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传承策略研究论文_王冬杰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传承策略研究论文_王冬杰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1

摘要: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同优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同几千年中医所倡导的赤诚济世、仁爱救人的医德一脉相承。社会越发展、医疗水平越进步、民众健康水平越提高,就越需要在卫生高职院校教育中传承好中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高职教育体系,也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医疗卫生事业合格接班人。本文将主要论述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传承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传承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传承革命文化,坚定政治方向,激发内在动力,形成协同效应,培育文化自信。

一、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国家的根,是民族发展的源。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与国民是否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与欣赏感,对“自己的”文化是否有发扬传承的精神息息相关。在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要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就成了其成长成才道路中必须坚持的信念选择,并且始终身兼力行的实践行为。同时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先进文化

道家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儒家中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法家中的富国强兵,这些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神,无论是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亦或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些在他国正在被外国人不断学习发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能在今天的中国却被国人所嫌弃,而忘了文化是国家的国之精髓,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好的东西不应被丢弃,而应该被传承。职业院校学生是最有活力、最具代表性,最具象征性的新生群体,对其文化自信的培育也就更有成效。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如果有了文化自信的理念,有实践的行为,那么对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先进文化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有效举措

如何抵御一些外来文化中并非积极先进文化的入侵,培育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可能忘了庆祝春节的习俗,但不会忘记西方圣诞节那一天的狂欢; 可能忘了中秋佳节“秋暮夕月”的情怀,但一定会记得愚人节可能恶意捉弄他人的“趣味”。职业院校学生把吃麦当劳、肯德基、过洋节看作是追求时尚、有品位、赶时髦的一种倾向。其实这些社会现象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而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我们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虽然各国文化呈现出互相交融的现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但是近年来,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和文化消费现象迅速地侵入我国,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威胁着我国的本土文化。教会职业院校学生如何辨别外来文化,懂得对外来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可以很好的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这促使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变得更加迫切。

二、新时代下文化自信与传承策略

(一)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自身文化素养

社会、学校、家庭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了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要扩宽和加深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广度、深度,还需要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一是对外来文化要具备辩证统一的分辨能力,锻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能力。二是拓宽文化知识视野,更新文化知识结构,用多读书且读好书的态度指导自己投身于文化实践中,丰富文化底蕴。三是塑造文化创新意识,正确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取长补短”的关系,在理论探究与社会实践中塑造文化创新意识。

(二)通过学校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怎样信”与“信什么”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大学一般比较注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往往忽视了文化自信在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有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职业院校学生才会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感兴趣,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不仅能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知、情、意、形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无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文化自信在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激发文化崇尚敬畏心、培育文化自信精神、并且将其践行到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第二,做好知识宣传。大学校园中的知识宣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校园讲座、校园活动、交流访问、参观体验等,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知识宣传活动,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以确保职业院校学生了解应该对什么样的文化保持自信,引导其在众多文化激烈碰撞的新时代,塑造文化自信理念。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又有了新的期待。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惠民,丰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力度,健全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氛围。也要兼容并包,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了解文化的多样性才能更具包容力,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使我国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传统文化只有通过现代文化才能明确自身的规定性,现代文化只有在融合了传统文化之后才能底蕴深厚。二者可以并存,成为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力,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结束语

青年一代,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担负起文化使命,践行文化担当,努力铸就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外来文化,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人民高度的文化敏锐性和文化鉴别能力。本文探析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有利于坚定文化信仰,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才能够实现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注: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2018年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王冬杰 陈兰云 付立侠 胡继兰 黄志强 苗冠军 张艺严,编号GXDJ2018B174)

参考文献:

[1]文天天,肖祖康.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 经贸实践,2018(13):20-21.

[2]许冠亭,杨鹏. 新时代青年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 唯实(现代管理),2018(05):6-7.

[3]田宪臣.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五个维度[J]. 行政科学论坛,2018(03):10-11.

[4]刘波.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1):97-98.

论文作者:王冬杰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传承策略研究论文_王冬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