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盛范军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盛范军

(湖南省沅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益阳 413100)

摘要: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肺癌患者56例,均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56例病变均为孤立性结节样病变,直径不高于20mm;胸部多排螺旋CT技术检测确诊51例(91.07%);左肺27例,右肺29例;不同部位病灶,特征性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多排螺旋CT对于诊断及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均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技术;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活方式也随之逐年发生改变,诸多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转状态,比如肺癌。据医学调查统计,近几年来,肺癌患者的数量大幅度上升,而患者年龄段则不断下降,其可能性原因是很多患者生活方式随近几年来物质条件极大改善而逐步改变,既往吸烟史者较多,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导致肺癌发病率逐年提高。很多肺癌患者往往初起症状无特异性,待发现时,肺癌病变多已发展至晚期,因被建议定期体检,保证及时发现肺癌病变[1-2]。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肺癌疑似患者56例,均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检查,获得一定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小肺癌患者56例,男31例(55.36%%),女25例(44.64%),年龄35-70岁,年龄平均(50.93 12.77)岁,病程5个月-2年,病程平均(10.23 1.35)个月;按照病理类型分析,鳞癌19例(33.93%),腺癌13例(23.21%),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14.29%),小细胞肺癌9例(16.07%),未分化2例(3.57%),中低分化腺癌5例(8.93%)。

1.2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临床资料完整;(2)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生化检验,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结果;(3)精神系统无异常,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人格行为正常,能够与阅读文字资料;(4)入组前未接受任何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治疗措施;(5)能够耐受本次研究,研究中途无脱出;(6)本次研究对象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除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以外的其他类型肺癌,出现肺癌转移病灶,以及其他癌症的肺部转移病灶;(3)凝血障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4)不耐受本次研究,本次研究使用药物严重过敏者;(5)突发性全身严重感染,突发性外伤;(6)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1.4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多排螺旋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术前CT扫描仪器为西门子64排螺旋CT诊断仪,检查主要参数设置如下:(1)扫描电压设定,120KV;(2)扫描电流设定,80mA;(3)扫描矩阵设定,512×512;(4)扫描视野设定,35cm;(5)扫描螺距设定,1.0-2.0mm;(6)扫描层厚设定8.0mm;(7)扫描层距设定,8.0mm;(8)扫描范围设定,上限肺尖,下限肺底;(9)部分薄层靶扫描,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0mA。CT检查时,患者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均先接受CT平扫,再按照1.5ml/kg计算碘海醇用量,经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直接注入患者静脉,速度3ml/s,完成注射后再行CT加强扫描肺部。肺部多面薄层重建,重建参数设定如下:(1)薄层1.25mm;(2)重建间隔距离,1.25mm。动态增强CT扫描,高压注射器向体内注入碘海醇,用量80ml,注入速度3.0ml/s,分别在注入碘海醇开始后15s、30s、60s、120s以及300s进行CT扫描。

2.结果

56例病变均为孤立性结节样病变,直径不高于20mm:(1)瘤体直径在0.8-1.0cm内6例(10.71%),1.1-1.5cm者23例(41.07%),1.6-2.0cm者27例(48.21%)。(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胸部多排螺旋CT技术检测确诊51例(91.07%),误诊及漏诊5例(8.93%);左肺27例(48.21%),包括上叶17例(62.96%),下叶10例(37.04%),右肺29例(51.79%),包括上叶19例(65.52%),下叶10例(34.48%)。

不同部位病灶,特征性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1)病灶边缘,分叶较深12例(21.43%),浅分叶15例(26.79%);短毛刺39例(69.64%),长毛刺11例(19.64%),无毛刺6例(10.71%)。(2)磨玻璃样内部小泡征,5例(8.93%);内部不均匀质地,呈小颗粒状,16例(28.57%);细支气管征13例(23.21%);小结节状,瘤体内部质地均匀22例(39.29%);无钙化影。(3)胸闷凹陷征患者16例(28.57%);瘤体近胸膜端,呈线样影10例(17.86%),呈磨玻璃状晕环状影9例(16.07%)例;瘤体邻近区域聚集支气管以及血管,22例(39.29%)。(3)CT增强,瘤体内质地不均匀19例(33.93%),质地均匀37例(66.07%)。

3.讨论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患者数量已经超过5千万,年死亡患者数量超过21万,其中仅10%的患者顺利度过5年生存期,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3-4]。周围型肺癌源于肺叶以及支气管末梢,早期多被包裹于肺组织或胸膜内,多无胸膜浸润,而且淋巴结多无转移,多无临床表现,因此误诊及漏诊风险较高[5-6]。影响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1)既往不良嗜好史,如吸烟。(2)环境因素,比如长期接触重金属以及福尔马林等物质,空气污染。(3)放射性因素,比如电离辐射等。(4)肺部慢性炎症病史,比如肺结核病灶,但此类情况非常少见。(5)遗传家族史。

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因其具有分辨率较高,能够多平面重建影像,清晰反映肺癌病灶结构、位置、形态等数据,逐渐受到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本次研究中,5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比较,确诊51例(91.07%),而且能够清晰反映病灶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等信息。

总之,多排螺旋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卢静.探讨螺旋CT横断位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738-739.

[2]郑海平.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22):3319-3321.

[3]张枢书.东芝320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9):1193-1195.

[4]范德鸿.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84-2385.

[5]温学林.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21.

[6]朱向会,阮守宇,李群武,等.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西南国方医药,2014,24(7):763-765.

论文作者:盛范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盛范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