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武兴灏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武兴灏

山东省阳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省阳谷县 252300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建筑项目质量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与温度差、结构配比、钢筋配比等参数有关,当相关参数设计与标准的设计出现偏差时,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本文以建筑混凝土裂缝为研究对象,依据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分别从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相关施工处理措施进行探究,期望能够给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施工处理技术

0引言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具有脆性和收缩性特征,尤其是在与水泥、砂石、粗细骨料进行充分的拌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复杂的理化反应,进而不断地收缩,产生徐变,如果相关的搅拌时间、力度等参数与设计不符,则会导致混凝土收缩性趋向不足,进而导致建筑混凝土后期使用过程中裂缝现象产生。从混凝土结构所具备的使用特征上分析,主要包含两方面特征:其一,建筑混凝土结构具有客观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逆的现象,同时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都不会阻挡的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其二,建筑混凝土裂缝具有可控性。主要表现在建筑混凝土裂缝可以通过关键的影响因素,结合混凝土裂缝发生过程中的相关细节,对施工的范围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因此,为预防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合理控制施工设计、施工因素等的影响,切实加强和完成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整体任务。

1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材料是现代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荷载作用力还是相关的温度差等因素,都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为获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下面将从混凝土自身结构收缩徐变、荷载、混凝土凝固收缩及混凝工制备中配合比失调等因素进行分析,供参考。

1.1由于建筑结构自身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变形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相应的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硬化的现象,其是由于整个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蒸发导致的,使得整个混凝土的结构体积变小,进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弹性收缩及变形,再加上整个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相应的板面四周由于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整个的混凝土结构不能够自由的伸展和收缩,进而影响了相应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不当,再加上由于温差变化的影响,使得施工结构表面的相关结构受到了重物的撞击,进而产生了施工现浇板结构的危险性,影响到当前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

另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硬化现象,这使得整个的混凝土表面结构失水性严重,使得整体的结构由于温度的不断变化而变得整体的散热性较差,影响了整个建筑结构的温度的交替变化,进而使得建筑本身的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

1.2荷载引起的裂缝产生

荷载产生的裂缝一般也可称作由于力学原因产生的裂缝。在整个荷载的作用下,由于自身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使得整个的建筑结构自身的徐变及相应的内部荷载的变化性逐步提升,加上在相应的建筑荷载产生的过程中会由于荷载裂缝的现象导致整个的建筑结构处于动态荷载的过程中,进而引起了相应的裂缝现象的产生。由于整体建筑结构的施工特征使得整体性的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结构的受载范围较小,且容易因为相应的建筑结构的有效性,促进整体建筑结构施工的科学规划,有效的避免因为荷载原因导致的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的发生。

1.3混凝土凝固收缩导致裂缝的出现

在施工结束后,由于时间和温度的变化,使得整个的混凝土结构在凝固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相应的体积逐渐变小的现象,进而使得整个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相应荷载作用,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体积逐渐变化,直接影响了整体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相应的裂缝的产生,因此使得建筑混凝土结构产生对应的竖向荷载。

1.4由于配合比失衡导致的裂缝产生

混凝土结构的水灰比过大会严重影响到整个混凝土在相应的配置过程中由于相应的粉砂材料的用量过度,导致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了整个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时间及相应的裂缝的宽度等。

2建筑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分析

2.1设计要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避免断面突变,降低结构的约束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在材料方面,满足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要求即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技术指标要求,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含砂率、外加剂、水泥品种和骨料的性质、拌合物拌制后的时间和温度控制。

2.3改善基础状况

2.3.1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3.2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

3.3.3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2.4施工措施

2.4.1混凝土的制备

①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②混凝土搅拌: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严格规范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

2.4.2模板工程

①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②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③合理掌握拆除侧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2.4.3混凝土浇筑、养护

①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

②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③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

2.4.4结构合理受荷

施工中和使用中合理增加荷载。不得过早拆模,施工时构件堆放不得超载、不得过于集中,张拉预应力在合理的强度范围内施工,及时观测、检查裂缝的出现,发现裂缝立即整改。

2.4.5及时控制温湿度变化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湿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湿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湿度的措施如下:①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②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④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⑤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3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刚.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5(2):55-55.

[2]莫海波,廖献勉.浅析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J].科技资讯,2011(29):75-75.

论文作者:武兴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武兴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