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其疾病优化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收治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呼吸变化状态差异性。结果:两组护理前心率及呼吸状态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优质护理组观察组两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及心率状态,并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76-02
在呼吸内科中慢阻肺疾病较为常见,其临床定义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患者表现为长期咳痰、咳嗽,并伴有明显喘鸣现象[1]。在急性发作期往往存在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影响到肺部正常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2]。本文采用对照模式研究了优质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疾病的优化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3月即常规护理组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9.3±7.1岁。观察组2016年4月—2016年3月即优质护理组中男患17例,女患13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70.1±6.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遵医嘱予以各项护理配合,做好药物服用记录及病情变化记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加强吸氧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可根据其呼吸状态予以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最低28%,最高30%,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1.5升至2升之间。吸氧期间保持患者口鼻的通畅性,并加强对患者舒适程度的观察,以免高浓度氧流量造成其氧中毒。出院后提倡每日大于15小时的长期家庭氧疗。
1.2.2饮食宣教 患者治疗期间详细告知其家属饮食控制事项,需注意控制饮食,可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并注重日常水果及蔬菜的补充,以提升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力[3]。由于患者肺部功能存在异常,因此需严禁食用辛辣、酸冷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治疗期间严禁饮酒和吸烟,否则会对肺部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可能造成疾病的加重。
1.2.3心理护理 由于慢阻肺疾病常存在反复发作情况,发作期患者存在的明显呼吸抑制,咳嗽、咳喘等均会造成肺部不适,导致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多重影响,因此患者可能伴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4]。在中医理论中,这类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五脏运行,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及食欲,不利于疾病恢复。
1.2.4病房护理 慢阻肺患者的病房需保持一定湿度并注意空气质量,需确保病房内空气清新、病区洁净,湿度最低为55%,最高控制在65%内。护理人员需每日为患者开窗通风,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若患者疾病较重则应加强睡眠及休息。若患者感到病房内空气干燥,可鼓励其多饮水,达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效果[5]。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取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取秩和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均在100次/min以上,均高于正常平均值。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呼吸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
表 心率及呼吸状况对比表(次/min)
3.讨论
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会造成患者明显咳喘、咳嗽、咳痰等现象,多数患者的饮食及睡眠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住院期间情绪控制。优质护理模式指的是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房内的干预,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避免将病菌带进病房造成其肺部感染。由于此时患者肺功能存在异常,因此更需注意陪护制度及访视制度,需注重病房内的消毒,控制传染源。在患者疾病平稳期可对其实施康复训练,例如呼吸训练。可鼓励患者利用腹肌帮助膈肌来锻炼呼吸频率,将呼气时间逐渐延长,从而增加气道的受压程度,帮助排出肺部残余气体,加大新鲜空气的吸入量,从而改善缺氧状况及肺部功能。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了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呼吸改善状况明显更优。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模式可从多方面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疾病控制,避免不良影响因素对其肺部状态产生干扰。综上所述,对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疾病状态,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泉珍.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v.1203:15-17.
[2]李玉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传统排痰与振动排痰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4,v.3509:2006.
[3]王长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v.819:190-191.
[4]骆秀萍,梁婉爱,黄丽红.舒适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评价[J].青岛医药卫生,2015,v.4706:450-452.
[5]刘云青,刁尚芝.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v.19;No.31313:37-38.
论文作者:刘莉,杨红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肺部论文; 呼吸论文; 心率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