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35例患儿颅内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前囟平坦,生命体征稳定,颅内压降至正常;患儿呼吸平稳,未出现缺氧及呼吸暂停现象;患儿能得到每日所需的营养及水分;患儿均未发生感染,体温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护理满意度达97.1%(34/35)。结论 对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及时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促使新生儿颅内压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出生前后主要因缺氧或产伤所引起的颅内出血性病变。早产儿、低体重儿尤为多见,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缺氧所致者,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产伤所致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的新生儿[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资料,其中19例患儿由缺氧所致,包括12例早产儿,7例低体重儿;16例患儿由产伤所致,均为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2临床特点
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时间有关。症状的出现在出生后数小时至1周左右。以中枢神经兴奋及抑制状态的相继出现及呼吸改变为特征。
2.1意识改变: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2眼症状:双目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
2.3颅内高压:呕吐、前囟隆起、脑性尖叫、骨缝张开、惊厥等[2]。
2.4呼吸改变: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
2.5肌张力改变:早期增高,以后降低。
2.6瞳孔:双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
2.7其他:贫血和黄疸。
3护理干预
3.1护理诊断
3.1.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与颅内出血导致脑容积和重量增加有关。
3.1.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呼吸中枢受抑制使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发绀有关[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减少和呕吐有关。
3.1.4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3.2护理措施
3.2.1严密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患儿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神志与反射,有无烦躁、兴奋或昏迷,有无抽搐,观察吸吮、觅食、握持反射情况;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消失;观察囟门紧张度、肌张力异常等。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绝对卧床休息。患儿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为防止出血加重和减轻脑水肿,应将患儿头肩部抬高l5°~30°,有利于头部血液回流,从而降低颅内压;不要随意搬动头部,需头偏向一侧时,整个身躯也应取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以免颈动脉受压,利于头部血液回流,从而降低颅内压,同时侧卧位还可避免呕吐时发生窒息[4]。尽量少搬动患儿,喂奶时不能抱喂,以免加重出血。
(3)保持安静,避免一切刺激包括声音、光等,室内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喂乳时不能抱喂,除臀部护理外,严禁沐浴,将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避免引起患儿烦躁而加重缺氧和出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引起皮下出血。
(4)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观察药物疗效。使用镇静药时,要注意观察疗效及有无呼吸抑制。
3.2.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
(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因奶瓶、被子遮盖压迫患儿,引起窒息。
(2)合理给氧。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减轻颅内压,面罩吸氧、鼻塞、头罩吸氧可维持Pa02在7.9~10.6 kPa(60~80 mmHg)。呼吸暂停时应刺激患儿皮肤及采取人工辅助呼吸,病情好转及时停止吸氧。
(3)观察并记录患儿呼吸次数、频率、类型,给氧效果。
3.2.3供给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病情较重者延迟喂奶时间至生后72小时,禁食期间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液体量每日60~80 ml/kg,输液速度宜慢,并在24小时均匀输入,避免因快速扩容增加脑血管压力,使缺氧状态下扩张的血管破裂而加重出血;吸吮力差者可用滴管喂养,病情稳定后先喂糖水,然后喂奶,奶孔注意不能太小,以免吃奶费力、疲劳加重出血[5]。
3.2.4维持体温稳定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皮肤护理以防褥疮发生。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保持体温稳定。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3康复与健康指导
3.3.1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2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4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35例患儿颅内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前囟平坦,生命体征稳定,颅内压降至正常;患儿呼吸平稳,未出现缺氧及呼吸暂停现象;患儿能得到每日所需的营养及水分;患儿均未发生感染,体温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护理满意度达97.1%(34/35)。
5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亦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于颅脑外伤、新生儿产伤、缺氧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脑肿瘤等,也常致颅内出血[6]。
本研究通过对3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对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及时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促使新生儿颅内压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俊超,胡傲容,刘军民,刘永兵,王芳保,黄静,李玉萍,肖红梅.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66-68.
[2]王红梅.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27):6122-6123.
[3]李小琴.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生存质量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98.
[4]刘利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干预[J].健康大视野,2012,(12):151.
[5]蒋伟珍.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7):233-234.
[6]杨琴.5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J].药物与人,2014,(7):171-172.
论文作者:李明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新生儿论文; 颅内论文; 患儿论文; 呼吸论文; 体征论文; 体温论文; 稳定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