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勒斯坦论文,阿拉伯论文,以色列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古代
1.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
公元前20世纪后期,海上民族腓力斯丁来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定居。在希腊语中,“巴勒斯坦”意思是腓力斯丁人的地方。
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地区有多种民族存在,主要有迦南人、喜克索斯人、哈卑路人、腓力斯丁人等,他们在这里建立村落,有自己的文化,这在《圣经》的“民数记”与“出埃及记”两章中均有记载。
2.希伯莱人进入巴勒斯坦
前20世纪中叶,一支“渡河而来”的游牧部落先于腓力斯丁人来到巴勒斯坦,他们是希伯来人的祖先,《圣经》中说:希伯来人进入巴勒斯坦时,曾遇到迦南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与迦南人融合并逐渐定居下来,住在死海以西山区南部的称为犹太人,住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称为以色列人。所以严格地讲,以色列的祖先是古代巴勒斯坦的外来移民。
3.现在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土生土长的原有居民
现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祖先是古代迦南人、腓斯丁人及其他早期部落的后裔。
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崛起,阿拉伯穆斯林来到时, 当地人改信了伊斯兰教,并与阿拉伯人同化,少数外族穆斯林则被当地居民同化,成为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
4.希伯来王国的建立
前10世纪左右,希伯来人和腓力斯丁人发生矛盾,兵戎相见,结果希伯莱人把腓力斯丁人逐出境外,合并了北方地区,定都耶路撒冷,成立了希伯来王国,称为以色列—犹太国。开国君主是犹太部落首领大卫,继任者是大卫儿子所罗门,《圣经》称他为英明之王。他统治时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尚属明智,但也有区别,如以色列人可当车兵长、马兵长甚至军队统领,非以色列人就只能从事其他职业。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希伯来王国衰败灭亡。
二、犹太民族遭难时期
前928年,因社会发展不平衡,犹太民族第一次遭难, 希伯来王国分裂成两个国家,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当时北部已进入农业社会、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但南方仍停留在游牧社会,主要从事畜牧业,经济落后。因此,彼此间经常发生争斗,严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招致外患频繁。
前722年,两河流域的亚述王国消灭以色列国, 俘虏王室及臣民2.7万多人,迁往两河流域。
前586年,两河流域的新巴比伦国攻占了犹太国,把犹太贵族、 工匠及一部分牧民掳到巴比伦,史称“巴比伦王国”。希伯来王国从此不复存在,犹太人沦为奴隶,受异族压迫,极为悲惨。沦为奴隶的除犹太人外,还有部分能工巧匠,他们是当地的原有居民,也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巴勒斯坦被巴比伦王国统治50年后,犹太人开始第二次遭难。这时候的巴勒斯坦被波斯王国统治,波斯国王释放了犹太奴隶,扶植受其操纵的神权政体,形成犹太教。几经变迁,到塞琉王朝,犹太教被认为非法,因而激起民愤。犹太人马卡比领导起义,成立小王国,称马卡比王国,这是在希伯来王国灭亡之后重新出现的犹太国家。
前64年,罗马帝国势力来到巴勒斯坦,马卡比国王蜕化为傀儡,罗马统治者实行苛捐重税政策,采取武力掠夺手段。前4年, 犹太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但遭到罗马人更加野蛮的镇压。罗马人烧毁了所有起义的城镇,用十字架上钉死了全部被俘的起义者。
66年,巴勒斯坦再次出现大规模的犹太人起义,史称“犹太战争”。这次起义虽坚持了4年之久,但结果与上次相同。 罗马军队残酷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他们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后,把被俘的起义者全部都钉死在十字架上,当地居民被卖为奴隶的约有7万人。 犹太人从此被迫散居世界各地。
三、阿拉伯帝国时期
阿拉伯帝国建立初期,和东罗马帝国多次发生冲突。633年, 阿拉伯军3万人,分兵4路,自半岛出发攻打叙利亚,于636年8月20日取得决定性胜利,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势力,将原大叙利亚分为巴勒斯坦、约旦、大马士革和霍姆斯4大军区。
638年,穆斯林大军包围了耶路撒冷, 城中基督教大主教代表居民向阿拉伯人投降,哈里发欧默尔来到耶路撒冷,向当地居民约言如下:
阿拉伯穆斯林保证城中居民有生命财产和教会的安全,不毁坏或强占教堂,不对教堂、十字架或人民财财造成任何损害,禁止干涉居民或强迫他们变为穆斯林……
四、十字军占领时期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生于1089~1099年间。1099年6月7日,十字军兵临耶路撒冷城下,7月15日,城破,手无寸铁的居民遭到屠杀。 十字军在此建立了一个小王国。
1187年萨拉丁素丹组织当地人民反抗十字军入侵,取得决定性胜利,将整个巴勒斯坦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
1189~1192年,由德法英3国联军组成的十字军,水陆并进, 攻打阿卡,战争持续两年,最后双方终于签订了和约,根据和约,穆斯林为基督徒至耶路撒冷朝圣提供方便,十字军则引军撤退。
127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法英联军先水路至突尼斯,在迦太基登陆,然后循陆路直奔巴勒斯坦,后因军中传染疾病,死亡甚众,故虽于1271年抵达巴勒斯坦,但一无所获,无功而返。
五、奥斯曼统治时期
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将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地区逐渐并入帝国版图。奥斯曼帝国时期,阿拉伯文化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被称为阿拉伯历史的黑暗时期,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同受其害。
一战期间,英军进兵巴勒斯坦,建立英军占领制度,局部政权属英国人。
1918年10月20日,奥斯曼帝国在英舰上签订和约,承认巴勒斯坦等地归英法协约国占领。
六、当代阿以冲突
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的负责人,称“英王陛下赞成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这封信实质上是宣布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政治支持。此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到总人口的10%,但随着贝尔福宣言的发表,出现了犹太移民高潮。在1/4世纪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增加了12倍。
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心思想是锡安主义,即“一个民族要建立一个国家”。这股思潮不但为犹太人所拥护,而且还曾风靡西欧国家。锡安主义者强调2500多年前曾存在过以色列国和犹太国,煽动犹太人从世界各地移居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
实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是1920年4 月协约国最高会议决定的,由英国政府具体执行。英国是巴勒斯坦的行政当局。但它并没有履行委任统治书的规定,而是偏袒犹太人,故意违背当地居民的意愿,强行向该地移民,使犹太人大量拥进巴勒斯坦,人数很快从1/12升到1/3。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勉强凑足2/3的多数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阿以战争爆发, 以色列人在这场战争中占了上风,阿拉伯人遭受失利,被以色列多占了6750平方公里的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
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分兵4路,侵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 又占据了大量的巴勒斯坦土地。
第三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惨败。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军队先胜, 以色列军队后来得势。10月23日实行停战,对阿拉伯人来讲错过了理想时机,对以色列人来讲停得太早。这场战争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帮助。
4次中东战争使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逃往他乡,散布世界各地。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处境十分悲惨,生活来源全无,他们经常蜂拥到能找到工作和获得食物的部门,希望得到救济,寻回失去的一切。
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给世界和平和阿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色列前领导人梅厄夫人认为,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阿以双方的,她说:“以色列不能永远依赖盟友美国”,弦外之音是以色列的安全应建立在和邻国的友好基础上。
进入90年代,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僵局被打破,在世界和平的大气候下,经关各方的努力,双方终于走到了谈判桌前,给中东和平带来了曙光,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平共处,专心致力于自己家园建设的日子是终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