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制造型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浅谈论文_张婷

优化制造型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浅谈论文_张婷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洛阳 471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及国内外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对比,分析出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产生的原因,总结出当前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及企业应着重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制造业;分析;建议

1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已按照ISO9000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但从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实物产品抽查结果来看,实物产品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加入WTO的条件下,制造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全球竞争和质量挑战。

2 国内外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比较

对国内外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采取问卷调查的模式,以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顾客、供应商、员工参与、持续改进、决策、管理的系统方法、过程方法、领导作用、过程制造等进行问卷设计。将上述活动分为两个部分:(1)管理的理念和态度;(2)制造活动。第一部分包括对顾客的观念、对设备和设施投资的观念、制定全球性决策的观念、管理控制的观念、对供应商整合的观念五个方面。第二部分包括工程再造计划、单元式制造、质量改进努力、预防性维修、拉动式生产五个方面。根据以上两部分包括的十个方面设计问卷,采用了Likert五点量表及自由回答多种方式的组合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问卷发放对象为中国和美国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企业的经理、副经理或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等。在中国和美国各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556份,有效问卷489份。

在衡量可信度后,对于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管理活动异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关于顾客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一样,都极为重视对顾客的关注,但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将发现顾客想法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而美国企业更重视为顾客提供价值。

(2)关于设备和实施投资

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管理者在这方面有着相同的观念,都希望通过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促进员工为改进产品而努力。

(3)关于制造全球性决策的观念

中国和美国企业均对于“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决策的整体效益”和“决策应该给予公司的总目标”两项问题高度肯定,但在“部门经理应该制定整个公司受益的决策”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业管理者对于该问题的认可是所有题项中最低的,他们普遍认为通常部门经理无法很好的制定使整个公司受益的决策,这样重大的决策应该由更高级别的管理层来决定。而没有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这个题项的认可却比较高,这表现出美国企业对于自己的管理者有着比中国企业更高的自信和信任。

(4)关于管理控制的观念

中国和美国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控制不是如何驾驭下属,若能够使员工受到管理人员权利的支配,很容易引起下属的反感、产生抵触,甚至对抗。

(5)关于供应商整合的观念

本次针对供应商整合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和美国的受访者普遍坚持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认为组织和它的供应商是互相依存、互相协助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双方创造性价值的能力。

(6)工程再造计划

在这一方面,中国和美国企业有着显著差别。中国企业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来缩短计划时间是最可取的方式,而美国企业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更看重用专用工具来缩短计划时间。

(7)单元式制造

从调查结果上看,两国企业对单元式制造的认识是相似的,较为认可。

(8)质量改进努力

中国企业对质量改进的认可普遍比美国企业高,两国企业均认为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是最好的改进方法。

(9)预防性维修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和美国企业对预防性维修都非常重视,不同的是中国企业把保持日常维修记录放在第一位,而美国企业认为定期维修设备是最重要的。

(10)拉动式生产

中国企业对于“生产由成品的出货拉动”、“每一站的生产由下一站的当期需求拉动”、“我们使用一个‘拉动式’生产系统”都相当认可,而美国企业对于由产品的出货拉动生产的方式比较认可。

3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原因分析

3.1 管理层缺乏质量理念的支撑

20世纪80年代曾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QC,90年代忙于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间存在着明显的从众行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基于顾客满意,企业也没有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这都说明企业缺乏以顾客满意为目的、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3.2 缺乏质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质量管理理念,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层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力度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质量目标、指标及考核方式不健全甚至不合理,在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往往重产量而轻质量,不能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

3.3 质量管理工作重形式、轻效果

目前企业的质量手册基本是按ISO9000-1994版的要求建立,不顾实际需要,照搬ISO9000的要求,一旦获得了认证,便以为企业的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殊不知,ISO9000的要求是非常基本的要求或最低要求,而且1994年的文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重文件、轻效果,缺乏对顾客满意的要求,缺乏对连续改进的要求等。

3.4 缺乏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

尽管有些企业领导有强烈的质量改进意识,但由于缺乏方法上的指导,因而使质量改进工作具有盲目性。

另外,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我们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4 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转变观念,梳理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理念

这里的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使外部顾客满意,同时在企业内部应把内部员工作为顾客,建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其顾客对象,并建立基于顾客满意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由此形成顾客驱动的质量管理体系。

4.2 坚持质量管理体系和各个过程的连续改进

这种质量改进活动应当是系统的、持续的过程,要制定明确的、可考核的连续改进目标。

4.3 运用并行质量工程的思想,将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尽量并行和集成

若生产与设计脱节,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应组织跨职能的设计团队,采用面向可制造性的理念和方法,设计横跨设计、开发、生产、工艺、设备、质量等部门,甚至包括供应商和客户。

4.4 综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式,实现全过程的连续质量改进

在产品设计阶段,应综合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基准评价、实验设计(DOE)、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实现保质设计。在生产阶段,应采用实验设计和统计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和改善,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4.5 建立系统的质量培训体系

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设计系统的培训体系,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人员安排不同层次的培训,并注重学以致用。

4.6 全员参与,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员工参加跨职能的质量改进小组活动,在企业内部应倡导部门间的合作。不仅要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还要从设计、生产的核心过程,都应组成跨职能的合作。

4.7 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谋求与供应商的共同发展。在必要情况下,应帮助供应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8 建立面向解决问题的、系统的质量改进项目,逐步解决企业中的质量瓶颈问题

90年代摩托罗拉首先倡导了连续质量改进项目——黑带计划。此后,GE、KODAK等大公司也相继实施了黑带计划。由于这些公司实施黑带计划效果显著,显著美国质量学会,6P学院、朱兰研究所等也开始实施黑带培训。目前黑带计划已成为许多公司推动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项目。

4.9 企业管理层强有力的推动

所有上述内容,离开管理层的推动都会落空。管理层的推动不仅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推动计划、资源保证和定期评审。

5 对企业具体实施质量管理的建议

5.1 加强质量管理文化建设

针对公司现状,建立系统的质量培训体系,制定详实可落地的培训计划,对各级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全员覆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员工明确自身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角色。

5.2 加强团队合作

从公司层面推动设计与生产相结合的质量工程,在产品设计阶段,组织跨部门多功能团队,确定负责人(避免因个人负责多个项目而顾此失彼),负责设计和论证,在产品生产阶段,多功能团队负责生产跟踪和问题解决,并将现代质量管理方式和工具运用其中,从源头到交付全流程把控,保证产品质量从设计到生产具备可靠性、可追溯性和可把控。

5.3 全员参与

在生产部门以班组为单位建立质量管理学习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班组活动,提升全员的质量管理参与和质量意识的提升。

5.4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加强供应商管控,梳理现有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帮助供应商实现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供货质量。

5.5 执行内部审核机制

建立单位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审核工作。对于审核的问题项通过拉条挂账的形式记录,确定责任人,在整改过程中及完成后严格执行监督检查。

5.6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改进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学习、体会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何桢,万平,李长贵.《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

[2] 李奔波,周芳,南•亚伯拉罕.《中美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比较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2期

[3] 郑璐,田琳琳,巩庆美,马雨师.《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策略研究》.《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年,1期

[4] 吴亦鹏.《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必然模式—简析ISO/TS16949:2002》.《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3年,5期

[5] 何桢,路璐.《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及竞争力分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6] 赵玉忠,何桢.《对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2期

[7] 王旭.《关于我国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对策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12期

[8] 上海大众.《谈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上海标准化》.2004年,1期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优化制造型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浅谈论文_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