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型痤疮的治疗及展望论文_卢润超

聚合型痤疮的治疗及展望论文_卢润超

卢润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摘要】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男性青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是诱发聚合性痤疮最主要的病因。由于患者雄性激素分泌异常增多,进而造成其皮脂分泌亢进,并使得患者机体毛囊漏斗部发生角化,同时发生角化的还包括患者脂腺导管,进而使得正常的皮脂排出发生障碍,使得皮脂堆积潴留,进一步发展形成粉刺,而粉刺的形成使得毛囊痤疮内丙酸杆菌繁殖激增,同时会由于粉刺内容物入侵患者机体真皮进而引发炎性疱疹或脓包,最终导致聚合性痤疮的产生。

【关键词】 痤疮;聚合性痤疮;药物治疗;系统用药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69-02

研究发现,聚合性痤疮的产生同患者的饮食、胃肠功能情况以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1]。临床上对于聚合性痤疮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本文就聚合性痤疮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进一步探究,具体如下。

1.局部药物治疗

1.1 维生素A酸类外用药物

作为临床上治疗痤疮常用的第一代及第三代外用药物,维生素A酸类也是聚合性痤疮的常用药物。研究表明,维生素A酸类外用药物不仅对TLR表达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内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的产生,同时,该药物还具有抑制患者机体内CD4+以及CD8+淋巴细胞核巨吞噬细胞浸润的功效。因此,令聚合性痤疮患者使用维生素A酸类药物能够有效疏通皮脂腺堵塞,削减聚合性痤疮丙酸杆菌菌群数目。但临床应用发现,患者在使用第一代维生素A酸类药物时会出现脱屑、红斑、瘙痒、干燥以及刺痛、灼烧感等副作用,即“维A酸皮炎”。研究表明,这与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中所含维A酸、异维A酸以及全反式维A酸在遇到光合氧化剂时易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以他扎罗汀及阿达帕林为代表的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不仅能够有效疏通患者皮脂腺堵塞,而且抗炎效果显著,较之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主要以凝胶剂软膏形式存在,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且疗效更佳。是轻、中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的首选外用药物[2]。

1.2 抗生素药物

由于聚合性痤疮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因此,临床上常用抗生素药物对其治疗。由Babaeinejad SH,Fouladi RF等人的研究可知,氯霉素、红霉素、夫西地酸以及克林霉素为临床上治疗中度、重度痤疮的常用药物[3]。上述抗生素药物对聚合性痤疮毛囊内细菌的消灭和炎症反应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机体游离脂肪酸含量,进而从根本上治疗聚合性痤疮。但长期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聚合性痤疮,患者往往会产生较强的耐药性,进而影响药物疗效,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综合治疗,如红霉素联合过氧化苯甲酞治疗聚合性痤疮,较之单独使用抗生素药物,其效果更佳。而由Alsterholm M,Flylstrom I,Bergbrant IM等人的研究可知[4],夫西地酸乳膏这一同各种皮肤感染相关的格兰阳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抗生素乳膏,对于聚合性痤疮的治疗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近年来该药物也越发广泛用于痤疮的治疗。尽管抗生素药物在治疗聚合性痤疮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资料表明,应用抗生素治疗聚合性痤疮患者也会产生皮肤红肿、瘙痒以及干燥脱皮等不良症状。

1.3 壬二酸

由Schofer H,Simonsen L等人的研究表明[5],对于痤疮患者令其不间断使用壬二酸3~60d,能够有效消灭聚合性痤疮患者毛囊内丙酸杆菌及其他皮肤细菌数量,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表层皮肤游离的脂肪酸以及脂质。此外,壬二酸还具有显著的抗角化作用,对于聚合性痤疮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同时,由安琪,王秋枫等人的研究可知[6],壬二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药物治疗聚合性痤疮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壬二酸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聚合性痤疮的治疗,使用壬二酸或壬二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不仅疗效佳,而且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是现阶段治疗聚合性痤疮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1.4 果酸

果酸换肤治疗痤疮作为新型的治疗皮肤痤疮技术,是通过纠正患者异常的毛囊上皮角化,加速皮肤毛孔四周角化栓脱落,进而疏通毛囊漏斗部,使皮脂无法堆积,进而治愈痤疮。由Baldo A的研究可知[7],采用果酸对中度痤疮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外用治疗后,痤疮患者的皮损减退率高达64.2%,即果酸能够有效促进皮肤新生,进而治愈痤疮。而采用果酸换肤治疗聚合性痤疮的副作用往往是因果酸酸性所致的皮肤红肿、刺痛、脱屑、灼烧以及渗出等不良症状。加之外用果酸往往会导致患者机体吸收更多的紫外线,因此,对于采用果酸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要做好防晒措施,且不得同其他剥脱药物一起使用。

2.系统用药

2.1 维A酸类药物系统治疗

维A酸类药物作为现阶段治疗中重度聚合性痤疮的常用药物,包括口服和外用两类。其中,口服药物以第一代维A酸以及维安酯为主。而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中异维A酸则是独一无二的对痤疮四个主要环节均起效的药物。但也有研究表明异维A酸类药物在皮损疗效方面要明显优于维安酯类药物,而维安酯类药物在中重聚合性痤疮治疗方面不仅见效慢,而且效果一般,因此常联合抗生素或红蓝光等进行治疗。

2.2 抗生素系统治疗

对于系统用药中抗生素的使用常以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磺胺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硝咪唑类抗生素为主。而对于重度聚合性痤疮,则最优选用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大量研究发现,抗生素治疗过程机体耐药性已成为最大障碍,特别是长期使用患者。因此,抗生素系统治疗聚合性痤疮时多采用抗生素联合维安酯或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2.3 抗雄性激素系统治疗

随着对痤疮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抗雄性激素药物治疗的手段治疗聚合性痤疮已成为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其中以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抗雄性激素三类药物为主。其中,雌性激素以雌激素与孕激素为主,而其二者联合用药则是常用的系统疗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雄性激素水平,减少皮脂分泌,而且能够快速控制聚合性痤疮的发展。而糖皮质激素则以泼尼松类固醇激素为代表,该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抑制雄激素的分泌,同时抗炎效果显著,是聚合性痤疮的首选疗法。而抗雄性激素则主要以螺内酯和西咪替丁为主,通过与患者机体的二氢睾酮作用而起到抑制雄性激素及皮脂分泌的作用,进而治疗痤疮[8]。

3.小结

聚合性痤疮作为痤疮最为严重的一种,多发于男性青年面部、颈部、胸部以及以及背部等皮脂腺分布多部位。是一种难治愈且易化脓、易留瘢痕、易感染的皮肤痤疮。对于该类痤疮的发病机理,临床上至今未能完全掌握,加之其致病因素多且杂更加剧了治疗的难度。临床上对聚合性痤疮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上述药物治疗手段为现阶段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最新进展,值得重视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杜金锋,裴广德,甄希等.甘草锌颗粒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座疮72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9):900-902.

[2]中国座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座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3] Babaeinejad SH,Fouladi RF.The efficafy,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dapalene versus benzoyl per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acne vulgaris;arandomized trial[J].JDrugs Dermatol,2013,12(9):1033-1038.

[4] Alsterholm M,Flytstrom I,Bergbrant IM,et al.Fusidic acid-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reus in impctigo contagiosa and secondarily infected a topic dermatitis[J].Actadermatovenereologica,2010,90(1):52-57.

[5] Schofer H,Simonsen L.Fusidic acid in dermatology:an updated review[J].Eur J Dermatol,2010,20(1):6-15.

[6]安琪,王秋枫,李雪等.痤疮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0-12.

[7] Baldo A.Efficacy of an alpha-hydroxy acid(AHA)based cream,even in monotherapy,in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acne[J].Gital Dermatol,2010,145(3):319-322.

[8]袁丹,陈金.座疮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1):128-131.

论文作者:卢润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聚合型痤疮的治疗及展望论文_卢润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