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探讨论文_邝海,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探讨论文_邝海,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特点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

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特点;技术要点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功能的日趋多样化,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此种类

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

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

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转换层

施工技术特点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转换层的作用

(1)扩大建筑室内空间。一般状况下,高层建筑中室内的现实空间都是固定而有限的,这种实际状况会让渐渐缩小建筑中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实际状况中,建筑的内部空间只可以满足居住,现实空间不支持大型会议或者是购物商场,所以,有关人员一般会把当前主流的转化层构造理念引入至此,经过进一步的施工与改建,使剪力墙之间的间距增加,然后使建筑室内空间扩大。

(2)扩大建筑出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出入口也越来越高的要求,之前的出入口不管从大小还是美观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建筑物要尽可能宽广的出入口。转换层构造施工技术的运用能依照现实要求改变柱距,然后使建筑出入口扩大。

三、转换层的施工特点

在高层建筑转换层处,部分竖向构件会被打断,使竖向力传递发生转折,而实现功能转换的大型水平构件便是转换层。但同时,要实现这些功能,必会导致该结构本身受力复杂、不利于抗震的特点:

(1)转换层构件大,楼面荷载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建筑有转换层,其承载需求是通过利用转化和改变构件截面内力实现的,建筑内部应力状况非常复杂,为了实现结构的水平剪力能够顺利向下传导,应该保证转换层楼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刚度。当前,转换层的构件尺寸均较大,楼板厚度不低于16cm,楼面荷承载力较大。

(2)叠加浇筑的要求高。转换层的构件体积大,因而高跨比也随之增大。再者,转换层截面出现弯曲变形时水平向的,所以内部结构容易发生错动。针对这种情况,施工时浇注的要求一定要高,在叠加浇注时,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对分层处水平剪力的影响作充分考虑,保证叠加浇注的质量,确保在使用中构件的承受力。

(3)支撑系统需灵活布置。为达到建筑的抗震要求,在设计时,转换层的形式往往十分灵活。其支撑系统也应结合转换层上下结构合理采用,以避免上下层发生剪力和刚度的突变。

四、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1)模板工程技术要点

模板施工包括支撑结构设计施工、侧向模板施工和楼梯支撑体系施工三部分:

1)支撑体系设计施工。支撑体系设计是模板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是模板施工的关键。支撑体系需要对结构的荷载进行计算,使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上部传递的荷载而不发生翘曲失稳和不均匀沉降。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包括剪力支撑构件受力计算、步高计算和立杆计算等。支撑体系设计前期需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的勘察,获得地基承载力。在正式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前,必须首先确定模板及模板支架、新浇筑混凝土、钢筋等的自重,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以及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从而计算出混凝土侧压力分布,采用落地支撑施工方法,完成支撑模板体系的各工序。施工中需要保证上层支撑与下层支撑竖直方向荷载传递的准确性。

2)侧向模板施工。转换层施工的侧向模板采用大尺寸全钢质模板,钢模能够有效减小结构施工期间的变形。钢模就位利用锚固螺栓使其固定,并在模板侧连接侧向支撑构件。

3)楼梯支撑体系施工。作为转换层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侧向模板施工相比,楼梯支撑体系施工较为简单,其承受的荷载亦相对较小。一般采用斜撑增加其稳定性,并对脚手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加固。

(2)钢筋工程技术要点

由于转换层的梁截面一般较大,钢筋特别密集,钢筋自重很大,所以梁钢筋在梁底模铺设完后进行绑扎,梁底纵筋铺设一排即安放长度同梁宽的φ25钢筋垫铁,垫铁每1.5 m设一个,再铺设第二排;上部纵筋先在顶层横杆上铺面层钢筋,再采用φ10钢筋制成的“S”型在上排面筋上挂起下层面筋,依次类推,将面筋逐层挂起;主筋铺设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上而下逐根拆除搁架下横杆,同时将下部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梁底保护层垫铁;最后,穿负筋、腰筋、拉筋,绑扎梁上柱插筋及洞口加强筋。梁的侧模应在钢筋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才安装。转换梁的上下几排钢筋在绑扎就位时要保证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以利于砼浇筑。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 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

(3)混凝土工程技术要点

在高层建筑转换层中,转换层结构的混凝土工程,着重要注意大体积砼的浇捣组织、钢筋密集部位砼的浇捣方法、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控制及养护方法和叠合浇筑时混凝土接合面的处理。1)大体积砼和钢筋密集部位砼的浇捣方法。对于砼柱的浇捣,由于转换层结构均为大截面梁,其面筋一般应锚入柱内至梁底以下,所以梁底以下的柱砼不能一次性浇捣至梁底,必须分两次:第一次在梁钢筋未安装前浇捣至梁底以下的梁面筋锚入深度的位置;第二次浇捣应在梁钢筋验收完毕且第一次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浇捣,浇捣高度至梁底平。由于梁底钢筋分布密集,在柱头中心位置会形成密集的钢筋网,所以,第二次浇捣难度较大,必须在梁侧模板和柱头模板安装前进行浇捣,浇捣方法从柱头四角侧面钢筋较疏的位置下料和振捣。为了保证砼的浇捣质量,第二次浇捣柱砼必须采用细石砼,这样才可大大减少砼的振捣难度,保证砼的密实。2)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控制及养护方法。转换层结构混凝土量大、钢筋密,混凝土除满足设计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外,还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在失水收缩、温度变化控制、外部约束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①降低水泥水化热。可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掺加粉煤灰等掺和料,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②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应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免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对砂、石等骨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直晒。③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降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保温覆盖措施,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采取分层或分段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减少浇筑的蓄热量,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小温度应力。

五、结语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工程界的广泛关注,转换层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行业要求和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为高层建筑的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宗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知识,2017,37(12):76-77.

[2]薛彦雷.浅析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62-163.

论文作者:邝海,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探讨论文_邝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