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静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人民医院?? 625600)【摘要】 目的:对弱视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23例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经过及时的诊断与精心治疗后,23例患者中,痊愈21例,基本痊愈1例,进步1例,无1例无效。结论:中医治疗弱视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中医的治疗优势。
【关键词】中医;弱视;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14-02
TCM clinical treatment of amblyopia
Lushan County of Ya'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625600 Qian Jing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we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13 in our hospital 23 cases of amblyopia, its review and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he timely diagnosis and careful treatment, 23 patients cured 21 cases, one case of basic recovery, progress in 1 case, 1 case is invalid.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is one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amblyopia, research.
弱视是一种小儿常见的眼病,单眼或者双眼的矫正视力未达到0.8的即为弱视。该眼病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加重弱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失明[1]。对弱视的研究相当广泛,除眼科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外,还会涉及到各科相关科学,如生理学和心理学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我院共收治23例弱视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的为5岁,最大的为15岁;单眼9例,双眼14例;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10例。旁中心注视6例,中心注视17例。
1.2方法
1.2.1分证论治
1.2.1.1肝肾不足
眼目干涩昏花,头晕,腰酸,健忘,失眠,脉弦细或弱为临床表现。本证经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去除视觉剥夺因素,视力很快能够进步。治法是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方药为四物五子丸加减。川芎、五味子、白芍、丹参、当归、茺蔚子、枸杞、菟丝子、熟地黄、覆盆子、党参[2]。偏肾阳虚选加山茱萸、补骨脂,偏肾阴虚选加楮实子、桑椹子,兼脾虚选加白术、山药。
1.2.1.2气血亏损
视物昏矇,目若忽无所见,头晕,少气懒言,脉沉细弱为临床表现。本证经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去除视觉剥夺因素,目偏视很快消失或缓解,视力进步,治疗中注意气虚致血行减慢而凝滞不畅,形成瘀血。治法是补益气血。方药为八珍汤加减。川芎、石菖蒲、白芍、白术、当归、远志、炙甘草、黄芪、葛根、熟地黄、党参。兼血瘀选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
1.2.1.3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胞睑下垂或胞睑浮肿,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脉缓弱为临床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证胞睑下垂如遮挡瞳孔可加重弱视病情,临证时根据胞睑下垂程度选择手术治疗。脾胃虚弱易致食滞,食滞又加重损伤脾胃,致弱视经久不愈。治法是补气健脾,渗湿和胃。方药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山药、白茯苓、白术、甘草、白扁豆、砂仁、桔梗、党参、莲子肉、薏苡仁。兼食滞者选加山楂、麦芽、鸡内金、谷芽、神曲。
1.2.1.4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目偏视,面色萎白,自汗,舌淡,脉虚无力,小便频数为临床表现。本证一般见于中度重度年龄较大弱视患儿,治疗时间较长,视力提高缓慢。治法是补气,活血,通络。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川芎、当归、赤芍、地龙、黄芪、桃仁、红花、党参。
1.2.2按主症辨证论治
1.2.2.1轻度弱视
临床表现为视力0.8~0.6,全身见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唇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弱。治法是消补兼施。方药为偏虚者,健脾丸加减;偏实者,大安丸加减。健脾丸加减方为山楂肉、白术、陈皮、麦芽、枳实、神曲、党参。大安丸加减方为半夏、白术、陈皮、连翘、茯苓、麦芽、神曲、莱菔子。
1.2.2.2中度重度弱视
临床表现为视力0.5~0.1,全身见体质赢瘦,面白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治法是健脾补肾。方药为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白术、当归、山药、黄芪、党参、炙甘草、牛膝、熟地、山茱萸、枸杞[3]。上睑下垂、举睫无力者,可选加行气活血通络之品。胞睑浮肿者,可选加车前子、泽泻渗湿,当归、川芎行血养血消肿。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经过3年随访,视力仍保持正常者;若有条件,可同时接受其他视功能训练,以求恢复双眼单视。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或以上。进步: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仅1行。
2.结果
经过及时的诊断与精心治疗后,23例患者中,痊愈21例,基本痊愈1例,进步1例,无1例无效。
3.讨论
弱视的病因有多种说法,按中医标准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作为原发病因来说,正气虚损和饮食内伤是主要原发病因,先天肾气失充,或病后气血亏损,导致精衰,则目中真精不足,神膏不充,瞳神失养,且精汁之清者不足以化髓充脑,以滋养目系,故致本病发生。继发病因有食滞和淤血,脾常不足,稍有饮食失调则易影响脾胃的正常运纳升降功能,而导致食滞。饮食内停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奉养周身,水谷不化而障碍脾胃正常运行,日久导致脾胃虚损诱发或加重本病。久病失养,或饮食失调致元气不足。血不能自行,有赖气的推动,气虚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致血行减慢凝滞不畅,形成瘀血加重弱视。另外还有诱发病因,整日藏于密室不见太阳,长期侧视光亮,上睑下垂遮挡神光,或患某些眼疾,医护不当,如由于眼病遮盖婴幼儿的眼睛时不慎重,遮盖单眼太久,引起弱视。
证类的诊断标准中,肝肾不足的主症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次症表现为眼目干涩昏花,面色无华,头晕耳鸣,腰酸乏力,健忘,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弱。气血亏损主症表现为视物模糊。次症表现为眼位偏斜,头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纳不佳,面色淡白。舌质淡嫩,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弱。脾胃虚弱的主症表现为视物模糊。次症的表现为胞睑浮肿,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身倦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便溏。舌淡嫩边有齿印痕,苔薄白,脉缓弱[4]。气虚血瘀的主症表现为视物模糊。次症的表现为目偏视,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自汗,小便频数,言语轻微。舌淡,脉虚无力。
弱视的诊断时,主症诊断标准为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9且不能矫正者。次症的诊断标准为双眼的屈光度相差球镜≥1.50D、柱镜≥1.00D,双眼视力相等或接近;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目偏视或曾有过目偏视,在婴幼儿时期患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曾有不适当地遮盖,对单个字体的辨认能力比对同样大小排列成行字体的辨认能力高,立体视功能障碍。根据矫正视力低下的程度分为三级,轻度弱视为视力0.8~0.6,中度弱视为视力0.5~0.2,重度弱视为视力≤0.1。
【参考文献】
[1] 曹岐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69-170.
[2] 韦云昌.弱视治疗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4. 16(6):982-983.
[3] 李昂,曾军.弱视治疗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7(1): 186-189.
[4] 郭允伟,张骠.儿童弱视的中医药诊治进展[J].河南中医.2008.28(5):88-89.
论文作者:钱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弱视论文; 视力论文; 白术论文; 表现为论文; 脾胃论文; 方药论文; 党参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