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观察论文_余芳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425006

【摘 要】目的 将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观察,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我院收治的90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余下45例心源性非猝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关于缺血性J波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观察后发现缺血性J波的主要形态有以下几种:①顿挫型,主要是由于R波显著下降而造成的顿挫图形;②尖峰型,J波多出现于心肌梗死部分所对应导联,形态较大、呈顿挫型,振幅较高,呈尖峰形;③驼峰型,多见于J点或R波降支,波幅较高且峰顶较为圆钝。观察组患者中有44例患者心电图中均能寻及缺血性J波,而在对照组中仅12例出现,两组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的比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具有极高的预警和诊断价值,因此临床可行性高。

【关键词】缺血性J波;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可行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ischemic J wave as a predictor of sudden cardiac death,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May 2016-2018,5 menstrual our hospital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heart medicine,including 45 ca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remaining 45 cases of cardiac sudden death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on ischemic J wave results in the differences. Results in this study,after observing the patient's ecg,we found that the main forms of ischemic J wave were as follows. The peaks of tendons and J waves mostly appear in the leads corresponding to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which are large in shape,in cadence,high in amplitude and in spiking shape. The hump type was more common in J point or R wave with a higher amplitude and a more rounded and obtuse pea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44 patients were all able to search for ischemic J wave in the electrocardiogram,while only 1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ppeared. The proportion of ischemic J wave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s a predictive factor of sudden cardiac death,ischemic J wave is of high value in early warning and diagnosis.

[Keywords] ischemic J wave;Sudden cardiac death;Predictive factors;The feasibility of

心脏性猝死是临床上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急性发作,并在不超过1h之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主要表现的自然死亡,此类患者发病的临床主要表现有:死亡发作骤急、毫无任何征兆、属于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2]。研究指出心源性猝死患者其生前绝大多数都已经患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心脏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虽然临床通过药物、手术以及护理干预来尽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猝死的发生往往都是无预警且抢救时间非常短暂,这就使得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难以奏效[3]。心电图诊断是目前临床对心脏疾病诊断的常用方式,尤其是早期预警性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4],本研究故将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观察,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我院收治的90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余下45例心源性非猝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60.18±4.52)岁;心律失常5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4例,心肌病9例,心瓣膜疾病5例。对照组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60.23±4.45)岁;心律失常6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5例,心肌病8例,心瓣膜疾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办理住院后第一时间先利用日本光电9130P12导联心电图仪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再采用迪姆DMS-300-4A 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其进行24h的连续动态监测。邀请2名副主任医师对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是否出现缺血性J波进行鉴别和确定。

1.3诊断标准

缺血性J波的确诊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J点抬高并形成J波,振幅需要超过0.1mV,时限需要超过20ms;②能够在2个或2个以上的导联中寻及J波;③QT间期在350-440ms的正常范围内,或者QT间期处于≤350ms,同时存在T波高尖;④J波抬高并与ST段和T波的上升支重合,同时弓背向下抬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 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J波在心电图上的形态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观察后发现缺血性J波的主要形态有以下几种:①顿挫型,主要是由于R波显著下降而造成的顿挫图形;②尖峰型,J波多出现于心肌梗死部分所对应导联,形态较大、呈顿挫型,振幅较高,呈尖峰形;③驼峰型,多见于J点或R波降支,波幅较高且峰顶较为圆钝。见图1。

3讨论

心源性猝死是临床猝死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发病突然无法预料,一旦发病若抢救不及时则结局令人扼腕临床较为棘手,张海涛[5]等在研究中指出我国每年约50万人均因心源性猝死而导致死亡,居全球之首。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工作生活压力和节奏的加快,使得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年龄也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人身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因此临床需要找寻更为准确有效的相关指标来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预测。

患者冠状动脉因阻塞或功能性痉挛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时,心电图可以新出现J波或原来存在的J波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时,称为缺血性J波,是近年来广受国内外临床医师所关注和重视的能够揭示和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6]。目前临床认为缺血性J波的发生的离子流基础是瞬时外向电流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了心内膜和心外膜复极早期动作电位的1位相切迹增大,甚至导致2位相圆顶消失所形成[7]。故缺血性J波的形成能够较为及时、敏感地反映心源性猝死的形成、发展。本研究表1结果中确诊为心源性猝死的观察组患者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高达97.78%,远远高于非猝死的对照组的26.67%,这与黄少娜[8]的研究结果相近,充分证实了缺血性J波作为预测因子的价值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当加强对其缺血性J波的鉴别和诊断,这对预防和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洁莹,张翠霞,吴丽华,等. 预警心源性猝死的缺血性J波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7):3423-3424.

[2] 徐艳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J波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93-94.

[3] 王振海,石桂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129-130.

[4] 周绍章,雷旭艳. 动态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153-153.

[5] 张海涛,张树龙.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指标[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39(5):507-509.

[6] 郭继鸿. J波综合征:缺血性J波[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5):328-331.

[7] 吴蔚,杨希立,刘宇清,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22(4):254-255.

[8] 黄少娜. 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观察[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5):333-334.

论文作者:余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缺血性J波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可行性观察论文_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