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拉克战争看美欧关系的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战争论文,走向论文,关系论文,看美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拉克战争之前,法国与德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坚决反对美国要对伊动武的提议,使 美国无法依靠安理会来证明它的军事行动的合法性。等战争开始后,法国总统和外长都 宣布希望美英获胜,德国外长费舍尔也表示希望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迅速垮台。美欧在 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表现出的是西方大家庭里面的吵吵闹闹呢,还是有些根本性的分歧呢 ?
伊拉克战争前后反映出的是美欧在冷战后时代复杂关系的一部分。通过这场战争,我 们可以看到美欧之间的关系已不是简单的同盟关系,但还不是互相对峙争斗的两极,美 欧之间的关系处在变化之中,未来的走向主要取决于美国将如何对待欧洲。
美欧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分歧
美欧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上发生冲突,是因为它们的利益不同。中东是世界的石油库 ,其石油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2/3。控制中东地区,掌握石油供给来源是使美国人能维 持他们生活方式的最好保证。1980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讲话中阐明了美国的 中东政策:任何国家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企图都会被视为对美国根本利益的打击,美国 将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击退它。(注:转引自[法]《外交世界报》
(Le Monde Diplomatique),2003年3月刊。)
二战后美国人基本上控制了中东地区。但从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人的控制能 力下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更使美国人警觉起来。他们把伊拉克的企图看做是想称霸中 东的表现,如果它得逞,美国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威胁。因此,美国把海湾战争后的伊 拉克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一直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克林顿政府就曾多次对伊拉克实行 空中打击,还对伊拉克实行严格的禁运,企图用遏制的方法来搞垮萨达姆政权。布什政 府上台后,对伊拉克的态度更加强硬,“9·11”事件使他们找到了发动武装攻击并占 领伊拉克的借口。布什政府在这一时刻选择攻击伊拉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随着2001年美国资本市场上泡沫的破灭,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大量问题, 特别是随着被认为安全股票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出事、被认为全球最大的会计、审计公 司安达信公司出丑,美国公众对市场失去了信心,经济危机一触即发。正是从这时起, 布什宣布了“邪恶轴心”,开始讨论要对伊拉克动武,舆论的注意力一下被转移了,资 本市场才没有陷入混乱。
伊拉克在中东的地理地位实在太重要,美国占据了它,就控制了中东的命脉。从二战 结束以来,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下同)一直是美国在中东最主要的伙伴,是美国用来 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供需的阀门。世界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美国就让沙特加大开采量,增 加供给,平抑油价;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沙特便关闭一些油井,导致供给下降,油价 上浮。由于沙特的特殊地位,美国一直很重视与沙特的关系。但从“9·11”后,美国 发现大量恐怖分子都是从沙特出来的,而且恐怖主义的资金也多由沙特提供。所以,美 国一度有人叫嚣沙特是美国最大的敌人,但沙特的特殊地位又使美国对它无可奈何。美 军占领伊拉克后,形势就大为不同了,因为美军一方面可以看紧沙特,另一方面又可以 利用伊拉克来代替沙特。美国还认为占领伊拉克可以使它在反恐斗争中的地位大大改善 ,因为恐怖主义主要出自于中东至阿富汗一带,美军进驻伊拉克后,就可以监视“基地 ”等恐怖组织与中东“无赖”国家合作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动,可以随时对它们 启动“先发制人”的攻击。
相比之下,法、德等西欧国家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则与美国不同。
冷战时期,法国一直想扮演东西方及南北方之间的桥梁,从而增强法国作为世界大国 的作用。法国知道它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扮演这种角色,惟有它的外交政策仍然可以使它 周旋于世界舞台。中东是法国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场所,因为从地缘政治上讲,中东属 于东西方争夺的地方,而从经济上讲,中东又是南北合作的好场所。从1967年起,法国 虽然不反对以色列建国,但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内或其他国际场合却频频替阿拉伯世界 说话,成为西方世界中惟一支持阿拉伯世界的声音,并向许多阿拉伯国家出口先进武器 。在这一大背景下,伊拉克成为法国的当然伙伴。
德国在中东的外交不如法国那么积极,因为它有过纳粹在二战中迫害犹太人的历史, 与以色列的关系非常特殊,因此不愿意积极出头。但是,德国一直主张要平衡阿以之间 的关系,特别主张欧盟出资帮助与促进阿以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对话。在这一点上,可以 说德国与法国当年想在东西方集团及南北对话中起作用的想法非常相似。整体上讲,欧 盟国家反对美国在中东的那种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也反对孤立伊拉克及伊朗的做法,希 望通过更积极的对话与合作来改变这一地区的国家。
除了政治关系外,欧洲国家与伊拉克的关系中有许多经济利益。法伊关系中最重要的 是军火合同。伊拉克石油储备丰富,外汇充足,可以购买大量法国先进的武器,达索的 战斗轰炸机、马特拉的导弹与汤姆逊的电子设备都曾经出口伊拉克。法国向伊出口武器 被认为是对西方集团有益的事,因为这使伊拉克不完全倒向苏东集团,而向伊出口武器 则使法国的军火工业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独立的武器设备。然而,两伊战 争使伊拉克大伤元气,法国出口的大批武器没有换回现金,却转成了债务。据说,到19 90年,伊拉克欠法国的债务达40亿美元。(注:Domique Moisi,“Iraq”,in
Transatlantic Tensions:The U.S.Europe and Problem Countries,edited by
Richard Haas,Brookings Institutions Press,1999,pp.124-136.)
德国也是伊拉克的债权国,曾为伊拉克提供过大量化工、机械产品及基础设施。此外 ,苏联曾是伊拉克最大的军火商,俄罗斯接管了前苏联的债务,却没拿到钱。因此,德 、俄与法国有类似的担心,它们怀疑,美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下台,肯定还要扶植一个 亲美的政府上台。那么,萨达姆政府欠的债还能不能还呢?未来的伊政府会不会歧视欧 洲的公司呢?
除了这些利益外,伊拉克在2000年11月改用欧元作为其石油出口的计价单位,这也是 成为美欧之间利益冲突的一个因素,也许萨达姆是想利用这一点来离间美欧关系。美元 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是国际石油交易的惟一货币 。石油进口国都需要储备大量的美元以购买石油。伊拉克改用欧元交易石油后,欧元区 的国家从它那儿买油就不再需要美元,从理论上讲它们的美元储备会减少,美国吸收的 铸币税就会减少。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如果动摇,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会 跟着下降,美国便无法再依靠全球的资本来支撑它的经济增长。继伊拉克后,伊朗也宣 布要步其后尘,也将用欧元作为它的石油交易货币。虽然伊朗还未实行这一措施,但此 举显然激怒了美国政府。布什宣布伊拉克、伊朗是“邪恶的轴心”,这显然不是偶然的 巧合。
世界应有什么样的秩序?
除了经济利益不同外,法、德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它们对未来国际社会秩序的看法不同。
以法、德为代表的主要西欧国家认为,冷战后的世界虽然只有一个超级大国,但世界 秩序不能只由它来任意决定,需要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制度框架。不能一有矛盾就挥舞大 棒,用武力来解决国际冲突。这种想法与西欧国家在二战以来走过的道路密切相关。经 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认识到武力解决不了国家安全问题,只有通过合作与发展, 欧洲才能解决安全问题。欧洲一体化建设正是沿着这种思路发展起来的。欧洲在联合与 统一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制度建设,即建立一些大家都遵守的规则、法律,一旦欧盟的法 律被各成员国通过后,它的效力在成员国自身法之上。欧盟国家自己是这样做的,也希 望国际机构及国际法能有同样的功能,对世界秩序起一个规范作用。因此在美国提出对 伊动武时,法、德希望能与联合国的章程一致,能保持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
然而,美国从来没有这么看待国际机构与国际法。联合国体系虽然是美国挑头建立的 ,而且联合国基本上是按照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愿望(即大国合作的框架)运行的,但在 两极世界时,因为美苏不合作,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中没起多大作用。苏联解 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不把联合国机构放在眼里,能用联合国它就用 一下,以获得某种国际社会公认的“合法性”。如果在联合国有可能遇到阻碍,它就干 脆绕过它。科索沃战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公众对它以外的制度(包括国际体系)抱 有很大的怀疑,美国议会就认为美国的国内法权威最高,国内法的裁定高于国际法。美 国人一般认为支配世界的是一种“弱肉强食”的法则,没有真正的世界政府,大国之间 都是为了利益在争斗,你要想把你的意志强加于人,就得比别人力量更大。美国人相信 的是军事威胁、制裁、战争,认为这些手段是美国外交的基石。这些基本看法在美国根 深蒂固,不同的政府强调的侧面不同,而这届布什政府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而已。 比如,国际公约如果是种制约,那我就退出它。于是,布什就退出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量的《京都议定书》,退出了《反弹道导弹条约》,不参加国际刑法法庭,不参加《反 地雷协议》,不签署《限制生物武器议定书》,等等。
美国舆论很容易感情用事,在受到了恐怖主义的重大袭击后,它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这 些激进的观点,这在各种民意调查中都有所反映。舆论支持这种强硬、激进的政策,美 国国会中的反对派民主党议员等也不敢公开反对,担心“逆潮流而动”会影响自己的政 治生涯。于是,布什政府要增加军费、要议会授权对伊动武等等提案都能在国会顺利通 过。
法国等欧洲国家领导人担心,美国的这种变化会导致某种新形式的军国主义,美国会 仰仗它的军事优势去改造世界,重新划分国家边界,充当世界警察。正是出于这种担心 ,法、德两国的领导人才决心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的提案,他们认为惟一的超级大 国美国也无法单独保证世界秩序,国际体系的稳定需要大家的努力。(注:转引自[法] 《外交世界报》,2003年3月刊。)
美欧之间有“文明冲突”吗?
美欧从文化价值观上讲应该是一脉相承,都是从古希腊、古罗马那里传下来的。当美 国政治学家亨廷顿预言世界将进入“文明冲突”年代时,他也把欧洲与美国看做同属西 方文明,他讲的冲突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及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围绕着伊拉克 战争,美欧之间的“口水战”不断升级,大有上升为“文明冲突”的趋势。
首先,从宗教文化上,美欧之间出现了裂痕。美国的基督教文化虽然是从欧洲传过来 的,但美国的基督徒却一直要比欧洲的更激进些,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陆的移民就是那些 不满意英国国王的新教不惜铤而走险的“清教徒”。此后,美国的基督徒一直坚信他们 是上帝的“宠儿”,上帝格外恩赐美国,上帝一直会保佑美国。
布什政府与美国的基督教右派有很多联系,支持他打伊拉克战争最狂热的也是基督教 右派力量。这些基督教右派在美国社会私下传播的一些“教义”很奇怪,如随着犹太人 回到圣土,建立自己的国家,基督·耶稣将再度降临人世。帮助犹太人建立国家的基督 徒将与耶稣一起进入一千年的太平盛世,最终进入天国。因此,他们把支持以色列当做 一种神圣的使命,在各种说教活动中都在宣扬保卫以色列。当然,打垮伊拉克的萨达姆 政权也是为了保卫以色列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些美国士兵就是高喊着“上帝保佑美国” 的口号上的战场。
对此,欧洲人深不以为然。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就公开谴责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战 争,对这场战争是否是上帝赋予的使命深表怀疑。据德国官方媒体“德国之声”报道, 约翰内斯·劳总统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专访时说,如果布什认为这场战争是上帝赋予 的使命,那么他就犯了一个严重的理解上的错误。劳说:“我不相信一个民族可以从上 帝那里得到解放另一个民族的启示。”他认为,《圣经》中没有一处向人们发出过“十 字军东征”的呼吁。因此,美国总统的态度并不代表全体基督教徒。德国总统还援引教 皇为他撑腰,因为约翰·保罗二世已数度公开表示反对伊拉克战争。
而美国的基督教右派也竭尽能事,在种种场合下攻击欧洲人,为布什发动的战争辩护 。有些牧师为伊拉克战争开系列讲演,拍成录像带与光盘在信徒中传播,每个星期天都 在电视台上播放。他们把欧洲的统一过程比喻成欧洲征服世界的努力,说欧洲人要统一 全球货币,要把全球经济都统一成欧洲模式。他们大谈欧洲人没信仰,受了美国人的恩 惠而忘恩负义。其实,美国中南部、西南部许多地方的人很闭塞,他们虽然是“虔诚的 基督徒”,对牧师的话言听计从,但对基督教义的理解却很狭隘,或者说知之甚少。有 调查表明,17%的美国基督徒深信基督·耶稣是美国人。这一比例虽然算不上多数,但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越是这样的信徒,越容易受那些牧师说教的影响。
以法、德为主的西欧国家虽然也算是基督教文化,但是当代的西欧人已经不那么热衷 于基督教了。据统计,经常去教堂的人在英国只占人口比例的7%,在法国与德国这一比 例更小。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0%,加拿大为20%。(注:转引自John O'Sullivan,
“Is Europe Irreligious?”in American Outlook,Fall 2002,Vol.5,No.4,pp.40-41 。)特别是在西欧国家,政治生活与基督教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一国政府会拿 基督教来为自己的政策做解释,它们都不断强调公共政策的中立性,在学校等公共场合 强调的是共和国精神。这种发展趋势可能与法、德的居民成分构成有关。据统计,美国 大约有500万穆斯林,不到总人口的2%,而且分布非常分散,政治上形不成合力。但在 法国,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0%;法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社团组织,是推动欧 洲穆斯林组织活动的主要动力。
综合起来看,不仅法、德,而且西欧国家总体上居民结构都比较复杂,所以欧盟把文 化多元性当做欧洲统一的原则之一,把保护少数民族当做原则之一,这绝不是偶然。在 这种背景下,欧洲对那种以“上帝”的名义、以“先进文明”的名义、用大炮去传播“ 文明”的做法不可能认同。
其次,从政治文化上看,美欧之间的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虽然欧洲的民主制度可以 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欧洲人相信民主是要通过制度的优越性去说服人,要通过合作去 让人感到民主的好处,而且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于人。美国人则不同,他们一直自认是 现代自由民主的发明者,传播自由民主是美国的一种历史使命。布什在西点军校宣读的 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把改换政权与输出民主自由划了等号,似乎把萨达姆·侯赛因赶 下台,改换了伊拉克的政权,就是给伊拉克人民带去了自由与民主。布什政府还把更换 伊拉克政府与整个中东地区民主化联系了起来,宣扬说如果伊拉克的“民主改革”成功 ,将会给中东地区带来巨大变化,会影响其他国家也搞民主改革。而随着中东地区的民 主化,该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加快,人民变得更加富裕,激进的恐怖主义就会失去 了市场,未来阿以冲突将会顺利解决。
欧洲人不太相信美国政府的这种论点,甚至一些舆论认为美国的这些说法有些虚伪, 与它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行为不一致。美国支持以色列沙龙政府对巴勒斯坦人大肆镇压, 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一些传统盟友根本不是民主政府,但美国一贯支持这些非民主政府, 良心上也从未有过自责,美国怎么突然要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革了呢?欧洲舆论认为,美 国这种无视国际社会、独自用武力颠覆伊拉克政权的做法只会加剧中东地区的动荡。中 东的阿拉伯国家会认为国际社会软弱无力,无法阻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不公正欺辱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会加入恐怖组织的行列,因为这是弱者对待强者的惟一手段。(注 :法德两国的媒体对此有大量评论,很有代表意义的是法国《世界报》及德国的《法兰 克福汇报》的评论。)
此外,欧洲人相信制度的力量与作用,因而在2002年7月推出了国际刑事法庭。而几乎 同时,美国总统布什则宣布,美国驻扎在波黑的维持和平部队要从那儿撤出来,除非他 们有豁免权。欧洲人把美国人的做法看做是简单主义,是在滥用他们的实力和强权;而 美国人则认为欧洲人太天真,认为他们相信制度是因为他们太弱,没别的办法。这种双 方看法的分歧影响到整个美欧舆论界。
英国能维持美欧的中间人地位吗?
英国虽然与法、德等主流欧盟国家的立场不同,支持并参加了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 但英国并未放弃它的一贯想法,即要在美欧之间充当桥梁。
美国原来攻打伊拉克的计划是根本就不经过联合国。然而,布莱尔多次劝说布什尝试 到安理会上去讨论伊拉克问题,因为舍此美国无法得到欧洲盟国的支持。布莱尔解释, 欧洲国家也对萨达姆政权的残暴不满,只是认为美国的理由不充分,因此美国拿出理由 去安理会说服法、德等国是有希望的。为了安抚布什,布莱尔还对布什许诺,无论安理 会讨论的结果如何,只要美国决定发兵,英国一定跟着干。布什最后接受了布莱尔的建 议,但他的打算是美国在联合国提出一个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非常苛刻的标 准,最后伊拉克肯定不同意,那时再打伊拉克等于得到了安理会的同意。法、德两国却 不那么想。它们认为,只要美国同意联合国再派代表团去核查,就必须遵守核查的程序 ,如果查不出什么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美国就没有动武的理由。各方抱着完全不同的 打算通过了安理会的1441号决议,之后美国与法、德对它的解释也大不相同。法国公开 宣布美国没有得到安理会的授权对伊动武,必须到安理会再次讨论。法国总统希拉克还 表示,如果在核查没有结束时就要决定对伊动武,法国将使用否决权。
眼看伊拉克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美军可能失去最佳的作战时机。布什决定不再向安 理会提交其他提案,立即打响伊拉克战争。布莱尔有言在先,英国只好与美国一起发兵 攻打伊拉克。当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被打得溃不成军,美军宣布战斗基本结束时,布莱 尔又去会见布什,竭力想说服布什战后重建工作还要依靠联合国。其实,这样做也纯粹 是给法、德看的。
从伊拉克战争前后英国的表现来看,英国一直想充当美欧的中间人角色。欧洲一体化 建设是法、德二战后搞起来的,欧盟的重大决定都是法、德倡议最后实现的,英国虽然 是欧共体成员,但它没有参加欧洲经货同盟,在许多问题上英国似乎都无法左右欧盟, 连英国自己的舆论都说,长此以往,英国有沦为欧洲二流国家的可能。如何才能保持英 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使法、德、英能保持一种稳定的三角关系呢?英国想到了自己与美 国的特殊关系。在美欧关系变化很大、摩擦与冲突增加时,英国如果能在美欧之间起到 一座桥梁的作用,这既符合英国的利益,也符合整个西方集团的利益,而且能使欧盟其 他国家感到英国的重要,英国就等于恢复了自己在欧盟中的主导作用。从英国在伊拉克 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布莱尔正是受着这种想法的主导。
然而,未来英国要想继续扮演这一角色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因为如果美国在伊拉 克成功,会感到自己的力量很强大,将来会在世界上进行更多的单边干预,英国要说服 美国领导人每次都要尊重欧洲盟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在欧盟方面,如果法、德等主 要国家觉得什么国际机构与国际法都无法限定美国的行为,它们也不会再指望英国从中 斡旋。
欧洲人开始怀疑美国领导地位的合法性
美国虽然打胜了阿富汗战争,又打胜了伊拉克战争,美国似乎向全世界证明了它的军 事实力无比强大。但奇怪的是,美国却似乎从来没有像当前那样不受人欢迎。而且,这 一仗产生的最大政治后果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开始怀疑二战以来美国在西方集团的领导 地位,美国自己似乎抛弃了战后以来它领头组建的西方联盟。
二战结束后,美国基本上控制了西欧国家,但是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显示出它要建立一 个美利坚帝国,相反,它对西欧交战的各国提供了1200亿美元的“马歇尔计划”援助, 倡议建立了以联合国及布雷顿森林会议为代表的国际经济、货币、贸易体系以及其他数 十个国际组织。毫无疑问,美国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为美国公司在全 球的经营活动创造一个亲美国而且安全的世界,但这些活动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给其他美国的盟国提供了安全保障,创造了发展的机会。正因为西欧盟国相信美国 在促进自己的利益的时候考虑了别国的利益,它们并不对美国强大的力量感到担心,在 与东方集团的对峙中,西欧国家把自己的安全保障全部寄托在了美国身上。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发展迅速,西欧盟国开始对西方联盟的前途感到担 心。布什在竞选时、甚至在刚刚组阁上台时,针对盟国的担心做了许诺,使西欧盟国略 微放松了一些。然而,就在美国准备打伊拉克战争前后,事情开始了变化,美国舆论开 始谈论盟国不那么重要,甚至不必要,美国完全可以在没有盟国参与的情况下打几场反 恐战争。
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根本不重视长久的联盟(Alliance),也不需要长久的联盟。那 是美国为了对付苏东集团时的产物。现在美国没有对手,它有能力、将来也会保持单边 主义的武装干预行为。为了替美国的行为找到一些“合法性”,美国在行动之前还会找 一些愿意与它为伍的国家形成临时联合阵线(Coalition),但那纯粹是为了装门面,因 为有没有这些国家的支持,美国都会坚持它的决定,而且这些国家除了听命于美国外, 对美国没有任何制约。这种现实对西欧人来说无疑是冷酷的,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法、德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就绝不仅仅是暂时的一时冲动,它们担心未来美国的 政策不会像二战结束时那样对整体西方的利益负责,担心美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到处制 造不安定,而最后又会让盟国分摊负担(法、德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曾扮演过这种角色) 。因此,在美国抛弃了二战以来它组建的西方联盟的同时,西欧国家对美国领导这一联 盟的合法性也不断地提出疑问,美国再要想利用这些盟国来分摊战争费用将越来越困难 。
分裂欧洲与欧洲统一的斗争
欧洲一体化建设虽然是西欧人搞了50多年的事业,但美国人一直参与其中,最初的欧 洲共同市场等计划还都与“马歇尔计划”有关。在两极世界时,美国人认为西欧的统一 对西方集团是有利的,特别是在美苏之间可以树起一道有利于美国的屏障,所以美国对 西欧联合的态度基本是支持的。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欧洲联合的支持就没有那么热心
了。欧洲推出统一货币,美国反对声一片。欧洲要搞统一的防务与外交,特别是当法国 人明确说欧洲统一防务与外交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平衡美国的实力集团时,美国人就不 干了。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公开指责“老欧洲”的不合作,并宣扬要与“新欧洲 ”合作来对抗“老欧洲”。
应该说,欧盟成员国对欧洲联合与统一的认识是不同的。法、德明显地有把欧盟建设 成超国家实体的想法,但因为超国家性、联邦制在欧盟许多成员国内(包括在法、德两 国国内)还得不到多数选民的支持,欧盟领导人也不愿意过多渲染。但是,从欧共体的 设计师的愿望以及欧盟走过的道路来看,欧洲联合的未来是一种超越现在欧洲民族国家 的联邦,但它选用的方法是一种人类从未有过的方法,即要通过自愿参加、组合的办法 ,由经济联合带动社会及政治联合。而我们所知的历史上民族国家统一都是通过血与剑 的办法,所以外界舆论并不十分了解欧盟的发展与变化。那些积极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 主要是为了能得到更大的市场,得到更多的援助,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实惠。当欧盟的创 始者法国、德国与美国出现摩擦甚至对抗时,一些欧盟成员国就感到害怕,它们担心未 来欧盟的外交与防务政策会由法、德主导,它们会失去说话的权利。特别是看到俄罗斯 也与法、德站在一起,波兰便又担心会被夹在中间。新加盟的东中欧国家甚至担心,由 法、德主导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可能还不如由美国出面更保险,所以宁可与美国站在一起 。
欧洲联合与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在美欧发生矛盾时美国就很容 易利用欧盟的一些弱点来分化各成员国,引起它们的互相猜疑与不信任。在伊拉克战争 中,美国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未来肯定还会继续使用这一手。然而,美国分化欧盟各 国可以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得慢一些,但绝不可能阻止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洲领导人 都意识到,只有统一的欧洲才能使它在世界上占有更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国总理施罗德 不止一次地号召建立更加一体化、更广泛的欧洲来对抗美国的霸权;欧盟委员会主席普 罗迪认为,欧盟的主要目标是要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一个能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连以 保持中立而闻名的瑞典首相佩尔森都说,欧盟是世界上少有的未来可以抗衡美国统治世 界的机构。
当年美国的统一也经历了许多周折。当美国把精力都集中在国内统一上时,它对外采 取“孤立主义”政策,除了在美洲的扩张外,它尽量避免参与欧洲大国的政治斗争,以 免陷入被动、影响自己的统一。等到南北战争完成,美国的联邦制度作为国家实体确立 了时,美国就信心十足地参加世界大国的游戏了。欧盟现在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内部统 一问题上,在讨论如何制定欧洲宪法、制定欧洲各种机制的运行规则,所以在外交上只 关心与它的周边有关的事情,对全球事务其实并不太关心。但事情是会变的,欧洲的经 济实力不在美国之下,一旦它的内部整合完成了,它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有所表示。
美国已经有人注意到美欧关系的这种微妙性。乔治城大学研究国际关系的教授柯普岑( Charles A.Kupchan)的新书题为《美国时代的结束》,主要就是谈美欧关系的问题。他 认为,美欧的关系虽然还不至于发展到对抗及战争,但它们之间的分歧足以使得美国无 法再依赖二战后建立的对它有利的这套国际体系,无法再依靠跨大西洋的特殊关系来主 导这些国际机构的运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洲人把美国人从联合国的分支委员会中挤 了出去。(注:美国在2001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选举中因欧洲国家不支持而落选。)他 把历史上罗马帝国后期与大英帝国后期做了个比较和总结,认为当君士坦丁堡从罗马分 离出去后,东西罗马帝国互相争斗、互相拆台,结果两败俱伤,罗马帝国很快就衰败、 灭亡了。大英帝国后期,正好是美国崛起之时。英国本也可以去分化、瓦解美国,甚至 打击美国,但英国在经过辩论后认为,给美国的崛起腾点地方不会损害英国的利益,相 反可能会形成对大家都有利的局面。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英没有形成尖锐的冲突与 斗争,美国崛起也没有威胁英国原有的利益。柯普岑的观点很鲜明,美国必须为欧盟的 崛起腾点地方,因为无论如何欧盟的崛起是美国所决定不了的。如果美国处处给欧盟找 麻烦,那么崛起后的欧洲一定不会把美国当朋友。(注:Charles A.Kupchan,The End
of American Era,Alfred A.Knopf,New York 2002.)柯普岑在克林顿政府时曾在国务院 任过职,负责过欧洲事务,因此他的建议对布什政府不可能产生很大影响。
美欧之间的关系也不会迅速恶化,因为双方的利益巨大,任何政府也承受不起分家的 损失。仅以几个数字为例,美欧间的贸易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额,2000年进出口额达2.5万亿美元。美欧各方为向对方出口工作的人数近1200万人。近8年来,美国在荷兰的投 资是在它在墨西哥投资的2倍,是它在中国投资的10倍,但荷兰只是吸收美国投资的一 个西欧小国。美国在英国、德国、法国投资的份额更大。美国公司在德国的资产超过30 00亿美元,比美国在整个拉美地区的资产还多。欧洲公司在美国的资产也巨大,2000年 欧洲公司掌握的美国资产达3.3万亿美元,占外国掌握美国资产的2/3还多。(注:
Joseph P.Quinlan,Drifting Apart or Growing Together?The Primacy of the
Transatlantic Economy,Center for Transatlantic Relations,SAI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03,pp.3-6.)美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大部分专家们都认为布什政府对欧洲有 些过于粗暴,但认为“钟摆”还会摆回来。无论如何,即使最温和的美国国际问题专家 也承认,美国未来会越来越武断地在世界其他地方使用武力,对于这一点欧洲必须做好 准备。
从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美欧的关系已不是一般的同盟关系,但由于欧盟的特殊性, 中国在处理与美国及欧盟的关系时应谨慎对待。中国虽然可以利用美欧之间的许多分歧 ,争取最有利的形势,但中国却无法指望很快形成美欧中的三角关系并从中周旋。这与 当年美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最终形成中美苏大三角以制衡苏联不同。主要原因就是 欧洲尚未成为真正的一极,欧洲不可能对美国形成牵制。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却直接影 响到中国的安全环境与发展条件。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应着眼于发展,只有当欧盟一体化 发展得更快、更好时,中国与欧盟才会找到更坚实的战略合作基础。因此,当中国与欧 盟发生矛盾时,我们不应该像美国那样简单地去分裂欧洲国家,而应该说服主要欧盟国 家,以历史及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找到我们共同的合作基点。
标签:伊拉克战争论文; 沙特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