国体育史学研究发声以来,体育史的研究便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起伏伏。尤其是我国体育史学的发展历经了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突进式发展,在进入21世纪之后,体育史的研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一直处于封闭和沉寂的一种状态。究其主要原因是体育史学研究者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离去,研究者队伍老龄化严重。体育史学研究逐渐走向封闭和沉寂,而处于如此状态的体育史学研究在吸引新研究者和培育史学研究新人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中尤以体育为甚。国家体育总局将体育文化纳入中心工作,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一同构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四大中心工作。作为体育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学科——体育史学的研究逐渐复苏起来,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许多体育史学的研究者重回领域开始新的研究,也有大量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进入体育史学研。体育史学的研究队伍日益庞大,大量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体育史学研究人才匮乏的局面依旧存在,且伴随着大量人员涌入体育史学研究,同话题简单重复研究、整体研究质量偏低等新的问题日益显现。
2.2、体育史学科建设不足
体育史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史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体育史学科的建设明显欠缺。体育史学科上课较为枯燥,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受重视程度较低。随着体育院(系)课程的不断改革,大部分学校逐渐将体育史学科的课时进行缩减。致使更多的学生对体育史学科处于浅显的表层认识,失去了对体育史学科深层学习的机会,也极大的影响了体育史学研究新人才的挖掘和吸引。体育史研究逐渐在失去高校这一学科建设的主要阵地。课程设置与教材紧密相关,体育史学科建设的不足与体育教材的标准化有着很大的关系。教材的标准化存在于省与省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教材的标准化是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前提。教材的标准化即某一课程遵循教材至上、教材独尊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高校大多数的体育课程,唯独不适用于体育史学科。一直以来高校体育史学科的教材都未见标准化,这是出于体育史学研究的考量,史学研究成果大都内含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对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标准化显然是不可取的、不科学的。这不仅会制约体育史学科的发展,对体育史的发展也是巨大打击。
2.3、研究局限于史料的复述,重复研究较多
众多研究指出,体育史学领域有海量的史料有待梳理整合。当代体育史学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对史料的整合,一本本体育史学著作的问世为体育史学的发展和前进奠定着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体育史学研究的论文中也出现大量的、雷同的对史料的复述。这些复述拘泥于体育史学史料本身,在复述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就史料论史料,对历史的发展做以简单的回顾。史学研究一是注重对史料的整合和梳理,保存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二是注重挖掘历史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体育史学研究忽略了后者,一味地将历史的研究置于学术的真空中,局限于史料的复述,未能做到将历史发展的道路延续至今,以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当下社会的问题。史料的简单复述、众多的重复性研究,使得体育史研究的开放性和创新性逐渐消弭,进而导致体育史学研究在问题意识、论点思辨和研究深度上大大缺失。
基于此,创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如正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高覆盖率的农村金融互联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和减少信贷成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应努力建立减少农村贫困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跨越
3.1、研究团队与研究群体的逐步建立
“百家争鸣”文化现象的出现是各家思想的交流争辩而出,任何一家都不能将这样殊荣独占。同样的,史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够撑起的,众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群体才是实现体育史学研究“争鸣”的基础。面对现阶段我国体育史学研究队伍冗杂的情况,体育史学研究团队与研究群体的建立十分迫切。首先要充分发挥体育史学界离退休资深研究者的力量,通过学术会议、个人报告等形式传递自身体育史学研究的经验与建议。其次体育史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要抓住自身发展和史学研究的关键时期,多做数量多且质量高的文章,为体育史学的研究贡献更多成果;最后是在高校进行体育史教学工作的老师在使体育史课堂有趣、易懂的同时,尽可能挖掘对体育史学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史学的研究中来,保障体育史学研究团队和研究群体的衔接。体育史学研究团队和研究群体的建立是实现当代中国体育史学研究跨越式的一步,也是体育史学研究发展和繁荣基础性的一步。
3.2、加强体育史学科建设
(2)销售环节。产品销售中必须确保每个产品都有该产品的说明信息,经销商应当建立农产品采购检验记录制度,该制度包括记录相关产品的物品名、产品的产地、级别、相应的保质期和数量等相关信息并实行统一的配送经营方式,由经销商统一查验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材料。农产品经营者应当按照农产品性质、储存环境要求、保质期要求进行产品存储,定期检验仓库中所储存农产品的质量,储存环境变化情况,并及时清理变质和过期的农产品。将所检查的信息登记在追溯系统中去方便后期查询方便解决。
人才决定着体育史研究的未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根据地,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关键。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学科的学科建设都在面向未来、摸索着前进。加强体育史学科,首先是要明确未来的体育史学研究需要怎样的人才。未来体育史学研究的人才一是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理论和知识素养,比如体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二是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以上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三是要在文化传播、影视传媒、网络策划等新媒体、新技术上具备专业技能。其次是转变政府体育部门及各高校体育院(系)对待体育史学的观念。上层领导明确了解体育史学科发展之于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促进体育史学的发展。最后是体育史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做好生源推选和师资团队的把控;二是要做细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制定;三是要做精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史学科建设培养着体育史研究的接班人,加强体育史学科建设是实现体育史学研究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般计税未交增值税”,核算一般计税增值税的缴纳结算。《规定》中“已交税金”专栏记录的当月已交纳的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记录的当月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预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记录的按规定预交并于当月结转扣减的税款合并均在本专栏中登记。实务中当月已交、预交、未交的增值税,都要在当月的申报表中申报体现,没必要分科目核算。
3.3、采用灵活多变的研究方法
体育史学的研究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需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证的。因此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应拘泥于体育自身,而是要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促进体育史学的研究。采用灵活多变的研究方法,首先是要在体育史学研究范围内,实现各个研究方法的结合。即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实现对文献资料法、文物研究、田野调查法、口述方法等研究方法相互之间的结合并用。其次是体育史学的研究人员已不在限于体育学和历史学专业,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哲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进入体育史学的研究中,也将带来其专业的研究方法,将大大丰富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最后是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要紧跟史学的研究方法,不能脱离史学研究去做体育史学的研究;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动力。实现计量学、GIS等计算机的应用研究方法,将极大丰富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实现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3.4、实现体育史学的跨学科融合与纵深研究
当代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打开国门欢迎世界各国人民,迈出脚步走向融合的世界。社会时代发展已经注定这是一个开放融合的时代,体育史学研究不论自身愿意与否都需要打破封闭的格局。与其最终被迫打破封闭,不如顺应发展趋势,实现体育史学的跨学科融合和纵深研究。首先要打开体育史学研究的大门,欢迎各个学科的研究者介入体育史学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科为体育史学研究注入不同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扩大体育史学研究的范围。其次是体育史学研究要“走出去”,一是国内体育史学研究者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史学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体育史学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学术合作研究。二是当代中国的体育史学研究不能仅限于中国体育史,外国体育史和世界体育史的研究也是当代中国体育实践与理论建设不可或缺的学术领域。美、英、法等国家体育史的研究将为我国体育史的研究更为宽阔的视角及多样的方法。世界体育史的研究内容必包括中国体育史,因此对世界体育史的研究将极大展现中国体育文化,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最后要坚持中国体育史学的纵深研究,即在开放和“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保持住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根基,忠于体育。
4、小结
人类的发展和前进不能丢掉历史,历史是人类发展和前进的基石。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史学研究,体育史学研究促进体育的发展。通过加强体育史学科建设,培养新一代的体育史学研究人才,为其研究团队和研究群体的建立打下基础。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研究方法,坚持开放和“走出去”,实现体育史学研究的跨学科融合和纵深研究。以体育史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和解决体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强调其研究的整体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史学研究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实现体育史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勤.体育史学与体育文化研究的关系及未来走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0).
[2]黄美蓉.从封闭走向融合——“中国体育史研究方向与方法”论坛综述[J].体育与科学,2018,39(02).
[3]冯峰.体育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2).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8-077-2-ZQ
作者简介: 匡丽萍(1994-),女,河南郑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
标签:当代中国论文; 体育史学论文; 困境论文; 跨越论文;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