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深静脉置管越来越多的用于儿童重症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其中股静脉置管较其他置管术风险小,操作简便、易掌握,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由于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我科室2015年出现了2例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儿,男,1岁11个月,于2015年5月28日入院,诊断:1.乙基硫代硫酸乙酯中毒;2.化学性灼伤(口腔、皮肤);3.支气管炎。于5月30日行左侧腹股沟深静脉置管,予静脉高营养治疗,6月3日患儿出现左下肢肿胀,立即予拔除腹股沟深静脉置管,6月6日行左下肢深静脉造影示左侧股静脉闭塞,经溶栓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于6月13日出院。
病例2:患儿,女,3个月,于2015年6月26日入院,诊断: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感染性腹泻病;3.支气管肺炎。于6月27日行右侧腹股沟深静脉置管,7月1日拔除腹股沟深静脉置管,出现右下肢肿胀,7月7日行右下肢静脉造影示右股静脉闭塞,经溶栓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于7月16日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肢肿胀明显,突然发病,患儿疼痛导致哭闹,家属对本病缺乏了解,使家属精神高度紧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并耐心向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注意事项、用药的目的、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治疗的进展,及时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体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体位疗法为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关节屈曲l5°,这种体位能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对于急性期绝对卧床10~14d,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1]
2.3 患肢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日测量膝上、膝下固定平面的周径并做记录,及时了解患肢肿胀消退的情况。注意患肢的保暖,可给予硫酸镁湿热敷患肢可以缓解血管痉挛,减轻疼痛,以促进水肿消退。
2.4 溶栓治疗护理 本组病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索和华法林抗凝,由于患儿年龄小,护士需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双人核对,现用现配,低分子肝素选择脐周皮下注射。口服华法林时嘱患儿少食含维生索K的食物。饮食中还应注意以半流和软食为主,避免进食含骨刺及过硬食物。[2]
2.5 并发症的护理
2.5.1 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有无呼吸系统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予以生命体征监护、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
2.5.2 出血:治疗期间应配合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倾向,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注意观察大小便颜色及送检隐血结果。
3 讨论
2例患儿的病情都较重,并且分别使用了静脉高营养、甘露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高浓度、高渗透性的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较大。血管内膜损伤,再加上患儿活动少、下肢血流缓慢,导致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对股静脉穿刺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已行股静脉置管者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迹象应尽早处理。股静脉置管者拔管前可常规进行B超探查,如发现有血栓形成,可暂不拔管,使用原股静脉置管进行溶栓治疗,以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提高溶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临床医学,2010,23(9):3430—3431.
[2]李伟伟.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当代护士,2008,1:29—30.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静脉论文; 下肢论文; 患儿论文; 腹股沟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有无论文; 体位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