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第三实验小学 464200
摘 要:本文试就当前存在的学生“说话难”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归结出让学生“开口”的四个步骤及训练方法。即:首先让学生想说,其次让学生敢说,再次让学生爱说,最后让学生会说,借此来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通过阅读及写作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现状 方法 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口语交际”的现状及方法
1.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淡化了交际性。
“说话”往往是单向的,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具有交互性。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虽然一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会上成说话课。
2.精心选择交际材料,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着双方的谈话情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及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
3.优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教给学生方法。
(1)教给说的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2)教给倾听的方法。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所以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价的方法。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语言、评仪态。
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激发兴趣,做好学生入门的向导。
“燃起学生的渴望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精巧的过程。
2.让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肥沃土壤。
(1)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一是利用插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利用课文空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四是在课文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五是在课本剧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六是在复述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如当解说员、扮演角色、对立争辩。
(3)让口头作文课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广阔草原。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巧妙将作文、口语、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剂良方。
总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完美地表达出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就得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激发兴趣,提高说话效率。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场所,时时都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只要我们去重视,去把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能说的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春秋古梁传》。
[5]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论文作者:尚晓燕 孟桂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口语论文; 交际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口语交际论文; 方法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