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兰坪县金顶中心校 李戡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活动;开展措施
一、阅读教学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许多老师总是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作者、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教师要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之中的质疑学习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并想办法解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三、阅读环境的重要性
阅读环境是个硬条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因素,教师如能打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但可以愉悦了学生的心情,满足了他们的一定的好奇心,还能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每天在班级宣传栏上贴些或剪辑些与教学有关的有趣小故事或文章,让学生在每天的课间中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知识乐趣。此行,即可以吊起了他们的胃口,又可以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进一步有效地引领学生们走进阅读的乐趣中。
四、生活化阅读教学方法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传授阅读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的能力。1.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 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2.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六、借助多媒体设备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图文并茂,主要以教导传授小学生基本的人文常识及传统文化的资料为主,但是基于低段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h 动画、PPT课件以及录音带等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阅读道具。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对声、光、色的体验,协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与阅读内容相结合,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多媒体的运用,非常有助于学生深入到阅读内容中去,与阅读材料有关的声音或者动画或者是图片,都能使他们感觉身临其境,加深阅读体会。
七、多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反复地阅读,只有多读,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才能增强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学生阅读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阅读、分角色阅读等,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在阅读时,老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阅读更有目的性,更有层次感。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得到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英林.《再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6
【2】闫伟.《浅谈小学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
论文作者:李戡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方法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