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持续很长时间?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持续很长时间?_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何以经久不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久不衰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概括地说,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的科学真理。这种真理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是人类文明特别是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最高结晶。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才使它真正建立在坚实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简言之,这个理论依客观事实为根据,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其基本框架是站得住的,是推不倒的。这种科学性还具体反映在马克思主义自身固有特点上。这些特点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条件,而且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机制。

那么,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固有的本质特点呢?

其一,实践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因此它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僵死的教条。这里的实践就是指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中无数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大陆的三大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如果没有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也就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要创立起马克思主义也是不可能的。后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也是因为世界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的实践又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解决,便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虽然产生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与列宁主义有所不同。它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极端落后的中国产生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所以,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它们之间的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实践贴得愈紧密,结合得愈好,它就会更加根深叶茂,生命力就愈强大。反之亦然。

其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政治主张,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受奴役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它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护身法宝。同时,它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中得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这一结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一贯地把希望寄托于人民群众身上,尤其是无产阶级身上,并极力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它满腔热情地并无条件地站在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一边,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说话、办事。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受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欢迎,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美国的一位著名学者说:“即使把所有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都烧毁,这些书籍中包含的思想仍然存在,而人民……仍然会按这种世界观办事。”这是很有道理的。可见,马克思主义需要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同样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列宁生前非常强调马克思主义这一阶级性的特点,并有大量的论述。毛泽东和邓小平也是如此。毛泽东提出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要深入群众,扎根在群众之中,做群众的小学生;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等。邓小平也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提出衡量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好坏得失标准的“三个有利于”,其中之一就是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谋利益的基本观点,应包括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部利益,经济利益与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利益,以及正确处理好这些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具体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深厚阶级基础。

其三,批判性。恩格斯曾把马克思主义称为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指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旧世界的理论武器。一方面,它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坚决的、彻底的,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思想观念的揭露与批判更是最透彻、最深刻的。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都有强烈的反映。另一方面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也是彻底的,无情的。在《共产党宣言》里就有专门一部分是批判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派别的,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各种牌号社会主义的界限。此后又批判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他们的继承者们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进行了批判。在中国,有对陈独秀投降主义的批判,对三次“左”倾机会主义,尤其是对王明路线的批判等等,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些批判中发展自己的。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还把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用于自己理论本身,严于解剖自己,对自身的一些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符合实际的个别结论、原则和观点,都能够及时地摈弃。也就是说,当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当原先的理论与新的形势发生冲突时,它能够毫不犹豫地随时纠正自己不适当的结论,而使自己的理论继续向前推进。譬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曾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西方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结论。到列宁的时候,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他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就突破了马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历史进程的结论,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俄国首先取得成功。再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论是巴黎公社,还是俄国十月革命都是走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而毛泽东却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胜利地开创了一条与此相反的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当代中国,邓小平又以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和理论对原有那些不合时宜的结论作了许多突破,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可见,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于批判的功能,进行吐故纳新的结果。

以上三个固有特点,不但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即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都必须具备这三个特点,这是缺一不可的;而且这三者之间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这个动力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必将是封闭的、静止的、僵化的教条。阶级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级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座标和功利价值观的体现。批判性则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排除障碍,增强其内在的免疫力和生长力。总之,客观上只要社会实践存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存在,以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压迫、剥削、奴役制度存在,马克思主义这些本质特点就绝对不会消失,马克思主义就一直管用,永远也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还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批判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大理论工具。它的作用大得很,可以改天换地,改变整个国家和世界的面貌,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又实得很,硬得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使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由无权变为有权,由奴隶变为主人,由生产落后变为经济发达,由贫穷变为富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功能有:指导作用、组织作用、鼓动作用、维护作用、批判作用和教育作用等。其中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带根本性的作用,它影响和决定着其他一切作用。这是任何别的理论都无法相比的。

新中国诞生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几年的恢复,很快又取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和成功。从1953年至1957年,由于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建设实现了高速协调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7%,高于当时经济增长最快的加拿大(8.8%)、 日本(6.9%)、意大利(6.3%),居世界首位。此后主要也因政策的失误,经济建设走上了一段弯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这一历史阶段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战略的各项原则,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政治保证、外部条件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理论。中国人民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社会经济才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从1978—199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按不变价格计算,在短短的十多年中, 增长了2.78倍,城镇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在扣除物价因素后, 年均增长6.34%和8.47%,进出口贸易额从1979年的240 亿美元增加到1993 年的1958亿美元,从占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又据中共十五大期间报刊公布的数字,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9800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人均粮食占有量突破800斤。钢产量为1亿吨,从世界第4位跃居首位。 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小时,从世界第4位上升到第2位。 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000亿美元。1992年以来的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为12%以上,大大超过世界资本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期的平均增长速度。再一次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但能够解放中国,而且还能够发展和振兴中国。

此外,马克思主义具有武装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功能。它能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增强人们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使人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因此它对于人们主观世界的作用也是无可估量的。150 年以来,它一直不断地把各国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提高到自为的阶级,以自己的科学理论武装着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熏陶,又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与考验,在我们党就涌现出一大批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这样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善于治党、治军、治国的、德才兼备的各类优秀干部和英雄模范人物,致使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畅行无阻,贯彻到底,保证党在各种历史时期任务的完成。再换一个角度看,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为什么同样条件下,有的人进步快,有的人进步慢?有的人魄力强、办法多,有的人就差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人如鱼得水,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而有的人却经受不住金钱、权力、名利、美色的考验,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中犯了错误,甚至陷入罪恶的泥潭之中?为什么有的人在国内外政治风浪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头脑清醒?有的人则左右摇摆,迷失方向,栽了跟斗?所有这一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自发就可以确立的,而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各种斗争实践的锻炼才可完成。这是无数历史经验所反复证明了的道理。

标签:;  ;  ;  ;  ;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持续很长时间?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