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 731100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目的倾向实用主义,侧重于美术教育的工具性,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本质上并不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干才能,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绘画技术人才,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这种方法,学生虽然可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但是,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受到限制,也影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有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对于中学美术教育而言,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讲,在美术教学中,一切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都应受到国家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规范。这样,国家出台一部具有导向意义的弹性的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有直接影响和作用。幸运的是,2000年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问题给予了美术教学活动全新的正确导向,成为教师得以推开美术学习兴趣这扇美术教学之门(也是学生美术学习之门)的力量源泉和前进方向。2000年新拟定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个明显的亮点,也是特别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旧的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下面对照旧教学模式,就2000年新课程美术标准中对美术教育的改革及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教学建议做简单分析。
我们到底期盼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上有什么态度呢?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就像我们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其实,目前也有很多专业院校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精力投入已经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解决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将美术学习由外加的学习行为变为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看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特点和社会意义: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条件的限制,美术作品多以版画为主,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主要用于宣传;文革期间美术教育和美术作品曾经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作品人物多是“红、光、亮,高、大、全”的形象;六七十年代美术都是以写实为主,风格单调,重思想内容,当时对国外的作品、流派几乎没有介绍;八十年代以来,作品开始多样化,但多以写实为主;上世纪末,各种流派的作品在国内一些杂志上开始介绍,各种抽象的、表现性的作品开始被大家接受,之后出现行为艺术、后现代主义,尝试中西绘画结合,否定架上艺术等各种观念,美术呈现多元化。总之,美术作品折射出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
纵观近三十年美术教育的变化发展:七十年代末我国的美术教学主要强调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九十年代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科学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观,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加强美术音乐课堂教学”;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并首次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标志着我国对美术教育的重新认定,是美术教育观念的重大突破。看我国教学大纲的修改过程,可以看出从强调社会功能到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与时俱进。同时,美术教育、教学也随着现代网络发展、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在提高公民素质教育和公民美术素质方面也将越来越被重视,美术教育也将发展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艺术的气息,只是缺乏被发现的眼睛。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的美术作品层次的提升,重要的是不要抹杀掉孩子们童心世界的想象力,它是萌发创新意识的原动力,孩子的内心是有着充满神奇幻想的丰富空间。当前的美术教学多数是在教室中完成,学生也多是临摹一些现成的美术作品,学生们受老师的影响也非常深,一直都在模仿老师,认为和老师画出的作品越像越证明自己的绘画水平多高,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处于模仿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参与指导,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来进行教学。教师应对美术课程有所改革,让美术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程的需要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适时体会课外教学带来的效果,让学生们更亲近大自然,寻找自然界带来的艺术灵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美。比如校园中的资源,有条件的可以参观校外一些美术资源,教师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来设计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地去感受感知艺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多动手做一些手工制作,这样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提高,还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知识是想象的养料,重视读书,广学知识,也是中外文化艺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想象,不仅需要具体的形象材料,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作为美术教师要具有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热爱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全部工作,要具备平静的心态,并且对美术学科的精深解读。美术学科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联系着其他主要学科,美术教师要学会运用综合学科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能有效地运用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来指导学生。作为教育者,美术教师必须加深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创新的认知,多数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来感知,并从中获取经验得以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传授者,更应该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在教学中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专业水平有多高,而是怎样让学生们喜欢自己,并且对自己这门课感兴趣,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美术教学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王国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学生们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