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入进行数学课程改革实践;聚集数学课堂,脚踏实地地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向着与新课程教材改革相适应的方向积极转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为途径,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激活数学教研工作系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切实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顽症,真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创新的乐趣而努力。从而推动我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理念
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创造力,把课堂的空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上时间还给学生。
2、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学习、研究和交流
各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好本学校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力争吃透其精神实质。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要与对实验教材的研究结合起来,尽可能使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能较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课程的总体目标、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和初中学段的内容标准,较好地把握数学学习内容中有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要求。对实验教材的研究要逐册逐章予以落实,要力求使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初步掌握所教教材的结构特点、每章每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目标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不当教材的复印者,不把教材当作圣经念。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集体备课,教材教法研究,要使初中数学教师对实验教材了如指掌:对不系统的数学知识如何安排;对探索性问题如何设计,需要补充的补充,需要完善的完善,需要调整的打乱重组。这样就增强了教师使用好实验教材的信心。
3、加强教学交流
各校数学组,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讨论、交流,达到培养教研骨干的目的。建好数学学科人才资源库、材料资源库,为各校数学教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努力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形成“数学教育研究共同体”,研究方向是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难点和困惑分析,教学资源共享等等,开始先以教材研究、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心得反思和论文为主,要求研究课教案必须有“教学设计介绍、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解剖教学案例,寻求符合学生现状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采取“研究课”与“常态课”“常规课”并存,多元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尽力与教师“同赴平常”“研究平时”。条件具备时,可尝试采用网络教研的方式,拓展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互动平台,进一步增加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机会,提升对课程与教学的感悟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推进校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高我区初中数学教学及研究水平。
4、加强教学流程管理
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试、辅导与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是手段,不是目的,备课要从教案设计为突破口,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着眼,在研究教法与学法上用功,在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上着力。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与落实,积极倡导教师集体研究基础教案与个体设计创新教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体现个性特色,增强备课的有效性。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和“满堂灌”的做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牢固树立效益意识,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地转换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提高自我监控和评价能力。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教师每一节可必须有规范的例题师范板书,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作业布置和批改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
(4)辅导
组织学习兴趣小组。采用独立思考+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谈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质疑,最后再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一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开展好数学课外活动,以课外促课内,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5、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建立良好组风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学教研组建设。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和展示、交流研究成果为主要活动形式,有计划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2)通过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数学教师的培训学习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建立数学教学研究课题组为组织形式,引导青年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推动课题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放开使用,以这些教师的培养利用为龙头,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他们的辐射作用。促使其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3)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提倡行动研究,通过数学教师的实践与反思,达到广大数学教师走上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的目的。教师可以反思下列问题:这节课是否如我希望的?上课时改变了计划中的哪些内容,为什么改变?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更成功,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从课堂入手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思考如何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进等问题,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论文作者:李茂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