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检验与护理沟通对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探讨论文_陈卫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标本运输人员的相关性,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提高检验报告准确性。方法:对干预前检验科标本及不合格标本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合格标本从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提出有效干预约措施,比较沟通前后标本不合格率的下降程度。结果:干预前采集标本296850例,不合格标本2345例(0.79%);干预后采集标本314805例,不合格标本1165例(0.37%),干预前后不合格标本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科与临床的有效沟通能大大降低不合格检验标本比例,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不合格标本;沟通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test specimen before the analysis quality and the correlation of clinical medical personnel and the specimen transport personnel,put forwar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st specimen analysis before improving accuracy inspection report.Methods:the clinical laboratory specimen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unqualified samples for unqualified specimens from the collection,preservation,transportation link about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more commun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pecimen is qualified rate of decline.Results:296850 cases samples were taken before intervention,unqualified specimen of 2345 cases(0.79%).Collecting specimens of 314805 cases after intervention,unqualified specimen of 1165 cases(0.37%),unqualified specimen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hrough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unqualified test specimen,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pection.

【key words】Before the analysis quality unqualified specimen communication

临床标准检验质量主要通过分析前、中、后3 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可获得,其中分析前作为标本源的控制环节,对整体质量控制最为重要[1],目前多数实验室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是个薄弱的环节[2]。ISO15189对分析前过程定义为:按时间顺序,始于临床医生提出检验申请,止于分析前检验程序启动,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的过程。临床反馈不准确的检验结果最终约80% 可溯源至分析前质量不合格[3],因此,做好分析前质量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分析前质量是每个检验人员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解我院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特对我院2013年1月2014至12月送检不合格标本作了统计分析,并从2014年1月对全院临床医护人员作沟通宣教,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明显,现报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护理单元采集标本共计511655例,包括生化、临检、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标本,不合格标本3510例,占0.69%。

1.2 方法 检验科设标本接收员,对不合格标本填写“检验不合格标本拒收单”,科室存底并将不合格标本退回临床科室;科室专人统计各科不合格标本数并分析不合格标本原因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检验科与临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座谈沟通,提出干预改进措施。将干预前(2013年1至12月)和干预后(2014年1至12月)标本不合格率作分析比对。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不合格率比较:记录干预前后标本不合格率并比较,干预前后不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病人原因 实际工作中,标本采集前病人因素对标本检测质量有很大影响,包括:生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采样时间因素以及采血体位因素等:例如患者在进餐之后的无机磷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患者在早晨没有吃早饭的时候血清铁数值会达到一个高峰值,然而在夜间的时候血清铁数值会呈现出比较低的值,并且女性的数值要比男性更低,在不饱和的铁结合能力方面,男性低于女性;患者如果有酗酒的习惯就会引发7-骨氨酰转移酶出现明显的增高。如果没有累及患者的肝脏,在戒酒之后其数值会出现下降并且恢复正常的现象。在经过几天的禁食之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静脉采血时选择不同的体位(站立、坐、卧),由于静脉渗透压的改变,造成测定结果不同。受体位因素影响的化验项目有Hb、Het、钾离子、钙离子、ALT、AsT、ALP、IgM、TC、肾素、醛固酮、胆红素、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等[4]。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检验标本采集前,一定要向病人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标本检验质量。

3.1.2 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检验项目不断开展,从以前的“三大常规”到目前的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化学发光检测等,许多标本的采集要求越来越高,而临床护理人员却很少接受检验标本采集知识的正规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规范化不重视及相关知识缺乏,从而严重影响标本采集质量,导致检验质量下降。

3.2 解决方法

为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我院成立了由检验科、护理部、院感科共同成立的检验标本质量管理小组,由检验科对不合格标本进行每日登记,每月统计不合格标本原因、送检科室等信息,对不合格标本率每月增加科室提出批评并要求科室作原因分析并限期改进;检验科制定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发放到各科,内容包括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包括:病人准备、采血时间要求、送检时限要求、标本采集管要求、运输要求等,各科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不断得到提高;同时,检验科还制作了常规标本简易采集图,包括标本采集量、采集所用不同标本管等,张贴于各临床科室,方便护理人员规范化标本采集;检验科针对标本的采集、运输等相关知识组织了相关护理人员学习,并经常派人到各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拉近检验与临床距离的同时,也让临床人员对检验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质量是检验的生命”,检验质量得不到保证,检验人员所做的一切工作将毫无意义。目前,大多数检验科通过不断规范检验操作、不断更新检验设备、应用各种质控品及质量工具等,检验标本分析中及分析后质量控制得到了不断提高。检验前分析质量控制因涉及较多因素,包括病人因素、护理因素、标本运输因素等仍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检验前分析质量仍是当前及今后检验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素英.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172-174.

[2]张勤.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求医问药,2012,10(6):108.

[3]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4]杜英、李贵.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上):472.

论文作者:陈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加强检验与护理沟通对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探讨论文_陈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