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网效应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棉花论文

我国棉花市场蛛网效应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蛛网论文,棉花论文,效应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32X(2013)02-0003-07

1 当前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机理

棉花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经济作物,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棉花的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棉农的经济利益,还影响到整个棉花产业链下游的一系列行业的经济运行。从近2年的情况看,棉花产业已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大部分棉花为国储收购,同时进口棉花仅2012年上半年就超过350万t,几乎占我国棉花总产的一半,出现了高库存和高进口的怪现象,加工企业几乎不愿使用国产棉花,棉花产业危机重重。究其原因:一是植棉成本不断攀升;二是国际棉花市场的冲击;三是新疆(兵团)机采棉品质不高;四是棉花产业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纵观我国棉花生产的历史,其波动十分显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市场不均衡状况反复出现,使我国的棉花生产陷入“短缺”与“过剩”的剧烈变化的循环波动中,这不仅影响了棉花生产者的决策行为,也影响了相关消费者、尤其是纺织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由经济学原理可知,低质量的农产品的发散型蛛网模型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蛛网模型(Cobweb model)运用弹性原理,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考察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生产周期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和结果。当供给弹性高于需求弹性时其未来的价格走势会走向发散(图1),此模型用来解释和分析当前我国棉花价格波动十分有效。

P表示棉花价格,Q表示棉花产量,直线S表示棉花的供给曲线,D表示棉花需求曲线。

图1 发散型蛛网模型的价格波动

当前我国棉花种植和加工基本上属于一种完全竞争市场,由于其低门槛,几乎所有人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导致我国棉花生产最显著的特征是小而散,棉花的等级越来越低,无论是棉花生产还是流通,都没有品牌和品质的保证,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而且由于近年来棉花的种植成本快速增长,考虑到棉花种植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棉农退出棉花种植,改种其他经济效益更好、市场更稳定的作物,这也是导致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发散型蛛网效应的影响分析

棉花市场研究主要侧重点是影响棉花供需的价格弹性估计。世界银行的Jonathan Coleman和M.Elton Thigpen对棉花市场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他们对1970-1990年的世界主要产棉国的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自身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分别利用半对数回归方程形式进行了估计,具有重大参考价值[1]。但此项研究结果已有20年,影响棉花供需的部分弹性系数可能已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与当前棉花价格实际将会存在一定差距。Cheng Fang,Hunter Colby和Bruce Babcock[2]对中国棉花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进行了估计。其他研究主要是对棉花供需及价格的面上情况分析,一般不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如美国农业部、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棉花展望》杂志等都定期发布对棉花市场走势的分析报告,分析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走势。

2.1 我国棉花生产的供给弹性测算

改革开放以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赋予了农民生产决策上很大的自由,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棉农也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民会通过对比选种预期经济效益最好的作物。如果棉农在种棉花当年发现收益不好,或者对未来的市场预期不太好,下一年就会选种其他作物,而减少棉花的种植,毕竟棉花种植不像林果业有较大的固定成本的投入,棉农能很快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这样就会造成棉花市场的波动。

影响棉农种植意向的主要因素是棉花的市场价格,除此之外还有棉花的种植成本。而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其种植行为很大程度上依据上一年的价格和种植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假设:棉花的种植面积是上一年棉花的价格和上一年棉花种植成本的函数[3]:

先用ADF法(Augmented Dickey-Fuller,增项DF)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用Eviews的Unit Root Test检验,分别对国内棉价(P)、棉花种植面积(S)、棉花生产成本(C)、棉花产量(Q)数据(表1)进行一阶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结合参数检验结果(表3),表明该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拟合程度好。

以上方程反映了棉花价格和成本的变化对下一年棉花播种面积的影响,也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从上式可以看出,上一年棉花价格对本年的播种面积的弹性为0.25,即当棉花的种植成本不变时,如果棉花价格上涨1%,则来年棉花的播种面积会增加0.25%。这个系数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笔者觉得这主要跟占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半壁江山的新疆尤其是新疆兵团的一些政策有关,而且考虑到新疆可替代的其他作物的种类较少,因此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基本是保持不变的,这就影响了我国整体的棉花生产波动的趋势。除了棉花价格影响播种面积外,上一年棉花的产量对下一年的种植面积有很大的影响,棉花的种植成本也会影响播种面积。的系数可以计算出滞后期为1,而在模型回归时价格和成本已经取了滞后1期的数值;因此,棉农对棉花播种面积的决断是根据前2年的价格和成本。

2.2 我国棉花需求价格弹性的测算

上述回归方程反映了棉花的价格、居民收入以及化纤价格对棉花需求的影响。从回归函数可以看出,棉花的价格对棉花需求的影响弹性为-0.21,即当居民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当棉花的价格上涨1%,棉花的需求量会减少0.21%;同理,当棉花价格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居民收入增加1%,会使棉花的需求量增加0.47%。

2.3 我国棉花市场波动的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对我国棉花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的回归可以看出,我国的棉花生产与棉花价格具有密切关系。我国棉花供给的价格弹性为0.25,虽然价格弹性数值并不大,但是由于是对上期价格的反应,因此将导致明显的滞后效应,即上期价格上涨导致本期生产扩大;本期生产扩大后,供给增加,本期价格很可能将下降;本期价格下降后,又导致来年的生产减少,供给下降,从而造成棉花生产和价格上下波动。我国棉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21,因此,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比值0.25/0.21>1,即,棉花供给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棉花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从而可以得出我国棉花生产属于发散型蛛网模型(图1)。在保持目前这种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不变的情况下,棉花价格的波动会越来越明显,而且每年生产的不稳定性也越来越大,这会给我国的棉花市场带来严重的打击。

3 影响棉花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农民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棉花种植会产生如上的成本和价格的波动,造成整个棉花生产的不稳定,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就会损害棉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国家在棉花生产处于失衡状态的时候除了积极主动实施国家收购或者调整农产品收储价格等手段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5]、稳定价格外,还应该从本质上寻求棉花生产波动的原因,进而稳定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发展。

3.1 棉花种植成本的迅速增加

笔者从棉花种植成本的角度总结出棉花种植区域变化的一个特点——棉花漂移:即棉花的种植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对我国棉花种植而言,最早棉花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棉花种植开始向黄河中下游转移,进而再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西北地区,主要是我国新疆地区。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新疆棉花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种成本增长速度,很快我国新疆的植棉面积也会减少,而棉花生产将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亚国家或者是印度。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则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对整个国家的战略安全极为不利。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棉花网。

图2 棉花生产成本和价格的波动图

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棉花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棉花的种植成本增长迅速。这导致棉花种植的利润空间减小,使棉农的经济收益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他们的植棉积极性,直接造成棉花生产的波动。而且,由于我国各地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各地在农业上投入的成本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地区可以按照其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表6可以看出,无论我国的哪个棉区种植成本都是增加的,其中物化成本的增加较慢,这与国家对生产资料的调控和补贴政策有关;而上升最快的是人工成本,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流域棉区,人工成本达到了每公顷15000元以上,这对棉农植棉收益的影响很大,也是我国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快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新疆棉区来说,由于机械化作业的推广,一部分成本已转移到机械动力以及与其配套的地膜、灌溉等方面。整体来说,植棉成本较高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6]。

3.2 棉花落后的生产经营体制和产业的低门槛

从发散的蛛网模型可以看出,引起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这主要归因于我国棉花落后的生产经营体制和棉花产业的低门槛[7]。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我国棉花生产过于分散化、组织化程度低,棉农的思想意识以及技术水平等都相对落后。在农业现代企业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无论是涉农企业还是农民本身,在市场竞争中都处于尴尬的地位。而只有当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越接近的时候,价格的波动就越小。因此,可以考虑从改变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减小供给价格弹性,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着手来减小棉花价格的波动。

3.3 计划和市场并存的棉花流通体制

除了上述生产领域的原因以外,我国现行的双轨制的棉花流通体制也是影响我国棉花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自1999年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我国棉花市场实行市场化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国储调节市场,出现了我国特有的计划和市场并存的棉花流通体制[8]。这种特殊的流通体制导致了我国特殊的棉花流通市场——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并存,在市场化的流通环境中,存在大量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的小型轧花厂,这种低效率的市场结构造成我国棉花流通市场的无序竞争、生产能力过剩以及棉花品质下降等问题。

3.4 国际棉花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冲击

由于美国政府对棉花的高补贴,美国的棉花到岸价格比我国棉花的生产成本还低,导致我国棉花缺乏竞争力;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依靠其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的低成本棉花,对我国棉花构成一定的威胁。加之我国棉花的品质没有进口棉花高,因此,国内棉花企业更加愿意购买进口棉花。这就造成我国棉花库存量和进口量双双增高的现状,给我国的棉花需求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棉花需求市场受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双重积压的影响,部分纺织厂开始卖棉,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努力减少棉纱库存,但成交仍不乐观,导致企业停产、限产、转产现象继续存在。棉花产能过剩、需求逐渐疲软也是导致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9]。

4 减小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对策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棉花生产者的生产决策行为受到前2年棉花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并且根据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生产的规模做出较大的反应和调整。因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稳定我国棉花生产。

4.1 探索棉花生产体制机制改革,推广公司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

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有发言权的根本在于落后的家庭经营模式难以与美国发达的公司化经营模式相抗衡。事实证明规模化的家庭经营仍然难以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难以承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更难以确保棉花产业的安全。因此,积极探索符合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十分必要。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的核心在于转变棉花生产的组织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棉花公司化经营要把棉花生产纳入企业范畴,逐步实现目前棉花生产由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向公司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棉花增产、农民增收和产业稳定。

4.2 大力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从上述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棉花种植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是造成我国棉花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稳定我国棉花生产,在稳定棉花价格的同时更要考虑降低植棉成本。从棉花种植成本的构成来看,上升最快的是人工成本,降低人工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劳动。对于棉花来说,机械化作业主要是机采棉的投入使用,尤其是在新疆这种有种植规模和地理优势的地区,机采棉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种植的程度;而且还可以使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机采棉能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而这恰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目前机采棉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棉花的品质和品级较低、相关的配套技术不完善等,最终导致机采棉的销售困难。还有机采棉技术的资金投入很大,我国缺少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补贴。

从表6可以看出,除了人工成本以外,虽然各种物化成本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它们还是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降低物化成本也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手段。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建立一种补贴棉农的利益机制,分担一部分风险,能够有效地保护棉农的利益,这对于抑制棉花市场波动、促进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非常必要。

4.3 创新棉花产销体制机制,构建合理的竞争市场体制,体现国储的补贴作用

根据我国现行棉花产销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棉花产销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为:短期对国内棉花产业适当地保护扶持,中期主要是降低我国的棉花生产成本,长期来看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我国棉花的品质,形成我国棉花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构建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来规范棉花流通市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那些小作坊式的企业,鼓励资本雄厚、品牌信用度高、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参与竞争,成一个稳固的棉花生产价值链。二是在棉花收储制度方面,要注重该制度的行业补贴性质,而不是简单成为棉花价值链上的利益重新分配制度。在制定收储价格时,首先要将收储价格与国际市场棉花期货价格、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我国纺织品出口预期挂钩,并设计一种收储价格的计算函数,使收储价格在5~10年内逐步靠近国际市场价格;其次要通过向棉花生产各相关主体宣传收储价格的形成机制,使生产主体形成棉价变动的合理预期,从而推动生产主体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棉花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棉花生产的竞争力。同时在销售国储棉时应注意参照国际市场的棉价,这样才能体现收储制度的补贴作用,但必须加强管理防止价差带来的产品回流问题。

4.4 改革当前棉花公检办法,制定机采棉国家标准

机采棉是一项系统的技术革新。由于机采棉在采收和轧花过程中与手采棉存在很大差异,使得机采棉的纤维特性和外观形态与手采棉均不相同;而国家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机采棉等级标准,现行普遍的做法是沿用手采棉的标准来确定机采棉的等级,机采棉定级普遍比手采棉低,不利于机采棉的发展。因此,应加紧制定机采皮棉公检和使用标准。这将对纺织企业在原料的选择和配棉的使用上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标签:;  ;  ;  ;  ;  

蜘蛛网效应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