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面临问题及改良对策探讨论文_于晓莉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面临问题及改良对策探讨论文_于晓莉

于晓莉(驻马店市第十三小学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未来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强,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已然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要要积极转变评价主体的观念,评价机制和操作方式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信息技术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地位,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良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面临问题及改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1-029-01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因为未来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等综合型素质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家长也逐步转变观念,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发展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建设者、接班人。本文将分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面临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于学生的综合性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及时

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一些老师担心会延迟学习进度。他们只是粗略地填写了评估手册,只完成了学校要求的评估次数,而没有反馈评估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综合质量评估的作用。

2.有些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指标难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侧重于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学生相互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他们不敢在评价过程中揭示其真实性。这无疑影响了评价的客观真实性。教师作为另一个评价主体,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评价中有些教师以成绩和日常表现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这同样也违背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客观性原则。

3.某些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难以量化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除了要对其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其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审美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但这些评价往往不能很好地量化,而且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的标准理解不同,比如学生本人和老师以及家长对其心理素质评价上肯定会出现偏差,这也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带来了困难。

4.重综合素质的结果性而轻过程性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是在学期末统一对学生进行评价,轻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这往往使学生形成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了就有针对性的在各方面积极表现的心理,等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减低对自己的要求,这给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三、关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良建议

1.学校要积极转变评价主体的观念

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将对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每个评价主体都应改变观念,重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每次评价。有必要改变传统的误解,即总体绩效良好,总体质量良好,评价是全面、公正、客观的。学生家长更应该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为了孩子一时高兴对孩子做出不合理评价。学生本人以及互评对象也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2.评价机制和操作方式要有机结合在一起

学校要积极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更合理,操作更简便。在评价学生时,每堂课坚持使用自己的评价、课堂上的相互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坚持课堂上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课后坚持各学科的评价,相互评价科学技术,并坚持对系内教师的相互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易于操作,评价程序简单,每天汇总,及时反馈,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评价结果。通过班班通、教育信息网,建立学生个人空间,把评价的内容和结果上传到教育信息网学生评价平台上和学生个人教育空间里面,学校进行周通报、月分析,及时汇总,量化考核,学期结束,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一目了然。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味关注结果,我们必须全面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将开展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让评价过程成为评价工作的核心部分,为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3.突出信息技术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地位

一是用数据说话,减少学校和老师的压力。改传统的评价手册档案袋等繁琐固定模式,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使传统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有条理,大大降低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运用网络评价系统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解决了过程性评价的难题。各评价主体可以随时登录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提高了评价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4.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随机抽取。在综合素质评价时,可以选择几个人进行评价,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价指标,如心理素质、个性发展、行为习惯、道德水平等。可通过被评价学生主体自述自己日常表现的方法加以打分评价,这样不仅使评价者多了参考依据,也是对被评价者的一次挑战。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它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阻碍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应探索更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庆安,田福深.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197.

[2]周洪芳,赵顺廷.适合教育理念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探[J].天津教育(上旬刊),2019,(5):56,58.

[3]李霞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中旬,2017,(1):453.

[4]张顺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07.

作者简介

于晓莉,女,河南驻马店人,驻马店市第十三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论文作者:于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面临问题及改良对策探讨论文_于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