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技术的研讨论文_张玉廷

关于预防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技术的研讨论文_张玉廷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部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资产的龙头行业,其发展地位在当今社会中已经越发得到重视,其中针对于建筑安全与美观方面的要求在当前消费者眼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前提条件,因此频繁出现的墙体裂缝则成了当前开发商所最头痛且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根据现有墙体开裂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对建筑施工中的墙体裂缝做处理并针对防治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墙体裂缝;防治

经济的飞速发展映衬着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但因此带来的施工质量问题却无时不刻都在困扰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有的甚至会影响到用户自身的安全问题,所以针对眼前这一情况,建筑行业的发展将必须面对施工中潜藏的任何隐患,其中以墙体裂缝为主,合理将成因进行排查并进行有效的防治,是当前施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墙体缝隙的成因

1.设计方案问题

针对于建筑施工必须依托于设计图纸,故而在设计途中如何把控便成了工地技术人员首要面临的情况,设计不合理与结构可行性差等多方面设计因素导致建筑产生了裂缝隐患,在搭配使用时间上对建筑老化和腐蚀的考验,防治不到位便不可避免出现墙体裂缝的情况。

2.基础沉降

施工土壤在建筑行业中分为多个等级,其中并非所有的土壤都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基本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施工,很容易让建筑整体因为沉降不均匀导致墙体承受极大剪力出现比较严重的裂缝。再加上建筑整体性不好或者施工材料不达标等质量问题,更会导致建筑为出现坍塌的风险,从而对居住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隐患。

3.温度

建筑在施工阶段或是完成阶段,因为个别区域的气候条件问题产生室内外较大的温度差,从而让建筑材料因为物理现象导致墙体开裂,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因为其抗剪力的性能较差和温度膨胀系数较大的特性,便经常会出现裂缝遍布在墙身上,更有甚者暴露其中的钢筋,导致建筑框架遭受二次腐蚀,时间累积下也大大增强了建筑安全的隐患。

4.施工质量问题

当前社会施工速度越来越快,但因此导致建筑很多地方的施工质量不尽人意,例如建筑砌体的砌筑过程中,因为砌体连接尚未完全或是砌块更变,导致墙体含水量与热胀冷缩系数无法满足当前建筑要求,一方面不仅让温度变化产生墙体开裂,另一方面因为砌体水分挥发不充分导致粘接砂浆不均匀膨胀,更影响了安全性与建筑节能的实用性。此外针对于建筑施工中水泥砂浆等建材的不合理配比,同样因为以上原因会出现较大的体积变化,对于建筑本身的材料强度有影响不说,更有可能破坏整体结构,为使用更埋下了非常严重的隐患。

二、建筑施工中针对墙体裂缝的防治

1.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处理

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制定地基加固方案的过程,需全面的考虑到地基的处理工作,还需考虑到建筑物体上部的结构处理。然后,将两者相互结合。建筑上部结构实行处理,需结合建筑物体的体型、建筑物体的平面设计,合理的设置沉降缝。所以,地基结构选择轻型的结构、柔性较好的结构。

2.温度应力的处理

受温度应力所影响,使得建筑墙体裂缝出现。为此,需有效对裂缝实行处理,并合理的设置伸缩裂缝,防止伸缩缝发生错位情况、楼面错层现象。与此同时,应合理的设置环形圈梁,并确保圈梁的高度。建筑物体的窗口上部、下部位置,合理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提高屋面隔热性能、保温性能,结合墙体和楼板隔离情况,合理的使用油毡、铁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女儿墙墙根预留足够的空隙距离,进而保障结构伸缩的自由性。建筑结构薄弱的环节,确保建筑结构抗拉的强度。

3.设计方案的处理

软地基实行设计的过程,以此提高建筑物体上部的结构刚度。需要主要的是,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需实行合理的处理。临近的建筑物体间,需设置适宜的缝隙,并合理的实行相连的基础沉降量的计算。主要的目的为保证建筑物体沉降量、临近基础沉降量基本一致。

4.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建筑施工的责任与素质,将建筑工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并针对施工人员技能方面多培训,同时将施工监理的职能真正贯彻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合理合法不马虎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施工质量上的问题。

三、针对与墙体裂缝的防治技术

1.基础防治

(1)沉降缝设计的完善处理

沉降缝的作用是防止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相邻体系的结构断裂,故而只有合理设计,将其在关键部位实现楼梯结构与基础的相互独立,才可以保证沉降的不相互干扰,做到防止沉降裂缝的出现。

(2)建筑物体上部结构的防治处理

做好建筑物体上部结构的处理,确保建筑墙体抗剪方面的强度。建筑物体的主要位置、楼层门窗口结构,应合理的设置圈梁。实行砌体操作处理后,需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实际使用裂缝防治技术的时候,确保砖完全浸湿,以便于有效的改善砂浆、易性,加强砂浆强度。

(3)基础负载的防治处理

完成开挖基槽后,实行钎探处理,待探出软部分后,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加固后,继续施工。

(4)混凝土浇筑处理

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机械振捣操作难易系数较大,这也是导致芯柱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为此,需经240mm×190mm构造柱,取替暗芯柱。需要注意的是,实行这项操作的时候,应合理的预留拉结筋的部位,进而保障建筑物体抗震方面的能力,提高芯柱的整体质量。

2.温度应力防治技术

建筑屋盖的位置设置变形缝,需要将间距控制为30mm。如果现浇混凝土的挑檐长度>12m,这时就需要合理的设置隔缝,宽度设置在20mm以上。嵌缝的过程,需合理的使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油膏,而设置灰缝钢筋的时候,需走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钢筋设置在强洞口的第一道、第三道。钢筋深入长度>600mm。灰缝钢筋、建筑配筋距离>600mm。然后,将灰缝钢筋两端锚入相交的墙中,锚固的长度控制在300mm以上。顶层圈梁的长度设置为45mm遮阳板,旨在防止阳光,对钢筋混凝土圈梁照射,控制结构的内部、外部温度差,降低应力的发生率。此外,砂浆灰缝钢筋埋入后,保护层外侧的长度控制为15mm,上、下的长度设置为2.5mm。

3.施工规范的防治技术

砌筑施工阶段,应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做好控制工作,并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施工,并配置适量的砂浆,以逐渐完善建筑墙体砂浆的强度,提高砌体抗拉的强度。实际实行砌筑时,砌筑的高度应低于1.5m。水泥混合砂浆、水泥砂浆抹灰均应在凝结后实行,然后在实行涂抹处理。砌筑的过程,禁止产生打凿情况,进而提高砌体的整体质量,并促使砂浆保持饱满的状态。此外,施工中,还需按照工程的具体标准,做好预留孔洞的处理工作。

四、结语

墙体裂缝是现如今建筑施工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因为工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迟迟得不到重视而影响了住户的日常使用,更让建筑整体的结构与稳定性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患,所以针对与裂缝形成原因更应该深入进行探讨并找寻方案解决,这样才能够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将建筑理念更合理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中去。

参考文献:

[1]宋礼锋. 关于预防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技术的研讨[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00126-00126.

[2]盛兴. 预防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技术研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8).

[3]马勇. 预防工民建墙体裂缝施工技术研讨[J]. 低碳地产, 2016, 2(18).

论文作者:张玉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  ;  ;  ;  ;  ;  ;  ;  

关于预防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技术的研讨论文_张玉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