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
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炎症性肠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又将其分为克罗恩病、溃疡性的结肠炎等,此病症会累及到直肠与结肠,且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缺少典型表现,易增加误诊与漏诊率[1]。目前,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主要以血红蛋白为主,但此方法费用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产生损伤,是一种有创检查[2]。实践发现,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应用,对提高诊断与鉴定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次针对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30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30例缓解期炎症性肠病)与本时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定为实验1组、实验2组、后者定为对照组。实验1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在23-76岁,平均年龄(49.58±10.32)岁,病程3-34个月,平均病程(17.57±10.24)个月。实验2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49.18±10.30)岁,病程3-35个月,平均病程(18.21±10.45)个月。对照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23-76岁,平均年龄(49.20±10.16)岁。统计处理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方法:在空腹时,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ml,继而开展血沉检验、血常规检验。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
1.3分析指标
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即观察三组血沉、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体积。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计量资料通过()表达,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进行组间t值检验,收集的计数资料通过(%)表达,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进行组间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1组、实验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以上指标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实验2组血沉、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1组低于实验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发析();n=30
120.11±0.76
3.讨论
炎症性肠病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发病机制没有明确,临床治疗主要目标为维持缓解,在多数患者病程中发现,寻找科学地合理疾病监测指标,对提高诊治效果有积极作用[3]。因但炎症性肠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在疾病治疗中,需要开展多次检查,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做好有效的诊治干预非常关键。
在炎症性肠病检查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通过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血常规指标进行监测,了解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与关联,明确炎症活动方式,以此来判断病情。同时,在血常规诊断炎症性肠病时,观察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计算出相应的数值,以此为依据,对疾病做以相应的诊断与鉴别。实践发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等水平与多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在炎症活动中,二者会上升,特别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易被炎症活动而忽视。而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红细胞宽度与炎症指标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处于炎症反应时期,此水平会随之上升。此外,用红细胞宽度评估机体营养状态,通过验证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可有效鉴别病情[5]。
综上所述,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血常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仇祝强.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4):687.
[2]杨宝勤.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应用意义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2):165+167.
[3]冀同霞.开展血常规检验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173-174.
[4]王伟,何祖玲.血常规检查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3):116+118.
[5]王丽萍.血常规检验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104.
论文作者:王宇坤1 刘金霞2 杨淑赟3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炎症性论文; 肠病论文; 血常规论文; 血小板论文; 统计学论文; 红细胞论文; 病程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