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分析及技术方法论文_耿梓健

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分析及技术方法论文_耿梓健

冀中股份公司邢台矿地测科 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摘要:结合实际矿井运输大巷贯通工程,对贯通后的测量数据误差进行预计分析,找出影响贯通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建立地面专用控制网和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方法

一、贯通工程概况及要求

中部在副立井与北二斜井中间,贯距6173m;北部在北二斜井与北三斜井中间,贯距2998m。整个贯通测量设1个小三角网,井下导线9803m,井下一级水准7400m。根据寺河煤矿(东区)3号煤层巷道贯通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贯通测量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①贯通测量精度必须满足该项贯通工程的实际需要;②贯通测量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做到有效把控测量精确度;③贯通测量过程中要规范操作,尽量减少人为误差;④要求测量完毕采取抽检方式进行校验。

二、贯通精度分析

2.1中部段贯通精度

在分析中部段贯通精度时,首先对贯通误差进行预计分析。误差预计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井巷施工具体情况,中部段贯通误差分析采用立井定向投递点传递高程的方法,投递使用工具为钢丝绳;同时,在井下使用陀螺边进行加测,斜井和平巷的测量使用全站仪观测。考虑到井下巷道距离较长,在设置井下导线边长时进一步加设短边,长边设置长度约为200m,而短边设置长度控制在80m~100m,陀螺边设置在距离贯通点1/3位置。在此细化测量方案基础上,预计中部段在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的贯通误差分别为366mm和160mm,而实际误差分别为123mm和115mm,误差预计准确度较高。

2.2北部段贯通精度

由于北部段贯通工程主要是两个斜井之间的贯通,因此北二斜井和北三斜井测量方案为红外测距导线方法。具体在测量过程中,标高由三角高程导入,在平巷中设置一等水准。北部段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的预计误差分别为286mm188mm,而实际贯通误差分别为15mm和13mm。副立井到北二斜井、北二斜井到北三斜井之间的各项闭合误差。

2.3误差分析

+870m水平运输大巷的中部贯通工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贯通施工项目,测量工程任务量大、项目多,包括地面连接、立井定向、标高导入、测距导线、陀螺定向等内容。中部段巷道贯通之后,对此次贯通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在参考其他煤矿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地面连接误差、定向误差和井下导线测量误差的比例为1∶3∶4,三项误差占贯通总误差比例分别为1/8、3/8和1/2。由于巷道贯通测量中实际测量中线误差为115mm,按照上述误差比例,地面连接误差、定向误差和井下导线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分别为14mm、43mm和58mm。井下导线测量误差还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测角误差、量边误差,由于+870m水平运输大巷大部分巷道段较为顺直,导线主要为直伸形导线,测距边误差非常小,因此测角误差是井下导线误差的主要因素,测角误差影响贯通精度为58mm。

三、贯通测量中使用的技术

3.1陀螺定向技术

陀螺定向技术在贯通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精确度基本不受矿井深度变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贯通工程的精确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深井定向测量。当矿井深度过大时,井下的低温环境和大深度会对传统测量技术和仪器产生很大影响,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度,而陀螺定向技术得出的测量结果不会受矿井深度的影响,测量结果稳定而精确;二是控制井下平面。在巷道贯通工程中,对井下平面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测量方式是使用单支导线测量,测量结果精度较差,而陀螺定向技术能有效提升方位角等参数的测量精度;三是协助井筒安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巷道施工过程中,以陀螺定向技术为核心的陀螺仪,可以测量井下基点的情况,依据获得的测量结果能够帮助井筒定位合理的安装位置,辅助井筒快速、精确地安装;

全站仪在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全站仪可以在巷道贯通测量中实现三维测量,使测量工作更加便捷,其次,全站仪充分结合计算机运算能力和现场多种测绘能力,可以实现三维立体数据建立及自动化处理。最后,全站仪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计算机进行数据双向传输,将测绘所得的数据及时发送给计算机等终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数据的储存更加安全可靠。

3.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融汇了众多先进装备后发展而来的,它通常由全球定位系统、升降机构以及高清摄像头等部分组成,三维空间内的测量精确度更高、更便于控制,可以对工程实时进展实行详细检测及全面的覆盖。因此,把这项技术与其他测量装备相结合,可以形成更加强大、精确的测量系统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矿山工程。

四、提高贯通精度的技术措施

4.1建立地面专用控制网

该矿井地面资料一直使用20世纪70年代的勘测结果,但随着地下煤炭不断采出,煤层上覆岩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扰动,致使原先设定的三角点位置出现变动,因此地面控制网的可靠性会比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次+870m运输大巷贯通工程前,首先重新布设地面控制系统。在新设计的地面控制系统中,井田北部有11个点的地面小三角网,中部布设1条测距闭合导线。地面小三角网控制点经平差后,各个控制点位的权中误差在20″,最弱边相对误差和最弱点点位误差分别为1/62000、21mm。测距闭合导线近井点的点位误差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高程方向值分别为1210mm、1520mm、1009mm。此次重新布设地面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消除地面控制疑点,同时可保证控制网的统一性和地下贯通工程的高精度。预计中部段和北部段贯通误差时,地面控制网的多年测量平均测角误差选择3.4″,地面连接预计误差65mm,而实际测量得到的地面连接误差是15mm,这也充分证明提高地面控制网精度对保障贯通精度有重要影响。

4.2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精度

由于本次井下运输大巷线路较长,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测量控制中设置数量较多的导线测量点,工程导线测量任务非常重。在此次贯通测量中共布设90站7″导线,具体测量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a)严格按照测量方案及相关操作规定测量,同时做好系统方案分配,确保各个环节衔接顺畅;b)观测方法选择三脚架法,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对中和瞄准误差,同时对中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测量规程,对中误差在1mm以内,水平气泡偏斜一般不能超过半格;c)适量加大测量边长,这能有效减少测站的数量,避免各个测站误差的累加影响最终测量精度,可在测设200m长边后测设一组长度在80m~100m的短边。本次贯通测量工程中测角中误差为7″,对中误差控制在115mm以内,预计导线测角误差为174mm。分析测角中误差、对中误差、导线测角误差对贯通结果的影响,得到实际导线测角误差、对中误差分别为58mm、0.7mm,均在方案设定允许范围之内,说明导线测量控制措施成效比较明显

结语:

地面控制网是整个贯通测量的基础,其数据准确性对整个贯通工程施工和测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专用地面控制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贯通精度。加测陀螺定向边能够大幅度提升定向和导线的精度,若陀螺方位和导线方位互差比较大,需要采用平差处理。

参考文献:

[1]吕文广,张琳.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分析及技术方法研究[J].工业设计,2016(3):149-150.

[2]张帅超.浅析煤矿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6(11):159-160.

[3]王宇波,刘利.矿山测量中井下巷道贯通测量问题探究[J].西部资源,2017(1):115-116.

论文作者:耿梓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分析及技术方法论文_耿梓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