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毕业后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是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因此德育在中职学校培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校务管理每个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探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及时更新和改进德育工作策略,进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 德育工作 问题 对策
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分工需求的合格人才。合格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是人的生存之基、立足之本。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个人学业上的欠缺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强化德育工作,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技能轻德育。
学校教学管理理念上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技能教育,轻视德育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参加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和平时的教学交流中,一些德育教师认为由于学校管理理念的错误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只重视技能学习,忽视德育课,相比于技能课,在德育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对待德育课程只是应付式的完成课后作业,没能体会德育课程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师生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的,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加之学校的不重视,导致部分德育教师不积极。同时这样的管理理念也使得其他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是一味地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职业道德对专业技能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学校对德育的关注度不高,也就不会形成重视德育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从而影响教师接受职业化德育教育的兴趣,这样就会阻碍职业化德育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其顺利推行。
2.德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手段方法单一。
德育教育的本质是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长期以来,我们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主要采用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以常规书面考试为主,不够重视学生在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正确培养,不能把知识传授和行为养成有效结合,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德育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就在于它必须保持教学过程和学生修身过程的相统一。德育教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不可以真理自居,而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讲座与交流,然后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讲解,引导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德育课作为一门育人课程,如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和接受是毫无效果的。
3.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低下,目标缺失。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 在家长的眼里他们是“不成器的孩子”,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中职学校的看法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了学生们对学校的看法,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 而且中职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道德观狭隘、思想偏激品行不良的学生就容易出现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讲义气、爱面子,但缺乏真正的正义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遵守法纪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职学校有效德育教育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明确德育的首要地位,提高育人层次。
(1)从只注重技术培养逐步向全面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变。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品德是第一位的。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的定位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当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在保证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一改以往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利用自身条件提供给学生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向高素质“职业人”的过渡。
(2)从单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转变到强调全员建设。中职德育工作应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建立组织机制,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管理中心,以学生处和班主任为抓手,将德育教育的实施者从一线教师扩展到每一位教职工, 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人人为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努力在学校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氛围。
2.建立适合德育教育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建立德育教育机制能够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朝着德育教育职业化所期望的价值观方向发展。激励机制一个是针对部门的奖励,一个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奖励方式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对于教师,重要的是要鼓励所有的教师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念作为其考核的一部分,将部门的德育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要内容,为职业化德育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改进德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阵地作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中职学校应注重创新德育课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教学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焦点话题,或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关联性较强的话题,将仿真性情境搬到课堂中,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枯燥乏味的德育教育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牢固树立生本位思想,与学生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进行交互式探索,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点拨与指导,以具体案例为载体组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目的。
4.利用多种手段,创新德育工作载体。
(1)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对相关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内心的痛苦与矛盾,进而消除对学校、对教师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2)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借助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在校园里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 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如摄影作品大赛、书法比赛、征集广告创意等,营造向上的文化氛围。
中职学校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时,应始终明确两个关键点:一是德育工作具备长期性的特征,二是要注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需要全员全方位的参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德育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敏 中职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职教幼教,2009,08。
[2]王玲 浅析中职学生的问题现状、因素及分析[J].21世纪刊物,经验交流。
[2]李胜英 中职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表现、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
论文作者:赖健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学校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