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国民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自经济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起着作 用。本文拟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对1981—1999年间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变迁、产业结构的 调整、从业人数、资本量、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活动、有效需求约束等因素进行分析。根 据经济增长的理论,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先构造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框架图(见 图1)。

由图1,再构造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计量模型:

LnY=a[,0]+a[*,1]LnI+a[*,2]LnS+a[*,3]LnL+a[*,4]LnK+a[*,5]LnAH+a[*,6]LR&D+a[*,7]D[,i]+ε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I表示制度变迁、S表示产业结构变动、L表示资本、K 表示劳动力、AH表示人均人力资本、R&D表示研究和发展资本、D[,i]表示有效需求约束虚拟变 量。 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 放扩大四个方面。产权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而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改 革集中体现在工业领域,因此非国有化率(FGYH)可以用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中非国有工业 的总产值(或增加值)所占比重表示,其公式:FGYH=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全部工业 总 产值(或增加值)。本文使用金玉国(2001.2)所用的“市场化指数”,其公式:SCH=生产要素 市场化指数[*]0.6+经济参数市场化指数*0.4。用市场化收入分配占GDP的比重(FCZSR), 反映经济利益分配市场化份额的大小,其公式为;FCZSR=(当年GDP-国家财政收入)/当年GDP ,(其中,国家财政收入包括债务收入)。本文采用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方 面 内容的对外开放指数即这三方面指标占GDP比重的加权平均数来代表对外开放的程度,其公 式为:DWKF=进出口总值/GDP[*]0.4+对外资产负债总额/GDP[*]0.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 资总额/GDP[*]0.3。根据上述制度变迁的变量、指标,可以测算出1981-1999年各经济制度 变量(见表1)。本文是将制度变迁作为一个因素,测度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用多元 统计的方法对非国有化率(FGYH)、市场化指数(SCH)、市场化收入比重(FCZSR)、对外开放度 (DWKF),进行主成份分析,并根据碎石图,选用第一主成份,其特征值λ[,1]=3.740,主成 份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为93.498%,说明主成份代表了原来四个因素的93.498%的信息。第 一主成份为F=0.983[*]FGYH+0.972[*]FCZSR+0.964[*]DWKF+0.949[*]SCH。为了保持量 纲的统一,将F进行加权,可得I=0.254[*]FGYH+0.251[*]FCZSR+0.249[*]DWKF+0.254[*]SCH。根据I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制度变迁的主成份得分,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1981-1999年中国经济制度变量及主成份得分值(%)

年 份 非国有化 市场化指

市场化收入对外开放

制度变迁主

率(GYH) 数(SCH)

比重(FCZSR) 度(DWKF)

成份得分(I)

1981 25.2 33.7

75.8 6.9

35.44

1982 25.6 35.6

77.107.4

36.46

1983 26.7 41.6

77.007.8

38.29

1984 30.9 45.8

77.107.4

40.31

1985 35.1 54.0

77.60

12.1

44.68

1986 37.7 56.1

79.20

13.5

46.61

1987 40.3 58.1

81.60

14.0

48.49

1988 43.2 61.3

84.20

13.7

50.59

1989 43.9 62.4

84.20

13.6

51.01

1990 45.4 62.0

84.20

16.9

52.12

1991 47.1 63.6

85.40

20.6

54.17

1992 

51.9 65.2

86.90

22.0

56.51

1993 56.9 64.8

87.40

22.7

57.98

1994 59.2 66.2

88.80

29.3

60.90

1995 66.0 65.4

89.30

25.3

61.56

1996 63.7 67.2

89.10

26.5

61.67

1997 68.4 67.2

88.40

27.8

63.01

1998 71.8 70.9

87.60

30.8

65.33

1999 62.6 69.4

86.70

33.5

63.07

资料来源:表中2-5列来自2001.2《财经科学》中“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 的贡献”一文,表中的制度变迁主成份得分是由主成份分析得来。

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经济发展。为了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选用了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作为经济结构的指标(见表2)

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经济年鉴》,《新中国五十年》,《中国统计年鉴》,并作适当 处理。表中人力资本额、R&D资本额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1-1995年来自2000.7《世界 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一文;1996-1999年根据《中国教育经 典》、《中国统计年鉴》以同样方法测算出来。

资本指在国民生产创造过程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量。而资本的形成,基本上反映出实 际参加的资本量(见表2)。

劳动力指参与国民生产活动的人。用从业人数,基本上反映出参与国民生产活动的人数(见 表2)。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训练、移民和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本文采用沈利生,朱运法(1997)的有关计算方法,即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数量取决于其所受 教育水平,大小等于在某个时期劳动者获得这样的教育水平所需要的国家教育投资,社会总 人力资本数等于全体劳动者所内含的人力资本之和。人均人力资本数为社会总人力资本数对 全体劳动者求平均而得(见表2)。

R&D资本是由研究与开发活动所形成的资本。R&D资本是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 知识去创造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关于R&D资本的测量采用刘遵义(1997) 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即用不变价的研究开发支出减去每年10%“折旧”后累积来测算R&D资本 (见表2)。

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以1981年GDP为100计算各年的定基增长率(见表2)。

三、经济计量分析

经济增长受制度变迁I、产业结构S、劳动力L、资本K、人均人力资本AH、R&D资本的影 响。这六个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为了全面分析上述六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LnY=C+a[*,1]LnI+a[*,2]LnS+a[*,3]LnK+a[*,4]LnL+a[*,5]LnAH+a[*,6]LnR&D+ε

对lnI、lnS、lnK、lnL、lnAH、LnR&D进行主成份分析,可得条件数,K′=5.661/0.0056 =1000.3,(5.661为第一特征值,0.0056为第六个特征值),由于K′>1000,存在着严重的多 重共线性,这样建立起来的回归模型稳定性差,会给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估计值带来 不稳 定性。因而不能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故采用一种有偏估计——主成份估计。

利用SPSS进行主成份分析:三个特征根之和所占比例达到98.50%,这说明了三个主成份代 表了原来六个因素的98.50%的信息,三个主成份分别为:

F[,1]=0.989[*]lnI+0.986[*]lnk+0.984[*]lns+0.982[*]lnAH+0.969[*]LnL+0.916[*]LnR&D

F[,2]=-0.103[*]LnI+0.394[*]lnR&D-0.187[*]lnL

F[,3]=-0.141[*]LnAH+0.109[*]LnL

利用FSP可得LnY与F[,1]、F[,2]、F[,3]的回归方程:

LnY=-6.178+0.281[*]F[,1]+0.222[*]F[,2]+1.771[*]F[,3]

(-17.776)

(28.837) (2.422)

(4.784)

R[2]=0.999,D.W=1.555,F=4723.121,并且每个解释变量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通过检 验将F[,1],F[,2]、F[,3]变换为原来的解释变量,得回归方程:

LnY=-6.178+0.2550[*]LnI+0.276[*]LnS+0.4238[*]LnL+0.28[*]LnK+0.0262[*]LnAH+ 0.3446[*]LnR&D

(1)

根据表1,表2和回归方程(1)可计计算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贡献率,其数值见(表3)。

表3

1981—1999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测算结果

年均 弹性

对经济对经济增

增长率 系数

增长贡献 长的贡献率(%)

国内生产总值 9.988

100

制度变迁(I) 3.7060.2250 0.833398

8.35

产业结构变动(S) 2.549 0.276 0.7035 7.04

劳动力(L)2.7450.4238 1.16331

11.64

有形资本(K) 18.540.281 5.209752.20

科技进步 人力资本(AH) 9.1680.0262 0.2402 2.40

20.72

R&D资本5.3220.3446 1.834 18.36

有效需求约束很难定量,为了分析有效需求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用虚拟变量的方法来 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分析有效需求约束对各因素的弹性影响,然后利用折线回归方 法分析有效需求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影响。

中国的宏观经济从1997年来受到有效需求的约束,可以这样定义虚拟变量:

D[,i]=1表示无有效需求约束,D[,i]=0表示有效需求约束。可得到下列回归方程:

LnY=-8.23+0.9625[*]LnS+0.7298[*]LnL

(-4.232)(3.560)(4.131)

+0.2489[*]LnK-.0267[*]D[*,i]LnS

(4.630)(-3.8115)

R[2]=0.997,D.w=1.581,F=1171.20,并且每个解释变量在显著性水平a=0.005下通过检 验。

方程(2)很好地说明了有效需求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有结构性差异。当D[,i]=0时,LnY=-8.23 +0.9625[*]lnS+0.7298[*]lnL+0.24[*]lnK;当D[,i]=1时,LnY=-8.23+0.9358[*]LnS+0.7 286[*]lnL+0.2489[*]lnK。根据这两个方程可得出,在劳动力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受到 有效需求约束的结构弹性系数比未受到有效需求约束的结构弹性系数大,即有效需求约束影 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降低资本的效率。

利用分段折线回归方法分析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设虚拟变量:

D[1,i]=1表示有效需求约束年份,D[1,i]=0表示无有效需求约束年份,可得到如下的分段回归

LnY=-4.27+0.291[*]lnL+0.3473[*]LnL+0.1067[*]LnAH

(-4.44) (2.8777)

(20.803)

(2.6207)

+0.3995[*]LnR&D-0.645[*](LnK-Gko)*D[1,i](3)

(6.5114)(-1.3855).

R[2]=0.9928,D.W=2.270,F=3620.567,并且每个解释变量在显著水平a=0.1通过检验。

上述回归方程中的GKO,表示1997年资本形成量的对数,上述分段回归方程说明了由于有效 需求约束资本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在1997~1999年间,LnY=2.338+0.291[*]lnL+0.2977[*]lnK+0.1067[*]lnAH+0.3995[*]lnR&D;在1981年~1996年间,lnY=-4.27 +0.291[*]lnL+0.3473[*]lnK+0.1067[*]lnAH+0.3995[*]lnR&D。根据这两个方程可以得 出:在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在受到有效需求约束阶段的资本对经济 增长弹性系数小于未收到有效需求约束阶段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即有效需求约束 会影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降低资本的效率。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由表3可以看到,制度变迁主成份得分每增加一个 百分点,国内生产增长0.225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4%。由表2可以看到,非国有化、市场 化、对外开放这三个方面有较大的制度创新空间,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该审时度势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2.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表3,产业结构对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弹性系数为0.276,它的贡献率为7.04%。从表1可以看到,我国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较大,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有效配置,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3.实物的资本积累是中国近二十年来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 2.15%。由前分析可知,有效需求约束影响实物资本的作用,因而在保持较高水平的储蓄与 投资的同时,必须扩大有效需求。

4.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精简机构,下岗分流,劳动者的就业受到限制,从而提高 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其值为0.4238,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1.64%。为 了发挥中国劳动力优势,在不断提高劳动力效率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劳动者的从业人数,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5.中国的经济结构层次较低,教育经费投入偏低,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在作用。但R &D资本作用较大,其原因是:近几年国家用于R&D的经费加大,经济结构处于升级阶段,科 研和发展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力资本和R&D资本所构成 的无形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不如有形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升级, 科学技术对经济贡献率将逐渐增大。因而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经济从外延到 内涵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强科学技术投资。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