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评价论文

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评价

谭晓丽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重要地区,其创新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围绕广东省九地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以湾区九地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指标看,综合得分较低,这说明九地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并没有有效建立;从各级指标上看,深圳、广州、佛山走在前列,而肇庆、江门则相对落后。创新生态系统区域不平衡现象严重。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指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

一、引言

创新生态系统主要代指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涉及到产业集群中的生态环境、政府政策、技术创新、人才流动等。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创新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从强调速度、工程技术变为人工智能与生态化的有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在持续深入进行供给侧改革同时建设绿色家园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考核指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第五大湾区,在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时,一定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好粤港科技创新走廊、深港创新圈,打造创新生态形态新模式。

新一代天眼应用系统建立在微软NetframeWork4.0的Web应用服务框架中,采用COM+组件应用服务技术和ArcGIS10.0空间应用服务技术,实现了Web用户—HTTP服务管理器—组件应用服务/空间应用服务—数据库的多层应用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应用层次的优势,在继承以往C/S应用系统技术成果基础上开发新的应用服务,高效利用应用服务资源,实现了扩充应用产品种类,提高应用产品质量,提升应用服务水平的目的。

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较晚,目前学者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并没有一致的界定。在研究上也相同于国外做法,涉及到企业、产业、国家等方面。目前,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和谐美好生态圈的必要之路。

(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类型

1.基于行业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基于行业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小规模、专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比如广州的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深圳的科技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等。澳门的文娱博彩业及香港的金融产业集群。

2.基于高新技术的创新生态系统

基于技术创新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从生态系统内部的视角出发,注重企业“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技术衍生”。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科技术孵化中心正是基于该种理念协助各企业建立创新生态系统。这也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模式,如深圳前海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广州海珠区文化创业产业集聚。

我和富二代开始了好日子,报了七八个学习班,张口“哈罗”,闭口“狗来摸你”,人模狗样地说着英文,每天都跑去天台,晒着太阳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③饮食指导:由研究人员结合孕妇的具体情况(孕周、体重指数、血糖控制情况)来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总热量摄入参考患者的BMI和孕期,在热量摄入分配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功能比为(50%~70%、15%~20%和 20%~30%),在食物的选择上,主食选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或全谷类食物、推荐杂粮饭为主的主食[2],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水果应选择低糖分水果如黄瓜、西红柿、柚子、樱桃等,适当选择鱼肉、蛋奶、瘦肉、豆制品,满足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严格限制精糖、烧烤、腌制、熏制食物及甜品的摄入等。提倡少食多餐,在三餐之外合理加2~3餐,但维持总摄入量不变。

3.基于生态学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4.基于政策导向的政府专业镇集聚的创新生态形态建设

以专业镇集聚的产业集群因其内部知识共享与溢出效应明显,也逐渐成为目前创新生态环境的首要建设模式。如佛山大沥镇的铝制产品集群,高明的高新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的牛仔服装设计基地等。

(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特点

1.范围覆盖面广

2.强调系统建设

创新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创新。还涉及到与生产、研发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员工居住环境、交通便利等,社会环境包括人文关怀、相关娱乐设施等等。其覆盖了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求有效融合发展。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生产厂家: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每片重0.5 g)治疗,剂量为1.5 g/d,每天3次。

创新生态系统在研发、生产、产业技术创新上相互促进,同时对与生产相关的周边环境和厂房、居住配套设施要求严格。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基于生态学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产业集群创新问题。对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进行生态重组,涵盖政府、员工、外部服务人员与环境等等。

有研究表明脊膜受到破坏时,大量脊膜细胞参与到胶质瘢痕的形成中,脊髓会被覆盖,脊膜细胞与AS相互作用参与了胶质膜的形成,而胶质膜的结构与功能和胶质瘢痕相似。在脊膜受损、特别是SCI时大量体外脊膜细胞聚集,分泌韧粘素和NG2蛋白多糖等抑制剂,阻碍轴突生长,增加了AS的抑制性。

三、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确定决策目标,建立指标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方案层等。

(1)目标:U=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改变传统教学思路,考虑选择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改变通常是基于章节或单元内容设计的,缺乏系统性,脱离实际岗位需求,导致学习后学生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不会应用。因此,选择更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拓宽实践教学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改革教学内容,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实践教学中,要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创新性以及开放性实验的比例,从而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2)准则层(一级指标):H1=政府创新活动;H2=企业创新活动;H3=用户创新活动;H4=大学创新活动

4.制定资金计划管理制度。成立收入资金管理机制,保障资金收入的安全性,保证资金能够完整的收入企业银行账户。成立支出资金管理机制,保障资金在支出时能够按照严格的规定、合法的支出,建立企业账户管理制度,对账户的开户和运用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构建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包括大额资金的运作方式,按照明文规定合理安排资金的支出情况,降低资金支出风险。

(3)指标方案层(二级指标):H11=基建设施,H12=政府协调能力(%),H13=政府办事效率(%),H14=政府政策稳定性,H15=科技财政支出,H16=知识产权申报率,H17=政府税收优惠,H18=人才引进政策,H19=政府区域规划能力,H20=政府技术创新激励;H21=人力资源构成,H22=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H23=企业发明专利,H24=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亿元),H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B26=新产品销售收入,B27=科技中介服务水平,B28=企业技术创新,B29=跨国科技公司数量;H31=个人知网访问次数;H32=用户有机产品消费率,H33=用户科技产品消费率;H41=产学研结合律,H42=科技成果转换率,

(二)权重的处理方法

为了评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便于多个区域比较,必须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因此,本文先对各指标的具体参数值进行权重计算,再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具体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要求,将指标分为目标、准则、方案三个层次。有利于用较少的定量信息分析复杂的决策问题,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结合国家创新战略、城市创新评价指标及创新范式发展阶段,本研究决定在Salmelin(2013)所提出的四螺旋结构上,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原则,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为目标,从粤港澳大湾区实际情况出发完善适合区域特征的四螺旋结构。即融合了政府、企业、大学、用户四螺旋结构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在本次研究中,从四个主体入手,提出四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进行创新生态环境调查,从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建立判断矩阵值,通过spss 软件求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检验其一致性。

最后,得出各指标的权重(Wi)(见下页表1,表2)。

四、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四螺旋结构中准则层各指标对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程度,以确定每个属性对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影响程度大小。公式如下:

表1 准则层各要素的权重

表2 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

(二)数据处理

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展开的问卷调查中,共设计了30 个问题,问题涉及“基建设施建设情况,公众对政府协调能力看法,政府办事效率看法,政府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科技创新类企业人力资源构成,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年平均引进技术经费支出(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基本反映九大城市的实际问题。问卷共发出2920 份,有效问卷为2845 份,有效率为97.4%。主要调查区域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在本次研究中,囿于时间及经费原因,并不涉及香港、澳门数据。

依据上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结合相关资料、问卷统计结果对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由于各指标数据单位各异,因此计算结果必然会出现误差。因此,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化为即均值为0,方差为1 的标准数据。处理结果如下页表3 所示。对标准化统一指标进行量纲后,就可以对各项指标加权求和,从而计算出综合目标指数,以评价大湾区各区域创新生态水平。

本研究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及相关统计软件(YAAHP)分析处理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参照上述指标体系,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一级指标中部分指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获得(如政府创新活动、大学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活动指标中“人力资源构成”、“企业内容研发经费支出”等无法从已有文献和资料中获得,因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教育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物联化、感知化、泛在化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构建支持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达到教与学的智能化目标。另外,智慧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提供微课、电子教材、移动课件、MOOCs等开放学习资源,支持云学习、泛在学习、无缝学习等学习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促进教学改革。

在上述公式中,W 代表权数,WiZij 代表具体九地市区域标准值。经计算,其最终结果如下页表4 所示。

从图9可以看出,只选择1个采样注视点时,分类预测的准确率不足70%,而选择2个采样注视点时准确率达到了85%左右,3个及3个以上的采样注视点的分类预测准确率均达到了90%以上.由于注视点的不稳定性,单个注视点存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其预测的准确率较低.同样可以看出注视点个数达到3个以上时,准确率没有没有明显提升,这说明依靠增加采样注视点个数去提高分类预测精度是存在一定限度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总体建设并不是很成功,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深圳、广州两地其系数低于0.78,说明并没有创立有效的创新生态系统。究其原因很多,重点是在政府政策引导缺乏,虽然广州、深圳、佛山等政府先后建立产业园区及各种创新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引导并没有发挥良好效果。在政府政策稳定性上也缺乏相应的持续和稳定性,广州的人才引进目录在近五年不断变化。而对于肇庆、中山、江门、惠州等地,由于地缘关系其人才引进得分更低,这对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是非常不利的。从企业创新活动来看,高新企业引进排名前三的是深圳、广州、佛山。但是具有跨国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本土创业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太少,比起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这个数量可忽略不计,企业用于自主研发的经费太少也是面临的难题之一。从大学创新活动来看,九地市的科技成果转换率也很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需要区域内各大高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区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保持政策稳定性优化创新环境。

纵观世界几大湾区发展可以发现湾区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推进力量,是现代化技术创新孵化基地,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引导和激励。粤港澳大湾区要建立领先的创新生态系统更离不开政府规划与政策导向。各级政府要争取政策资源,发挥优势产业作用,促进发展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集群。

2.以大学为依托,建立区域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大学是最好的科研基地,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对于一些应用型学科就更应该与企业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效率。例如纽约湾区的“斯坦福工业园”培育了惠普、谷歌等世界级的科技型企业,成为全球科技重心。粤港澳大湾区排名全球前100 的大学有四所,更应以各大院校为支撑建立优质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3.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坚持培养与引进人才。

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在深圳涌现出一些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如大疆、华为等。应该加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于创新类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峰,庞玉萍,金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9).

[2]姜庆国.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研究[J].经济经纬,2018(4).

[3]张永凯,韩梦怡.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比分析:北京与上海[J].开发研究,2018(4).

[4]辜胜阻,曹冬梅,杨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8(4).

表3 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标准化处理结果比较

表4 九地市综合得分表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1-0472-03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创新青年人才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18WQNCX226)。

标签:;  ;  ;  ;  

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