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 桂东 423500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排痰护理方法,根据临床病案资料内容,总结护理措施的具体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排痰护理法,根据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判断分析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排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为(3.13±0.46)d、住院时间(7.01±1.36)d,相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6.52±2.63)d、(10.52±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痰护理可以提升优化临床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其推广价值很高.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排痰护理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诱发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1],一般由母体感染传播、医院感染导致、诱发,患儿一旦受此病毒感染,会出现“间质性肺炎”,给患儿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性影响。排痰护理是围绕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医疗开展的护理服务,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特征,应用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排痰护理的应用操作和效果,深度解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工作该如何开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5个月-4岁不等;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7个月-5岁不等。经临床检查报告和诊断报告分析可知,所有患儿均可被确诊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且诱发毛细支气管炎。同时因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症状态皆不同,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包括:给予止咳、消炎类药物,疾病监测与管理,基础护理服务、饮食护理服务、心理沟通等等。观察组患儿加用排痰护理,采用三种排痰方式,①通过药物作用化痰后,辅助、教患儿把痰咯出来,此种排痰方法适用于年龄大、会咯痰的患儿,但排痰效果不好。②人工叩击排痰,口服药物或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之后,双手闭实、合拢,以腕力从上到下叩击患儿的背部,力道要适中,叩击次数为50次/min,每次排痰时间都要控制在5min以内,避免患儿因长时间背部受到叩击而产生痛感或不适感。③机器吸痰,对于积存痰液多、痰质粘稠的患儿来说,用机器吸痰更科学、更安全,将吸痰机扣机头置于患儿肺部,调整功率和频率,取引流位,开启机器,缓慢吸痰。排痰过程中配套应用排痰护理,内容有:每次排痰都要根据具体的排痰效果做记录和病志,排痰后辅助安排患者喝水,2小时内尽可能不要食用食物;排痰过程中,与患儿家长沟通、联系,寻求其帮助,辅助、固定患儿的行为动作,避免排痰护理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排痰前应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排痰操作的步骤和内容,以及患儿大体感受,在征得患儿家长和患儿同意的情况下排痰;排痰途中如果患儿出现咳嗽、呕吐、哭闹等突发问题,应立即终止排痰,以免呛痰等等。最后,根据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判断分析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3]
①显效:排痰完全、排痰时间少、患儿短时间内止咳、消炎,无不良反应;②有效:排痰部分完全、排痰时间适中,患儿短时间内止咳、消炎,不良反应很少;③无效:排痰情况不佳,患儿咳嗽、炎症末消除,治疗周期延长,不良反应增多。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排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为(3.13±0.46)d、住院时间(7.01±1.36)d,相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6.52±2.63)d、(10.52±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哮喘等,病情较为严重者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健康[4]。若患儿支气管周边细胞处浸湿状态,毛细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将增加,从而引起气道痉挛,且气道壁也可能水肿,最终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现象。RSV毛细支气管炎是当前临床公认的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一大病原体,且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更高,该病具有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特点,对患儿心理及生理易产生极大影响,故对患儿自身病情诊断结果、手术等制订的护理模式,可便护理过程更加标准化,使患儿从入院至出院均按照此路径进行护理,有利于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5]。
本组研究证明,排痰护理方式有很多种,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选用适合患儿状态、情况的护理方法,这样效果最佳。资料中,引用排痰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最佳,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仅1例,而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情况则明显不好,治愈6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可以发现,排痰效果好,这两项指标数据则更优,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紧密。
总而言之,选择适合患儿的排痰方法对提升、推进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疗服务效率和效果有显著影响价值,它不但有助于给患儿提供一个好的疾病治疗环境和条件,还能从本质上提升医疗服务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条件,实践应用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同友.王红兵.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改变的意义[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7,32(12):881-882.
[2]金小红.陈丽丽.王昕昕.等.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8,22(108):784-786.
[3]陈霞.曲书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L-17和IgE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10(107)130-149
[4]刘冬丽.多频振动治疗仪在重症肺炎患儿排痰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0(09):92-93
[5]赵维笑.宋文秀。临床路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142-144,149
论文作者:林珍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儿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毛细论文; 呼吸道论文; 病毒论文; 效果论文; 方法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