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科哮喘门诊就诊80例哮喘患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哮喘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活动,对哮喘儿童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哮喘知识健康教育。于1年后随访,对比2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复发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3.75±1.57)次,急诊次数(1.56±1.24)次,复发率20.0%,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5.95±2.83)次,急诊次数(3.42±1.36)次,复发率5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能有效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降低哮喘复发率。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可显著提升哮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庭中心;健康教育;儿童哮喘;防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哮喘门诊就诊80例哮喘患儿作为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8.4±3.8)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7±4.2)岁,通过对两组儿童基本资料和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进行哮喘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活动,对哮喘儿童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哮喘知识健康教育。
1.3效果观察
两组哮喘儿童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并统计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l.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3.75±1.57)次,急诊次数(1.56±1.24)次,复发率20.0%,对照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5.95±2.83)次,急诊次数(3.42±1.36)次,复发率5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方式
1)以家庭为中心教育干预活动需要医务人员、患儿及家长共同参与,干预对象主要是患儿和家长,根据患儿性格特点,结合患儿及家长的知识层次、家庭经济状况,分析患儿及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用患儿家属听得懂得语言,尽可能采用多种干预方式,如角色扮演,座谈,随访,示范,录像,小组讨论,电话监督和随访以及“哮喘之家”微信群等方式对哮喘儿童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哮喘知识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内容 ①哮喘基本知识:向家长宣教哮喘的本质、病因、诱发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等,指导家长如何控制哮喘,使患儿在哮喘发作时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并能预防严重哮喘发作。②环境控制健康教育:许多危险因素可引起哮喘急性加重,被称为“触发因素”,包括过敏原、病毒感染、过敏性鼻炎、污染物、烟草烟雾及药物等,通过变应原测定及家长的日常生活观察寻找变应原,使患儿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的接触,防止诱发哮喘发作。③指导患儿家长掌握哮喘加重的先兆、发作规律及相应家庭自我处理方法,如出现刺激性干咳、连打喷嚏、咽痒、流泪、等表现时应及时用药,以减轻发作时的症状。④用药指导:指导家长每种药物用药的剂量、用法,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记自行停药。了解各种长期控制及快速缓解药物的作用特点,掌握药物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吸人技术)和注意事项,护士要交待在患儿用药后应及时漱口腔及咽喉部,并将漱口水吐出,以减少口腔和咽喉的药物沉积和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⑤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儿童哮喘这一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患儿的情绪不稳定、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也不要对他们多加指责,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别让孩子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患儿哮喘发作时家长要镇静,并培养其独立性,让患儿自己操作吸入药物,使患儿了解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发作时胸闷不适是短暂的。并消除家长对于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误区和恐惧心理,告知吸入激素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并随常规治疗减量而减轻,且没有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增强患儿与家长对哮喘控制的信心和决心。⑥指导日常生活:教会患儿或其家长使用峰流速仪,记录哮喘日记,并教会患儿家长判断病情变化,鼓励患儿选择适当的运动,循序渐进提高机体适应性和耐受力,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儿童体质较弱,气候换季时家长应根据气候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暖、给儿童增减合适衣服防止发生感冒。不宜剧烈活动避免诱发哮喘发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⑦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坚持长期吸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不规范治疗所导致的危害,从而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不同个体治疗用药差异性较大。同时增进医患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增强患儿主动参与治疗意识,提高哮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⑧饮食指导:指导哮喘患儿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豆制食品,蔬菜水果等。忌生冷、辛辣食物,不要吃海鲜、蚕蛹等易过敏食物,每顿饭菜应菜种简单化,少量多餐,找出引发哮喘的致敏物质避免接触。
4.讨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尽管目前尚无法治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治疗哮喘的目标。新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防治指南”强调,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的最基本环节。“以家庭为中心”是儿科护理的创新理念,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中,充分发挥合作关系中患儿、家长、护士等三大主体的力量,通过健康教育这个具体的、系统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利用家庭对哮喘患儿康复的引导作用,使患儿及其家长接受系统性哮喘健康教育,并获得系统性规范化哮喘知识,显著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新兵,朱晓萍,李波,杨俊 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家长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贵阳医学院报2015.4第40卷第4期
论文作者:李运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哮喘论文; 患儿论文; 家长论文; 次数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家庭论文; 儿童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