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河北戏剧辉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论文,戏剧论文,辉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北省戏剧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期间,听取了李准、徐晓钟和齐志翔同志非常丰富、非常生动、受益匪浅的学术报告;听取了立成同志的讲话,凤栖同志的主旨发言,对这次研讨会召开的目的、任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重要的指示和精辟的阐述;宝蓉同志的开幕词及景之、占武等厅长的讲话,都对我省今后的戏剧发展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研讨会的大部分时间,是专家们在经过认真、充分调查、酝酿和准备之后,结合我省近些年来戏剧发展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成就与不足,优势与差距进行了全面地审视和总结;许多人在发言中还提出了以使我省尽快跻身戏剧强省为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战略性设想、对策和举措;同时,与会人员对“九五”期间我省戏剧发展工程规划(草案)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就剧目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队伍整合等方面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和采纳的意见,为进一步修改规划和安排落实1996—1997年的剧目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说,研讨会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开始了我省戏剧发展在关键时刻实施战略工程的转折。
为了巩固会议的成果,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强项、创拳头、争一流”的总体目标和厅党组提出的“文艺繁荣、事业发展、局面稳定”的工作思路,尽快开创我省戏剧工作的新局面,最后,再谈几点意见:
一、强化精品意识
在对我省的剧目建设进行总体审视时应当说,我们为“精品”生产已经跋涉很长一段路了,“树立精品意识”似乎已经引起了我省戏剧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精品”,才能跻身国内的大奖项,只有“精品”,才能真正做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精品”,才真正是市场的宠儿。目前,我省出现的一批优秀剧目,应当说,正是树立精品意识的产物,但是,事实证明,这一点并没有被所有的人重视,或者说,还重视得不够,因此,我想在这里再重复强调树立精品意识的重要意义:
第一、艺术精品是一个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鲜明标志,只有艺术精品及其代表者,才能在全国、全省的文坛艺苑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应当说,是一届文化部门主管者的一项重要的、在历史上占有位置的业绩。
第二、文艺创作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没有今天的艺术佳作,很难出现明天水平更高的艺术精萃,高层次的艺术积累,是后来艺术得以厚积薄发、大步飞跃的基石,也是阶石;只有不断创作艺术精品,不断加厚文化积累,才能不断实现对以往的超越。
第三、艺术精品的创作可以带动普及的提高,它以较高的思想、艺术质量和较强的感染力和辐射力,对文艺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起到某种示范、引导作用,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在日益普及的基础上不断向提高方面发展。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艺术精品在满足人们高层次文化需求的同时,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之中,能够起到引导文化消费,提高人们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的作用,能够如马克思说的造就出更多的“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
第四、通过艺术精品的创作与生产,可以凝聚和锻炼队伍,“无事生非”,“无戏则乱”,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
以上四点,对于我们坚定地树立精品意识,提供了思索的空间,创作精品势在必行,是时代的需要,人民欣赏的需要,也是艺术发展的需要。
在解决了树立精品意识的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精品是什么?精品的标准与界限如何划分?也许,这永远处于一种艺术的朦胧之中。有人说,精品应当是思想上有激情,认识上有见地,艺术上有创新;也有人说,精品需要独特的创造,即独特的视角,独特的选材,独特的创意。而独特不只是形式问题,首先是作者表达情感方式的独特性——它必须建立在自己真切感受的基础上。还有人说,精品应当是人人心中想,他人笔下无,我想了你还没想,你想了我笔下却已生辉……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要把精品意识化为创作精品的实际行动,尚需在多方面进行努力,进行孕育,进行滋养,进行精心雕琢,最终,应当使剧目蕴含着对人类命运和人性的思考,蕴含着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表现出一种较高的审美价值,并有强烈的艺术穿透力和感染力。目前,舞台上出现的一些现代戏的“精品”,对当代五光十色的生活,均体现了一种自觉的平民意识,一种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深刻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无论是讴歌当代杰出的英雄,还是着笔那些抚平创伤,走向新生的芸芸众生;无论是面对新生活方式下道德伦理价值的失衡和冲突,而呈现出种种复杂意识和行为的人物,还是在新生活方式面前,胸存依恋和彷徨的人物,他们都是当代生活的主人和未来历史的创造者,因而,必然在舞台上对他们复杂的生活作一种多元而真实的审美观照,从中表现出一种人们必备的主人翁意识和对生活方式选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这些不仅具有一种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而且,具有一种潜在的呼唤人们前进的积极向上的意义。之所以达到这样的形象高度和客观意义,那就是作者着重写他们在变革中的人生感悟,写人物关系中的情感真实,挖掘性格刻画中的文化意蕴,让观众领悟舞台上所寄寓的那种对人物命运与时代关系的哲学思考。无疑,这是形象本身所流露出来的客观意义,因为作者挖掘的是人物命运及性格赖以形成的人文动因。
做为历史剧说,许多剧作家已经不满足于靠一般的敷衍史实来引发观众对某些现实生活的联想,即历史与现实的短程观照与浅层次的衔接,而更多的是依靠作家的真知灼见驾驭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出深刻独到的诠释,给人以新的认识和审美满足,或以剧作家独特的视角,撷取一点史实来点染发挥,构成新的意境来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思考,这应当说是作家的发现。这一点,我们从京剧《曹操与杨修》中就能领悟得非常深刻。《徐九经升官记》之所以演出五百场后仍在修改而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捕捉,正是说明了剧作者对精品的追求。
总之,无论是现代戏,还是历史剧的创作,精品意识必须不断强化,不断追求,这需要功力,需要修养,需要视野,需要理论高度,也需要生活积累,需要文学和文化;没有文化积淀的艺术品,永远不会含纳着人生感悟的深邃,也永远不会成为精品。
二、强化人才意识
要出精品、力作,人才是关键。大凡戏剧强省,大凡高明的领导,无一不是在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上下功夫。湖北、湖南出了几位出类拔萃的剧作家,吉林省在建立了二百位作家群的基础上,又选择了31位精英集中到省创作中心,重点扶植,黑龙江省文化厅制定了一整套出人才、出精品的倾斜政策。应当说,我们河北省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建立了省剧目工作室和剧作家培训班,为剧作者深入生活、观摩学习、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方便条件,我们抽出一批具有较高文学与戏剧修养的研究人才,对重点剧目做了跟踪扶植,而且,取得了成绩和经验。我们相继获得了全国重要奖项,也相继为获得一些奖项创造条件。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戏剧强省,是与戏剧列强竞争。目前我们不仅与戏剧强省诸如黑龙江、吉林、湖北、福建、四川、湖南等存在差距,就是与我们东南西北相邻的山东、天津、北京、内蒙、山西、河南亦有距离。据分析,我们的演员素质及影响力居全国前列,而剧本质量及剧作家素质居中等偏弱,二度创作整体水平中等偏下……我们不能回避我们在戏剧创作上某些方面的滞后,因此,我们要竞争。竞争什么?竞争人才,竞争剧作家、导演、舞美、音乐与理论研究人才。我们不否认,河北省的戏剧发展有自己的优势,领导重视,工作思路明晰,戏剧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有关汉卿、尚仲贤及正定作家群),演员阵容较强,地方剧种独具特色,以及有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观众群……就戏剧创作来说,解放以后,我们省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产生了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剧目,60年代八台大戏进北京,无疑标志着当时河北戏剧的整体实力和辉煌。这批优秀的剧作家,这些厚重的戏剧文化积淀,应当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和艺术财富,艺术前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永远不脱离生活、反复锤炼作品,戏不惊人不甘休的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近些年来,在老作家的带领与扶植下,我们省又成长起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剧作家,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某种困惑中,在戏剧处于低谷的形势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剧作。一位剧作家的话,我一直没有忘记,他讴歌了剧作家在金钱面前的生命意义,他说:“……大军压境,四面楚歌,易帜归顺,不失为识时务的俊杰,变法图存,更鲜明地举起个性的旗帜,也可以赢得尊敬,获得存在的意义,然而,我知道,戏剧圈不少朋友却还在努力……你说,孤身独舟远航,有什么经济价值?不幸不中途倾覆终于到达彼岸,拍条电视新闻播出也只有几秒钟,与一路的艰险相比,真是入不敷出,收支失衡,然而,它的意义就在于它做到了。”我想,我们省的一些剧作家也正是这样做到了,而且,他们的成绩,还使我们省的戏剧跻身于全国戏剧之林,因此,这些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冷静地分析,我们居于全国戏剧发展的中游水平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与戏剧强省之间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否认,也不回避在创作观念、开掘视角以及艺术手段上的某种滞后,我们的一些剧目缺少那种对题材的出新领悟,缺少那种刻画性格的浓厚底蕴,这些都与我们自己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功力有关系。但是,对我们河北剧作家来说,用我们自己戏剧的历史长河来观照现今,我们还不难发现,我们在创作中失去了最宝贵的自我,失去了我们河北戏剧多年来惨淡为计的最优良的传统,失去了河北戏剧一直赖以成功的最深沉的底蕴,那就是剧作的那种厚重的生活感,题材、人物、语言和舞台上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过去的,还是当今的我省剧作家的成功之作,享誉全国之作,并非完全取胜于高度的艺术技巧,更主要的,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句句亲切的充满泥土气息的语言,一台台朴实而又鲜活的舞台氛围,无一不象跃动在厚厚的生活沃土上扑面而来的清风,无一不是作者从深厚的生活根基中提炼出来的。生活永远是鲜活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过去,戏剧永远是生活对作者的震撼,永远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层开掘,生活的感应力,正是剧作家的选择,是剧作家深层思维的选择,剧作家永远从自己的选择中,去体现独到的见解和展示非凡的素养,去抒发自己的信念和人格,所以,一个作家才情的迸发永远是以生活作为基础的,一部精品的孕育、滋养和产生也永远是以生活作为根基的。
因此,深入生活问题,是当前剧作家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培养和提高作家亦应把鼓励和支持作家深入生活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为什么我们当前舞台上缺少那种反映改革开放的现代题材的力作,归根到底是作者缺少足够的勇气和功力去表现这些生活内容,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作者对这些生活内容的不熟悉和缺少热情与关注,这种生活积累意识的孱弱,表现在舞台上,仍然用过去的思想、感情、人际关系的规范去写现代的人与事,因而人物、开掘题材的视野、解决矛盾的方法均表现出一种陈旧感。因而,人们期待的更为宏伟的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还没有出现。
我们要解决剧作家在深入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我们要为剧作家深入生活提供条件,我们要热情鼓励我省的剧作家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更好地贴近观众,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挖掘当代观众所关心的艺术内容和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提高戏剧在多元文化发展中的竞争力。
当然,强化人才意识,还包括提高剧作家的思想与艺术修养,还包括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等等方面,我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深入生活问题。对于剧作家来说,要认识和反映生活,首先是深入和理解生活,深厚的生活积累永远是创作精品的根基,实践证明,精品中那种独到的题材选择,独到的立意开掘,独到的性格取向,独到的舞台意蕴,独到的营造,独到的追逐,独到的对人生与命运的定位思考,都是从厚重的生活积累中,体验、提炼和升华的。可以这样讲,没有充满深入生活的激情,没有自觉地把自己与时代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就永远写不出“精品”。
改革开放的年代是弘扬开拓精神的宝贵机遇,无论是生活资源和艺术资源,这个时代都具有最丰富的积储和最慷慨的赐予,一个剧作家的胆识就是要对现实进行大历史透视的宏观把握,在这种难得的深广的背景中,体验、开掘、选择、铺陈你的人物,展开你的故事,冶炼你的性格,生活中有奋进的英雄,也有阴暗角落里的角逐与抗争,这是改革转型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冲突,而生活正是在这种冲突中前进,这才是改革开放历史的必然。因此,希望我们的剧作家抓住这一机遇,抓住这方丰厚和肥沃的生活泥土,慷慨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用自己的才思和德操,去创造舞台上的嘉卉,去点燃新时期舞台艺术的韶光与火焰。强化人才意识,我们还要呼吁一下,对我省青年剧作家的关注。就全国戏剧创作而言,进入九十年代,戏剧创作和文学一样,出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一群有实力的青年剧作家走上了剧坛,当我们还来不及做出应有的心理反应时,这一代人,这一代剧目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包括剧作,也包括导演、舞美、灯光、音乐、唱腔、戏剧研究等等,顿时,出现了各地争抢他们的剧作、争抢他们对自己戏剧的参与,为什么?我们终于发现,在剧作中,他们把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表现得更直接了些,把我们正在发生的心理传达得更贴近了些,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情绪和精神处境表现得更率直、更真切了些。他们的艺术手段、美学欣赏的角度,更与观众同心、同步,更与市场和谐一些。尽管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但因为他们与当代戏剧一起成长,与当代观众一起失去和拥有,因而在舞台上表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锐气和活力。由此想到,我省亦有一批颇具实力的青年剧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同样表现了与社会发展同步同向的趋势,保持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知,这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各级文化部门的领导要对他们给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种新的生气,将成为我省剧坛未来繁荣的新景观。
三、强化审美意识
不可否认,当前观众的美学欣赏取向正在无规则地发生变化,多元化的艺术供给和多层面的艺术消费,正在导向观众的趣味,有时,甚至不断地拉开观众和戏剧的距离。因此,强化戏剧的审美意识,注重舞台的二度创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观众不一定都是对的,而无视观众的作者却永远是错的。”这个极为朴素的道理,目前被许多剧作家意识到了,他们聪明地用强化审美意识攫取观众的心理空间,用强化审美意识给观众以情感和趣味上的满足,也用强化审美意识使观众在愉悦中受到某种教化和启迪。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美学欣赏水平。“观众是上帝吗?”这是一位戏剧理论家公开提出的质疑,他认为与其说观众是上帝,莫如说艺术家是上帝更为理性些,这是一种艺术家中心说,应该看到它的合理因素,决定艺术品价值的“真品”,确实不在观众,而在艺术家,商品精神可以以顾客为主,艺术精神自然应该以艺术家为主。但是,戏剧从来就是观众的节目,观众的投入是戏剧存在的条件,因此,戏剧的观众性,或曰可观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出戏的二度创作(或曰包装)应当是一种升华了的美学思考,它可以丰富、提高和强化一度创作的审美底蕴,一种艺术的再创构,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艺术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了观众的愉悦感和剧场的艺术氛围。一出戏,一个剧本,不同风格与艺术取向的导演,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学风范和不同的剧场效果。一个好的二度创作,不仅可以弥补剧本的不足,而且可以超出和升华作者的创意,使舞台上蕴含着一种美的品味,美的格调,从而,使观众领悟到特有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和理性的反思,拓展一度创作的容量和力度。
二度创作是导演及其它部门的构思与运筹,它要完成戏剧与观众的交流,它要做到戏剧与观众的和谐,把演出与观众的心灵对话做到水乳交融,而且,能紧紧地捕捉到观众美学欣赏的心理角度,在舞台上营造观众的心灵驻地。由此看出,二度创作对戏剧来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就是强化的审美意识。因此,对于剧作家来说,要为二度创作留下再创造的空间,要为导演提供新的实验场地。聪明的剧作家总是在剧作中娴熟地留下一些暗示,等待导演、舞台美术、音乐设计家们的新建构和新填充,而往往这些新填充使舞台与观众的美学欣赏趣味达到和谐,满足了他们心理的、情感的及文化习惯和欣赏取向的需要。
严格来说,二度创作应当是寻求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自然贴切的艺术创造,而不是那种形式大于内容,努力去表现观念、表现自我的空洞形式。后者应当说是一种舞台艺术本体的失落,前一阶段的话剧曾出现过这种倾向,一个是各种戏剧观念的竞相试验,话剧舞台不再是对话剧艺术魅力的追求和展示,而是成了观念的试验场,花样之多足以使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话剧,这决不是好的二度创作,而是对外国某种流派的拾遗;另一个是伴随着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话剧发展的前景令人忧虑,忧虑的严重,使人对话剧本身的魅力产生了怀疑,结果是舞台上不搞点流行的东西就不能吸引观众,于是,在话剧舞台上不断地看到迪斯科、霹雳舞、流行歌曲、时装表演和“话剧卡拉OK”,实践证明,这两个方面都是失落话剧舞台艺术本体的喧嚣和浮躁,决非是二度创作,决非是艺术。
当前戏剧的二度创作,是极力追求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最佳综合艺术效果,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开拓戏剧舞台的艺术魅力。有的则还恰当地使用视听手段,不仅增加了戏剧舞台的色彩,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而且也是对舞台艺术的一种拓展和丰富。
四、强化规划意识
规划是一项战略工程,规划需要信息,需要调查研究,也需要视野和胆识,应当做为一项工程来对待。它象一个作战计划、作战部署,准确的、符合实际的规划,将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根基,将是取得战略成果的保证。此次研讨会上,大家对我省“九五”期间戏剧发展战略工程规划(草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见地、有份量的意见。会后,剧目工作室将根据这些意见,进一步修改、调整、充实,制定出“九五”期间我省戏剧发展战略工程规划,落实1996—1997年剧目生产的安排意见,然后报厅党组通过实施。
我在这里希望各市、地,省直各院团亦应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制定本单位、本市、 地的“九五”期间戏剧发展战略工程规划和1996 —1997年剧目生产的安排意见。规划应当包括剧目创作的时间、数量、题材、重点四个方面,时间应当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九五”期间,一个阶段是1996—1997年即第五届全省戏剧节之前,究竟搞几部戏,现代的、历史的、传统的、神话故事的各占多少部,其中,决心抓出精品的是什么?在做规划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开掘历史题材,还要更多地关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的现代剧作。规划一经做出,要采取扎实的、有力的举措付诸实施。特别是对于精品生产一定要对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切入的视角进行认真地反复地研究和敲定,要有勇气从选材开始就多方面地征求意见,二度创作人员要尽早进入创作班子,甚至,根据需要,有些专家亦可尽早介入,要登门征求意见……这一切举措,旨在保证精品的成活率、成功率。一经确定为重点剧目,要放在重要位置,在深入生活、时间、人力和经费上要给以支持、倾斜。我们希望,省直各院团和各市、地在“九五”规划和1996—1997年剧目生产的安排意见确定之后,尽早上报文化厅。
五、强化研究意识
艺术研究和戏剧评论工作是导向艺术创作走向繁荣的重要一环。当然,制约艺术创作的“瓶颈”有种种因素,然而,艺术观念的取向,美学欣赏的层次,应当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创作的过程中,艺术观念是在随着时代发展,还是囿于故我,是感应于生活内涵的变化出新,还是沉溺于已经过时的窠臼里,这应当是检评戏剧创作水准的一个关键。不能不承认,一些戏剧强省之所以不断地出精品、出力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戏剧创作的全新观念。我对“新”与“旧”有一个不成熟的理解,我认为观念新就是要永远不脱离生活,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命意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更新,如果我们一刻不脱离生活,写的就是生活中一个个活脱脱的人物,适应的是当代人们美学欣赏的观念与取向,我想作品必然是“新”的,艺术观念也必然是“新”的。凤栖同志曾经说过,我省的戏剧创作存在的两个落差,一个是戏剧创作与文学创作的落差,我们一些编剧不大关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思潮的变化,跟不上文学作品的开掘深度和发展潮头;还有一个落差是河北省与戏剧强省之间的落差。如何尽快地解决这两个落差,我认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艺术研究、戏剧评论要跟上去,我们要建立河北省剧目生产的指挥中心,我们要建立生产重点剧目的强力集团,我们要建立争取全国重要奖项剧目和走向市场剧目的策划地……这个指挥中心、强力集团、策划地都离不开艺术研究与戏剧评论人才,应当说,我们当前成立的剧目工作室以及成立的艺术资料馆,我们还在调集的艺术研究人才,正是适应了这种形势的需要,正是繁荣戏剧生产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们省的艺术研究与戏剧评论工作曾经取得过重大成就,曾经有力地推动过艺术生产的繁荣和发展,一批在职的与已经离退的具有较高创作与研究水平的老艺术家,对我们省昔日的戏剧辉煌做出过很重要的贡献;我们还有一批有敬业精神、有丰厚艺术功底和实力的中年理论研究人员,他们正在成为我们省的戏剧研究和评论的中坚力量,尤其可喜的,我们又成长了一批有为有识的年轻同志,他们对事业执著,对艺术潜心,对工作热情,既有较厚实的艺术底蕴,又有较新的艺术观念。以上这些艺术研究人才多年来为戏剧事业的奉献、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永远不该忘记。我们省剧作家的每部剧作,无不凝聚和渗透着他们的心血,许多老艺术家、老艺术研究人才正是用他们的一生成全了无数个剧作,成就了无数个剧作家,无论是戏剧作品讨论会,还是当年的“剧本沙龙”,没有他们的研究,他们的奉献,他们的挚诚,就没有河北戏剧的今天。现在,我们又有一些中年、青年研究人员仍然沿着这条道路默默地走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们省的每部戏几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奉献。我认为,这支戏剧理论队伍是我们繁荣剧坛不可多得的力量。
我想,我们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应当遵循的原则,首先是不脱离实际、不脱离我们国家、我们省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实际;其次,这种研究应当是民族化的,而不是完全照抄照搬西方的文艺理论。比如话剧,本来是外来品,尽管我们有一段时间,中国的话剧在走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十分难得的一步,但是,在一段时间内,这种努力遭到了否定和排斥。然而现在,不少话剧都在十分大胆地吸收和运用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而且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文艺理论建设,没有输入国外的文艺理论来阐释这些变化,而努力从创作实践中总结把握一些规律,提出相应的理论构想。这种建设的民族化不可避免地将促进文艺理论的民族化。
我希望省内的艺术研究人才都能成为戏剧理论的大家,成为研究我们省乃至全国戏剧艺术的大家,为推动我们省戏剧创作的繁荣,做出贡献。
是的,戏剧需要安贫乐道、痴心不改的批评家,今天的戏剧批评,确确实实应当走出泛批评的老套子而寻求戏剧感的深度参悟,捕捉戏剧与观众感情共振的兴奋点,叩求戏剧美学意义的生存方式,用批评对剧作家构成刺激、启悟、鼓励、劝诱,用批评对观众形成召唤、感染、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艺术研究和戏剧理论,才能以高层次、高品位对戏剧施行参与、推动和发展。
我省戏剧发展战略研讨会是在我省戏剧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因为,它首次对近些年来,我省的戏剧发展进行了总体审视和总结,它首次对我省今后的戏剧发展做了战略性的规划。我们相信,这次会议之后,我省的戏剧创作将会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将会涌现许多优秀的剧目,优秀的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及音乐唱腔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同时,这次会议也将给我省的戏剧工作者留下一种深沉的思考,我仍然想重复歌德的一句名言:“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到的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因此,河北省的戏剧发展,只有不重复,只有凭借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塑造河北戏剧的“这一个”,才有可能跻身全国戏剧强省的行列,如何塑造河北的“这一个”,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我们必须追求自己的戏剧用心,自己的戏剧态势,自己的艺术魅力和河北剧作家的活力和套路,只有不重复的独具美学价值的河北戏剧的“这一个”,才是文艺冀军再度奋起的生命,这将是艰苦的历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历程,但是,我坚信,经过我们全省戏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跻身于戏剧强省,一定以一种戏剧的新生面、新态势、新拓展植根于全国的戏剧之林,再创河北戏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