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医院 518133
【摘 要】目的 对中药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并探讨个人意见。方法 以40例肝炎肝硬化为例,其中20例患者实施维生素类口服治疗,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实施中药制剂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制剂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肝炎;肝硬化
肝硬化的临床发病则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病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的结果,我国临床最常见的为肝炎肝硬化。肝炎肝硬化主要是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发展所得,在中医内属于是“黄疸”、“集聚”、“胁痛”范畴,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到肝、肾、胃等多个脏腑,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复杂[1-2]。本文则以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例,对患者的中医制剂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并提出个人建议。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10月实施治疗的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维生素类口服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8.6±10.2)岁。观察组20例患者实施中药制剂治疗,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8.9±10.1)岁.两组患者临床对比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维生素类口服治疗,给予B族维生素片500mg、维生素E 18mg以及复合维生素C片60mg,口服治疗,每天2次。
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冬虫夏草、桃仁、苦参以及丹参等十余味治疗,严格依照新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实施,依照患者临床病情实施相应治疗。中药制剂水煎口服,一天1剂,一天2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效果对比,其中包括ALT、白蛋白、球蛋白、AST、GGT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SS21.0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肝功能改善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ALT为(109±58)U/L、AST为(80±35)U/L、球蛋白为(34±3.5)g/L、白蛋白为(32±4.9)g/L以及GGT为(80±53)U/L,观察组患者的ALT为(120±49)U/L、AST为(80±41)U/L、球蛋白为(34±4.2)g/L、白蛋白为(32±5.6)g/L以及GGT为(81±48)U/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为(82±54)U/L、AST为(66±37)U/L、球蛋白为(33±4.2)g/L、白蛋白为(34±1.6)g/L以及GGT为(70±42)U/L,观察组患者的ALT为(71±32)U/L、AST为(31±16)U/L、球蛋白为(30±2.3)g/L、白蛋白为(38±3.6)g/L以及GGT为(50±31)U/L。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不大,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
2.2实例分析
李某,女,53岁,因腹胀伴双下肢负重1个月多来我院就医,患者长期具有间歇性胃部不适症状,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性检测发现:HbsAg、HbeAg以及抗-HBc均呈阳性;实施B超检查发现患儿出现肝硬化及脾肿大。患者中医症状为:面目色黄、眼眶发黑、尿黄、腰酸无力、睡眠质量差、双下肢浮肿。依照患者病史及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西医确诊患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诊断结果为:黄疸、阴黄、脾肾亏虚证。给予患者中药治疗,药方组成为:太子参、茯苓、黄芪、巴戟天、陈皮、白术、枸杞、仙灵脾等,以起到健脾温肾作用,并给予患者西药恩替卡韦片治疗,每天0.5mg,以起到抗病毒效果。自患者治疗开始之后2周到医院复查一次,依照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患者中药剂量,患者出现腹胀肢肿则机上玉米须、车前子以及大腹皮等;如果睡眠质量不佳,则加上龙骨、酸枣仁、夜交藤、牡蛎等;如果患者湿热内盛,则加上半枝莲、白茅根以及金银花等。患者在连续治疗6周之后,腹水消退,黄疸症状有明显减轻,连续治疗12周之后,双下肢水肿情况下消失,连续治疗52周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病情基本稳定,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改为“扶正化瘀胶囊”结合恩替卡韦治疗,到目前为止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严重情况。
3讨论
目前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各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均处于摸索阶段。依照中医理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及病机主要为病毒侵入人体,从而导致正虚邪盛,湿热未尽,加上血瘀症状,导致肝郁脾肾气血虚,因此在其治疗中主要以活血化瘀治疗方案,结合软坚散结治疗原则,另外也可以加上益气健脾、驱邪扶正、疏肝理气等,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4]。以上本文中的李某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加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抗病毒药物在应用中可以引起HBV病毒学及生化反弹,因此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肝功能衰竭或者肝细胞损伤情况,在患者治疗应用中必须要对患者临床症状定期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则需要更换药物或者停用,可以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药物治疗。患者中药治疗选用的是太子参、茯苓、黄芪、巴戟天、陈皮、白术、枸杞、仙灵脾等,在对患者抗病毒的基础上,实现中药的鼓舞阳气、健运脾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面色恢复正常,对患者病情及肝功能恢复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6]。
总之,中药制剂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仲霞,王立福,王葽等.益气破血行气通络中药对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1):5-7.
[2]苏立稳,刘宇,杨萱等.中西药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5):63-64,67.
[3]李福英,陈然,黎芬芬等.核苷类药物联合中成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30):96-97.
[4]姚希贤,姚冬梅.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45-248,252.
[5]何婷婷,薛博瑜,冯哲等.中医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现状[J].吉林中医药,2010,30(1):89-91.
[6]王灵广,朱叶珊.益气破血行气通络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60例[J].中国药业,2015,(10):106-107,108.
论文作者:许晓锋,杨从意,陈红旋,费雨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肝炎论文; 肝功能论文; 中药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制剂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