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来说,随着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电源、输配电、负荷方面电力系统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与新的特点,而人们渐渐共识的就是对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进行建设。而对适应新形势下电网发展的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电网调度;电网运行管理
在技术支撑系统与组织运行管理这两个方面,建设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一定要仍更加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与实践。对于电网发展和运行来说,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好处有很多,将会使系统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使供电服务质量提升。但是,对调控一体化技术系统的构建工程非常庞大复杂,而且其设计技术领域和学科交叉比较多,并且面临着来自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系统运行的风险。所以,在改造与建设大型或者超大型地区电网的调控一体化时,一定从方案设计开始对其加以研究及科学严谨技术验证。在调控一体化人才方面,同样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进行重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系统运行事故。所以,在将来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的空间和应用价值非常大,需要我们不断坚持探索相关技术,使之越来越成熟。
1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现状
1.1电网模拟容易出现变化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用电区域和用电量都在持续增长,变电站的数量也是水涨船高。急剧增加的变电站的数量,对电力调控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提升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功能已经迫在眉睫。巨大数量的变电站,对电力工作者提出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的难度明显提高,而对电力数据的收集也是保障电力工作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是有强烈的现实需求的。但是,因为牵涉面甚广,涉及数据异常庞大复杂,极易导致各种数据错误的出现,最终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强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紧迫,要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科研力度,满足我国用电需求。
1.2电力调控自动化平台
在当前形势下,对电力调控的实际需求,因各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而存在现实差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电力传输涉及到的地形差异、需求差异、地域差异都非常巨大,导致难以实现对电力调控自动化体系的统一设计。因现实需求上的差异,急需我国电力技术人员能够研发出适合我国现实需求的相关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用电条件下,对电力的调控主要通过计算机的相关运算而实现,但是由于自动化系统的限制,也会引发电力调控上的一些问题。此外,对电力调度系统的控制能够保证长久的稳定与可靠,是要与RISC结构相结合的。但是,受RISC结构所限,无法实现全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1.3电力调度控制系统不够健全
目前的电力调度,还是需要涉及到操作的环节,这部分工作环节可以通过整理电力信息数据库,模拟电网操作等来实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着这一环节的操作,无法达到既定的工作标准,也就使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体化技术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造成技术上的潜在浪费。因此,要想实现对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就要对电力信息数据库,模拟电网操作等环节优先进行全面利用,排除在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
2电力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调控接口一体化
在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中,要对调控接口进行一体化的处理。由于电力传输工作要应对不同的电力需求单位,而不同单位的电力需求量和需求形势也是不同的。在以往的基础建设中,没有考虑到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就尽量选择与特定用电单位相适应的电力接口容量和接口形式。这种情况在电力系统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无法适应对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施工困难。因此,为了推广一体化工程,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这种调整需要用电单位和电力公司的共同合作,将传统的接口改造成统一规制的接口,以实现未来复杂电力数据的顺利传输和电力信息的同步更新。对接口的改造不可以一刀切,而要根据具体需要分出层级,并对每一层级设置相适应的接口形式,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实际工作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需要的服务接口,并自由查询自己的用电信息。因此,只有实现了电力调控接口的一体化,才能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
2.2调控功能一体化
对于电力调控而言,其各项功能的一体化工作已经初步建成,并在实际应用中初见成效,在未来的建设中,也会逐渐趋于完善。同时,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一体化建设能够愈加完善,实现对公共电力数据的共享。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充分利用电力系统中的中间件,还要对配置成本有合理化的控制,需要对节点机设备有科学的选择,使得系统功能的配置有全方位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系统调控过程中,系统操作界面要满足人工操作习惯的需求,达到人机合一的目的,提高功能效率。在电力系统内部,要合理利用中间件部件,实现对各个应用模块的有效控制,实现通信功能与运营功能并进。
2.3负荷管理一体化
在电力调控的一体化工作中,要实现一体化技术的优越之处:其一,要做到对供电系统的实时动态给与实时监控,并针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特点有的放矢,以保障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二,要对供电系统的负荷情况采取有效控制,促进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营,让系统控制保持精确和稳定。其三,通过对负荷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对供电系统的负荷情况及时检查,对供电量实时监控,实现供电信息的实时化、高效化、可控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保障供电负荷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对负荷管理的一体化的实现,也是对供电网络的运行状态的管理方式,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优势,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化管理,降低可能发生的电力损失和用电危害,满足用电单位的需求。
3结论
本文主要就电力调控系统中的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而言,能够将电力调控的一体化与自动化管理付诸现实,就是对电力工作者工作量的现实减负,和工作安全的坚实保障。如果电力调控系统中的一体化能够实现,即对调控接口、调控功能、负荷管理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技术的实现,为电力工作者的整体工作强度和压力有实质性的减弱,为电力系统节省人力成本。同时,保障一体化技术的现实价值,也是对用电安全和电力合理调控的有效实现。因此,电力工作技术人员要努力优化调控系统,使其更加趋于完善,从根本上提高一体化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婕茜.打造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新一代电力系统[N].国家电网报,2017-06-29(001).
[2]邓小珍.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
[3]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4]李晨,胡志坚,仉梦林,等.电力系统动态环境经济调度问题的建模与求解[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29(7):53-60.
[5]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4):96-99.
论文作者:魏燕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需求论文; 接口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