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教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能论文,人教版论文,教案论文,九年级论文,说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能是更为抽象的概念,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内能及其改变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能量的守恒及转化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本节知识的学习渗透了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棉花的燃烧推测空气内能的增加;通过水蒸气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等。科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本节知识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分析,确立了以下的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的建立过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要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演示实验、体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并渗透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而且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三、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本节课准备综合应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体验、对话、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类比机械能的概念,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来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指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烧开水时壶盖跳起来的图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再通过提问:“推动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热水蒸气产生的能量叫什么能?”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二)新课教学 1.内能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相互作用的弹簧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吗? 说明:通过学生已有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的概念。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多媒体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炙热的铁水和冰山。问:它们都具有内能吗?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 (1)等质量的两杯水,温度分别为20℃、50℃,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2)温度相同的一杯水与一池水,内能一样大吗? (3)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对吗?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熔化过程要吸热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 说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的知识。本设计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用2~3分钟给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球在静止时,内能不为零,机械能为零;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和内能均不为零,使学生认识到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个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另一个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却永远不可能为零。 4.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学生体验活动:寒冷的冬天如何让你的双手变暖和? 物理从生活中来,通过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架设好“学校学习”和“日常学习”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如下改变物体内能的做法:①把手放在火旁边;②双手来回搓手;③把手放进热水中;④把手放在热水袋上;⑤对手哈气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变内能的大小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①、③、④、⑤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②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热传递 学生思考讨论: ①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是怎么转移的? ②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有没有改变?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 讲授: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②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单位:焦耳(J)。 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过的概念,且学生比较熟悉生活中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从热传递引入热量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如: ①经火加热的铁锅,热得烫手; ②经太阳照射的棉被,暖呼呼的; ③夏天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温度降低。 再由物理走向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到一个兴奋点上,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2)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二——做功 演示实验1:压缩空气点火仪 演示1:玻璃筒内不放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 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筒内有什么?(空气)活塞向下压缩,活塞是否对空气做功?(有)空气的内能如何改变?怎么知道空气内能发生了改变?(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不用温度计能否知道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化“不可见”为“可见”) 说明:通过宏观的现象,推知微观的物理变化是物理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利用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演示2: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图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压动活塞时,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②能量如何转变? ③棉花燃烧的原因? ④增大空气内能的方法? 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2:空气膨胀对外做功 演示:在饮料瓶中放少量水,塞上活塞,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图2)。 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引导: ①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 ②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变? ④瓶内白汽怎么回事? ⑤瓶内水蒸气的内能如何变化?什么原因? 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总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三)新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任务:作出《内能》的概念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温室效应的资料,了解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写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例如:①内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类比已有知识“机械能”,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知识;②提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2)较好地贯彻了物理课程的理念——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①内能概念的引入:煮水时壶盖被推开;②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怎样使双手变暖的小活动;③列举生活中利用和阻碍热传递的例子。 (3)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例如:①演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不可见”为“可见”,让学生领悟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②学生归纳总结,制作概念图。 当然,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育是长远的,学习是终生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等问题仍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人民教育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讲讲课堂教学计划_热传递论文
人民教育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讲讲课堂教学计划_热传递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