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2015-1016年间,在我院接受麻醉和疼痛治疗的患者80例,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罗哌卡因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能够明显缩短麻醉和疼痛的时间。结论 在患者的临床麻醉和疼痛的治疗过程中,罗哌卡因能够明显缩短麻醉和疼痛的时间,对患者的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罗哌卡因;临床麻醉;疼痛;应用
对于大多数疾病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其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手术产生的疼痛程度较高,部分患者手术前麻醉产生的效果不理想,使患者遭受极大的疼痛折磨,同时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罗哌卡因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其作为麻醉剂,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使一种酰胺类长效麻醉药物,具有较强的麻醉效果,同时作用时间较长,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产生的镇痛效果不同,在实际运用时应科学选择,应保证达到手术的要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研究分析了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1016年间,在我院接受麻醉和疼痛治疗的患者80例,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8±2.21)岁,患者的治疗病程分布在1-37天,平均病程为(11.49±1.29)天。实验组中男18例,女2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4-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3±2.82)岁,患者的治疗病程分布在1-39天,平均病程为(13.04±1.37)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明确护理方案和措施,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静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罗哌卡因进行治疗。在患者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膜外导管注入0.2%的罗哌卡因5毫升,对患者的柑桔阻滞区域进行确定,确定患者不存在其他不良反应。在进行麻醉诱导时,采用的药物为咪达唑仑0.08-0.1mg/kg,舒芬太尼0.4-0.5μg/kg,丙泊酚1.0-1.5mg/kg,罗库溴铵0.5-1.0mg/kg。丙泊酚维持在每小时0.5-1.0 mg/kg,舒芬太尼维持在每小时8-15μg/kg,每隔一小时硬膜外注入0.2%罗哌卡因8-10毫升,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硬膜外注入0.2%罗哌卡因5毫升。在术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镇痛泵自控镇痛。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采用均数和标准差( ±S)来计量,并利用t检验的方式。对于计数的数据,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能够明显缩短麻醉和疼痛的时间,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从手术当天到手术后第五天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当天实验组VAS评分为(7.14±2.15)分,术后第四天VAS评分为(4.63±2.25)分,手术当天对照组VAS评分为(7.32±2.47)分,术后第四天VAS评分为(4.77±2.24)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
3. 讨论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是一种新型的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人体对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相比于其他麻醉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且罗哌卡因不会使患者的心肌毒性增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作用的时间较长,能够充分维持手术的镇痛标准,在术后的疼痛控制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作为患者术后的补充药物,发挥其良好的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舒芬太尼也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麻醉药物,其属于芬太尼的衍生物,该药物的选择性较强,但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脂溶性高,有助于通过患者硬脊膜或神经束膜快速作用到脑脊液,达到镇痛的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手术当天实验组VAS评分为(7.14±2.15)分,术后第四天VAS评分为(4.63±2.25)分,手术当天对照组VAS评分为(7.32±2.47)分,术后第四天VAS评分为(4.77±2.24)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手术当天到手术后第五天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能够明显缩短麻醉和疼痛的时间。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治疗,采用罗哌卡因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患者的临床麻醉和疼痛的治疗过程中,罗哌卡因能够明显缩短麻醉和疼痛的时间,同时,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对患者的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爱民.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204-205
[2]邓小兵,沈艳喜,涂成刚.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23):2733-2735
论文作者:王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患者论文; 卡因论文; 疼痛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