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于泽恩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于泽恩

于泽恩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教育局 7444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书呆子”,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这种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语文,作为一门最基本的人文学科,其生活内涵是最丰富的,教师应认真挖掘课文与生活的联系点,更好地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加强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从文学创作中提炼更多的生活信息,让学生在对生活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中认识文学创作的美,领悟文学创作所要表达的哲理思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 教学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期间,教职人员过于重视自身的主导地位,一味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理论知识,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同时也忽视了语文内容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的关联,从而很容易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及效率,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教职人员应转变此种错误的教学方法,多关注语文与学生们生活的关联性,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品德。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导入生活化,让语文贴近生活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语文课程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语文,然后再进入语文探究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生活化的导入,就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风筝》的阅读教学为例,该文是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候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粗暴干预的过程,以及成人后鲁迅先生明白了游戏之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之后的自我反省,其间包含了浓浓的兄弟之情。而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在阅读中能把握主要事件,但对文中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不到位。为此,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生活中兄弟姐妹(堂兄妹、表兄妹等)之间的一些冲突说起,然后提出问题:“‘我’在童年时是如何对待兄弟放风筝这件事的? 成年后又是如何想的?”由这两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将鲁迅前后的思想变化进行对比,从而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实物演示情境,加深课文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遵从这一客观规律,通过实物演示情境手段来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物进行相关说明。这样一来,教师对事物的说明便对学生起到了巧妙的点拨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篇经典的课文。其实,“背影”这个名字非常普通,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背影。学生们在初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甚至应该不会有深层次的感觉,因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教学中,可以叫多名学生站在讲台前,背对着学生,让学生对所有背影进行一一观察和提出感觉。这时候老师也可以站在前面,背对学生观看背影。倘若有条件,可以获取一些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背影的图片,对比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背影有什么区别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这个背影除了有感性的认识,还能升华至理性的认识。再回到课文,对作者父亲的背影进行细节描写:“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之前对背影进行实物认识的基础上,再看到作者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其实作为一个读者,在对背影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心里都有酸酸的感觉。教师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适当说明后,学生对作者心里蕴含的感觉和字里行间的感情都能迅速理解和感悟。回到实际生活,学生除了对课文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外,对父母乃至社会的感恩之情也得到了大大加强。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在应用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如在进行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的训练中要注意,担当主持人,事前应将节目的内容、特色、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联缀起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串联词”。但是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我们又不能拘泥于准备好的“串联词”,要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善于根据现场情况激情激趣,诱发表演热情,活跃欢乐气氛。有时主持人还可以用巧妙的语言来推波助澜。做主持人这些要求的落实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课上埋头创作,这样是培养不出真正有能力的主持人的。我们不妨应用真实情境让学生创作应用文。如可以和班委会商量好,让学生拟一个真实的班级通知,或者和学校协调好,让学生拟一个真实的学校通知或者学校倡议书等等。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宗旨的。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的确,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使学习回归生活,鼓励学生摆脱束缚、感知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在学习中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并内化成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11。

[2]王刚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广西教育,2009,(12)。

[3]王晓张 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

论文作者:于泽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于泽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