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寻通信基础设施当中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规划的模块,进而提出通信基础专项规划方面的方法以及一些思路。文章把城乡规划的用地属性和网络覆盖的特点相结合来探讨城市通信工程规划以及网络特点对用户进行预测,同时做出容量规划,结合青岛的案例,探讨通信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通信基础;基础设施;规划和探讨;青岛市
1、前言
近些年来移动通信发展十分快速,信息化的水平提高也十分迅速,形成了多运营商共存的格局,并共同大规模的发展,这一切都和人们对于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离不开关系。现在各个运营商之间在竞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资源无秩序的建设过程,经常重复建设基站和局站,同时路面管道的破坏率居高不下以及通信资源的有限,都导致建设过程中通信设施难以进行同意规划,这就影响到了实际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的美观程度。
2、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意义:
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会进一步的对社会变革的速度产生加快作用,为我国的社会变革带来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将“互联网+”作为目前的主要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受到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在工业发展战略和措施上都更倾向于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虽说我国的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正在处于一种不断创新和改进的状态,通信行业也实现非常快速的发展。但在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的对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提升,就需要不断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缩短,从而起到提升销量以及减少研发成本的目标。从消费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媒介,在交易成本、消费结构等方面都会对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使用模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这也会进一步的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专项规划和提升,这不仅能够对实体经济的创造力以及生产力进行提升,还能够帮助互联网实现进一步的扩展,在更多的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3、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虽说从整体上现阶段已经建设完成的通信基础设施已经能够对已建成区域的现网用户需求进行满足,但与此同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作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不明确、现有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已经无法对新规划区域的信息通信需求进行满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电磁环境的宣传不足等问题存在。除去以上问题以外在通信技术设施建设规划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3.1资源成本高,资源利用率较低:
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成本比较高、利用率相对比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受到限制作用。从目前来说我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就是移动电信和联通,光缆建设总长度已经达到700多万公里,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光缆的长度还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这对于这些光缆的利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有很大一部分光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会对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性产生影响。
3.2管理上存在不完善和不科学之处: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工程建设,为了保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顺利的展开,一般要对整个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质量进行保证。但由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本身的一些特点,对其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困难非常高,会收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现阶段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是一定的管理不善问题,管理模式相对比较比较落后,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期间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直接对其建设的效果产生影响作用。
3.3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政规划相互脱离:
一般来说在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会更多的按照不同的运营商投资建设的要求来进行建设,从而进一步的对运营商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满足。但这种状况会使得运营商欠缺一种总体上的规划,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政规划出现脱离状况,两者无法实现一种协调统一。如果运营商在进行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和市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达成一致的协议,这也会使得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和城市发展相匹配,从整体上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4、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的要点:
在对《青岛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结合青岛已经编制了基站规划的现状将规划范围确定为为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对以上通信设施体系进行分析。
4.1通信机房
通信机房是指设置数据、传输等设备、增值业务平台、IT 支撑网络设备的通信机房。通信机房根据其重要程度划分为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接入节点机房。
(1)核心机房是指设置有长途出口节点设备及本地网关口局、汇接局、传输网核心节点、数据网骨干层的核心节点设备和数据汇聚层、重要等级IDC产品等设备的机房,例如城市至省层面的通信出口机房。交换端局、数据汇聚层、传输中继层设备、一般等级增值业务平台的通信机楼,如一个县的母局。作为省级或本地网的重要骨干传输节点、业务核心节点、主要网络出口。
(2)汇聚机房是指全业务运营网络中承担业务汇聚/收敛功能的节点机房,重点满足无线基站接入需求,同时兼顾部分综合业务接入需求,例如乡镇的汇聚机楼或城市里主要的汇聚节点机房。
(3)综合业务机房用于单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内业务收敛的普通汇聚节点,光缆从综合业务机房接出并采用环形、链型、星型等多种形式实现末端物理点接入,对应综合业务接入区。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为满足基站、广播电视、集团客户专线、家庭宽带及智慧城市等各类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城市区域或其它业务密集区,划分成多个能独立完成业务汇聚的区域。
(4)接入节点机房是指设置于建筑内部,为区域、小区和单体建筑提供通信业务服务用房的建筑空间,满足服务区域内无线基站、集客专线、家庭宽带、广播电视及智慧城市等各类业务的末端业务接入,按照全业务统一承载思路一体化规划,主要配置OLT、PTN、ONU、ODF等设备。
4.2通信管道
通信管道规划主要是结合市政道路以及城市功能区域规划进行通信管道路由和管孔数量规划,根据城市道道路以及城市工程规划、业务分布确定管道规划路由及结构,主要包含主干管道、次干管道、支路管道及末端管道。。
(1)主干管道:规划应重点考虑覆盖主干道路或部分次干道路,管孔数量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到骨干、汇聚等管孔需求,也要考虑接入主干光缆及沿路各类业务节点接入的管孔需求;为了提高管道的连通性和承载线缆的安全性,主干管道规划必须形成回路,尽少出现“死胡同”的管道;城市主干管道的结构通常可规划为“井”字形和“田”字形,或以这两种结构为基础进行演化,以上结构都属于网状结构的范畴,具有良好的管道连通度,为光缆的敷设提供了多种路由选择。
(2)次干管道:规划应主要考虑覆盖城市次干道路及部分支路;为了提管道的连通性,次干管道规划应尽力形成回路,尽少出现“死胡同”的管道;次干管道的结构通常可规划为 “井”字形和“田”字形,或以这两种结构为基础进行演化,以上结构都属于网状结构的 范畴,具有良好的管道连通度,为光缆的敷设提供了多种路由选择。
(3)支线管道:基本为末梢管道,规划的重点主要为业务节点提供光缆通道,但也可兼顾考虑整个管网的优化功能。支线管道管孔数的选取应综合考虑业务节点的覆盖密度、该段管道对光缆网优化的作用等因素。因不同区域的道路标准和业务点分布情况差异较大,支线管道的结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商业区、主城区的繁华区域,基站数量密集,集团客户多,应建网状管道网,如“井” 字型;在城市普通区域,主要为住宅用户,集团客户不密集,该区域内的接入管道,根据节点分布,可组成环型或树型;在大型的工厂或住宅,区域划分比较统一,基站数量不多,集团客户也很少或很集中,应根据目标节点分布情况,选择环型或链型结构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十字路口等重要路段应预留过路管道,实现管道对面侧的通信覆盖,减少后期过路顶管和道路开挖的几率。过路管道的位置首选十字路口或对面侧有重要楼宇或住宅区的位置。两个过路管道之间的距离应不超过 300 米。过路管道的容量不低于主管道的 1/3,且保证每家运营商至少有1孔以上。
4.3通信光缆
光缆网规划中应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关注设备网络的规划发展策略以及管道网的现状,适配设备网、管道网之间的衔接,注重各个层面的协调统一发展。光缆网络建设应基于机房、管道、光缆资源现状,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适度超前,按“整体规划、分层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光缆网的规划思路应适当超前,网络拓扑结构应满足3年以上的需求,光缆容量满足3-5年需求,采用分层原则。
分层:按照逻辑层、物理层划分。逻辑层结合各类传输网络设备和网络连接根据业务统一分层,全网统一规划划分;物理层结合光缆的网络架构进行规划,如骨干层、汇聚层(核心机房-汇聚机房光缆、汇聚机房间光缆(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的连接光缆))、有线接入主配线光缆层、有线接入层光缆(以一张光缆考虑,包括基站、集团客户、家庭客户等接入光缆)。
4.4光缆交接箱
光缆交接箱根据光缆网络的层次结构,一般分为主干光缆交接箱、配线光缆交接箱,主干光缆交接箱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配线光缆交接箱为配线光缆、接入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光缆交接箱规划重点关注主干光缆交接箱。
5、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方法探析:
5.1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
城乡规划过程需要保证城乡规划能够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并对整个城市局部地区在近期内对所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设施等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划,整个规划会涉及到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而我们对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含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等多个规划内容,从整体上来说也可以将通信技术设施规划归入到城乡规划中专项公共设施的范围内,在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和通信网络发展规划相结合,并且需要保证在规划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和城乡规划相衔接。而对于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来说,它本身是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乡规划中其它公共设施的重要成员,因此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应标准以及原则在对通信技术及发展要求进行满足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对城乡空间用地等相关要求进行满足。从整体上来说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需要将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点作为布局原则,并进一步对城市空间的用地要求进行明确,实现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空间用地的有机衔接,从而实现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一张图管理。
5.2规划目标
在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目标进行确定主要从城市规划和通信发展两个层面提出以下规划目标:
5.2.1从城市规划层面提出规划目标: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紧密相连,可以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综合性和专项法定规划中,从而进一步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属性进行明确,为其建设的通行权提供保证保障;减少在建设规划过程中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率。
5.2.2从通信发展层面提出规划目标:
从通信网络发展层面来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指导,并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合理布局进行实现,从而为城市功能、保障民生发展起到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5.3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内容: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以及规划过程中和城市空间布局保持密切的关联性。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的重点进行分析,需要进一步和通信行业特点相结合。由于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等通信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布局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可以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确定为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的相关标准、布局原则。
5.4用户需求预测:
不同的行政区规划发展定位会对通信产生不同的要求,可以从社会环境、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在对现有成熟地块抽样分析进行运用的基础之上和城市规划、人口发展等因素相结合,并将宏观和微观预测相结合,计算出准确的规划期内固定宽带及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指标,进一步实现对规划期内通信用户发展规模进行确定的目标。
5.6 规划布局原则及设置场景
5.6.1通信机房:
(1)核心机房按照每处容量80~100万端口的标准配置,采用独立式建设,需占地5000-10000平方米。为各家运营商共用,根据网络需求形成本地网核心节点机房“1+1”的目标格局。
(2)汇聚机房规划按照覆盖半径,同时考虑汇聚机房覆盖用户数进行布置。汇聚机房面积主要考虑传输设备、数据设备、配套电源、空调以及配套设备的安装。考虑各家运营商的需求并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保证机房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所在位置分为两类,一类采用附建式,需要设置在建筑的地面一层,所需建筑面积400-600平方米。
对新开发区域,汇聚机房选址采用独立占地方式。汇聚机房电信综合楼占地1500-2000平方米。
(3)综合业务接入机房应设置在建筑的地面一层,考虑各运营商的需求并为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余量,综合业务接入机房需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综合业务接入机房一般设置于服务区域中心位置,进出机房管道须具备 2 条不同的物理路由。
5.6.2通信管道:其中通信管道在大多时候都会和公路道路相结合在一起,顺着道路建设通信管道,其中在一些区域内部应该对通信管道或预留通信走廊进行同步规划,主要有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城市主干道路、次干道路、支路等区域。
5.6.3通信光缆:新建公共通信光缆芯数仅考虑满足近期接入用户的需求,根据以后用户发展的需求,光缆纤芯的使用情况,可不定期的对各层面光缆进行扩容。
5.6.4光缆交接箱新建设区以核心机房、汇聚机房为起点,光缆交接箱建设原则500—800米设置一处,满足发展区域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现有建成区域内光交距离末端接入点超过500米,需要增加光交密度,减少末端接入点接入距离,满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6.结束语
文章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将规划过程放入到城乡规划当中,链接到了其他有关的规划,有效的解决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选址等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而避免了重复建设,优化了社会资源,并提高了通信基础设施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苏雄生.(2016).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之基站规划探讨.电信快报(11),12-15.
[2]吴昊.(2016).城市无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的覆盖规划研究.通信世界(23),8-9.
[3]王乐,& 费杰超.(2017).内蒙古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管理经验与实施要点.内蒙古通信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集.
[4]王尚奇,王亚昕,& 潘三明.(2016).基于站址的联合规划方法探讨.移动通信(2),37-41.
[5]沈海红.(2017).基于城乡规划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初探.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8),164-165.
[6]陈刚,& 苏雷.(2017).铁塔公司通信基站专项规划思路探讨.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30(4),69-75.
论文作者:吴洁1,刘世波2,隋明光3,李雅龙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通信论文; 光缆论文; 机房论文; 管道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基础设施建设论文; 业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