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让语文课堂迸发活力论文_钟筱原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迸发活力论文_钟筱原

钟筱原(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前陈中心小学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更切合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迎合学生的儿童天性。课本剧表演能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表演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与文本世界更加亲密接触,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立体,充满活力,富有灵气。本文重点从怎样有效开展课本剧表演这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想法。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并倡导多开展、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语文实践活动。

【关键词】课本剧;表演;课堂;活力;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19)06-091-01

一、什么是课本剧

课本剧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组织编排的角色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中学”、“玩中学”的创造活动,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将所学课本中的一些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对话语言形象的课文,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以戏剧的形式演绎出来,融合语言艺术、形体艺术、时间和空间于一体。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能将文本与自身感悟联系起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可谓是好处多多。虽然课本剧表演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但若大家齐心协力,精心准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课本剧表演的作用

课本剧,依托于文本,加之音乐、文学等润色,通过学生的感悟升华、再次创作和演员的表演,将课文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艺术形象地展现在舞台上,使语文真正地动起来。

(一)增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多以读、讲为主,当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往往就会对它失去兴趣,而若将它改成剧本,并要求表演,学生立刻就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积极、主动、执着地去探索、思考事物的奥秘,从而可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进取动机,改善学习态度,实现“乐学”。

(二)提高能力

课本剧表演,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必将深化对作品、对人物、对情节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人物个性的了解,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其次,编演课本剧,属于一种集体活动,因此他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探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智力、个性以及思维等也都得到了发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活跃思维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篇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那他们所表演出来的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本剧表演本来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它融入了自己的个性,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表情、动作、语言,通过不断地模仿和练习,就能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充分地表现出来。课本剧表演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新观点、新见解、新想法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独创性,点燃了创新的思维火花。

三、怎样有效开展课本剧表演

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演,而是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带动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与钻研精神,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做好准备工作,仔细设计活动环节,才能组织成功,取得真正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选好题材。

在课本剧的选材上,应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情节有喜剧张力的、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和材料。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既可以选择整个内容,也可以是选择某个精彩片段。

(二)编好剧本。

1.可以由老师编写剧本,学生排演。这种方式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本剧时可以应用,但它的弊端也有:教师费时费力,学生难以接受;教师会在不经意间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造成呆板的格调;而学生因不理解较难进入角色,这样就对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造成了阻力;排练时学生记不住住台词、难入戏,影响整体效果。

2.可以由学生自己单独编写剧本,再演练。然后大家互相评比,挑出最好的剧本。但这样往往思维狭隘,内容单一。

3.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从寻找搭档、剧本编写、情节讨论,再到对台词,排练、走位等等。学生亲历亲为,然后老师再加以指导、给予意见。

(三)准备好表演所需物品。

选好合适的场地。根据剧本的要求,既可以把场地设置在室内,也可以把场地设置在室外;有条件可以准备道具、服装、布景。这个可以根据剧本的需要,自由选择,绝大多数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尽量达到“花费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

(四)挑好人选做好排练

剧情完善了,对剧本(课文)也有足够的认知准备,就可以开始进行课本剧的排练了。这个环节是课本剧呈现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演员、导演、观众、评委,以及“幕后”辅助人员,都应有条不紊。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练之中来,各抒己见,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人物特性,根据剧情的需要选择与角色相匹配的演员,最好与人物个联系起来,这样更富有真实性。

课本剧表演,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妙趣横生而又扎实有效的教学新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活化课堂,激发兴趣,引导学习。让学生不在拘泥于文本,不再浮于文本,用自己的理解、想象、创新再次塑造人物,走进人物,这是对文本更深层次的解读。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理解情况,充分挖掘教材中有“戏”可演的课文或片段,使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再枯燥,使语文课堂再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无限的精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多组织、开展课本剧表演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语文学习不再拘泥于文字,而把文本演绎出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高耀东,《高效课堂背景下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一代》(下半月),2013年9期

论文作者:钟筱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迸发活力论文_钟筱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