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当前研究生扩招和培养机制改革的形势下,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培养功能凸显更为重要。面对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认识不到位、岗位设置不合理、工资报酬低、制度不完善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三助一辅”工作的具体对策,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字:三助一辅 培养功能 统筹协调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扩招的同时培养质量却在相对下滑,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改革亟需推进加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势在必行。“三助一辅”工作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激发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和管理,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一、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一)“三助一辅”内涵
“助教”是指研究生承担相应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指导实验课,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
“助研”是指研究生协助导师或在课题研究中从事资料收集、社会调查、文献检索、科学实验、理论研究等工作。
“助管”是指研究生承担学校党政机关和教学教辅单位的辅助管理等工作。
“一辅”是指研究生担任本科生或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协助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日常工作。
学生通过参加“三助一辅”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并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
(二)“三助一辅”功能
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三助一辅”工作意见中要求进一步强化“三助一辅”的培养功能,改进和加强管理服务,对于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功能。
研究生参加“三助一辅”工作,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与沟通等能力,在岗位的锻炼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提升其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2、经济补贴功能
院校依据“三助一辅”的工作内容与研究生履职的具体表现,按月支付给研究生一定酬劳,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在读研究生而言,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3、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补充功能
目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各部门的工作较为繁重,而教职人员相对紧缺,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研究生参与院校相关工作,可以发挥其智力密集的优势,为院校的相关工作发挥一定的协助作用。
二、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功能发挥差
纵观当前高校中在开展“三助一辅”工作情况,有部分领导、导师、教职工没有将 “三助一辅”工作的内涵和多元功能价值认识到位,仅仅认为研究生的“三助一辅”工作是一种“勤工助学”行为。因而只从自身的工作需要安排和管理工作岗位,没有从研究生培养的全局着眼,缺乏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忽视了在“三助一辅”工作管理过程中起到的重要的教育作用。
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生自身也对“三助一辅”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一些助管工作例如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岗位“太琐碎”、“不值得”,从而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将“三助一辅”工作作为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使得很多高校的“三助”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分布不广泛
在多数高校中的“三助”岗位设置的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在校研究生对“三助一辅”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类型单一,校内、校外发展状况不平衡,岗位大部分为校内岗位缺少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技术推广、校企合作等领域的涉及,同时,校内岗位类型分布也不平衡,以文科类院校为例,助管岗位数量偏多,而对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更重要的的助研和助教岗位偏少,而理工类院校则情况相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生不能够根据个性需求和发展需求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助一辅”多元综合功能的发挥。
(三)工作报酬低,缺乏吸引力
工作报酬太低,缺乏吸引力也是高校内“三助一辅”工作开展成效不显著的原因。尤其是在地方院校,专项经费和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用在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方面的经费更为紧张,甚至一直在沿用多年前的标准,资助力度十分有限,报酬水平也普遍低于参与社会兼职工作的水平,许多研究生参加‘三助一辅’工作一个月的岗位津贴大大低于社会兼职工作的收入,由此导致研究生缺乏工作热情,更多的选择参与社会兼职而不愿意从事校内的“三助一辅”工作。
(四)管理协调制度不完善
“三助一辅”工作涉及的部门与教师较为广泛,许多高校出台了具体的制度政策并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三助一辅”工作。但具体到岗位选拔、培训、指导、考核等细节工作时,就存在管理缺位、职能缺位的情况,忽视对本部门“三助一辅”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更加缺乏深度的管理和协调,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三、研究生三助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认识,增进培养功能
“三助一辅”工作在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工作中意义重大,是研究生培养工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学校各方的高度重视。首先学校层面要提高认识,加大对研究生“三助” 工作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使“三助一辅”工作深入人心,必要时加大激励,取得各部门和教职工和研究生自身的广泛认同,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研究生要充分认识参加“三助一辅” 工作对个人专业学习、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设置岗位,丰富工作内容
高校相关部门要更加合理安排,科学设岗,满足学生需求,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不同岗位工作细节要分类处理,如助研工作要避免单纯服从科研任务需要和工作内容的简单重复; 在助教工作中,要在承担作业批改和一般答疑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和充实内容; 在助管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将实验室管理、学生咨询服务等纳入工作范畴; 在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在指导的基础上尝试将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等部分工作交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三)提高工作待遇,加大资金保障
要统筹多方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加强对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资金保障力度。学校要鼓励导师多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允许助研报酬从课题经费和相关资金中作为成本开支。同时鼓励学院自筹经费设立助管和助教。在岗位津贴和教学科研奖励分配上适当提高待遇。借助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设立“三助一辅”基金。通过联合办学、共同开发等途径,鼓励研究生多参与企业课题的完成,从企业拨款中获取“三助”酬金,有效提高研究生“三助”待遇。
(四)规范完善制度,统筹协调管理
“三助一辅”工作涉及院校多个职能部门,需加强协调和细化管理。同时还要统筹学校、院系、导师和研究生四者在“三助一辅”工作中的关系,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应合理分配权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项权利和义务在学生、学院、用人单位(导师)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切实保障“三助一辅”参与各方权益。
首先各用人单位应明确岗位选拔要求,引导研究生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与“三助一辅”岗位工作相结合。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确保各用人单位落实对上岗研究生的培训指导。再次研究生院作为研究生日常管理与培养的主要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研究生“三助一辅”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上岗考核制度。月末由各用人单位根据参加“三助一辅”研究生的履职情况、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向研究生院报送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其参加“三助一辅”工作的劳酬。以公正、公平的考核促进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保障研究生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综上,“三助一辅”工作必须考虑到研究生在此岗位上学有所用,真正起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实现其培养功能。
参考文献
[1]罗英华,许丽红. 培养机制改革后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以复旦大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7:45-49.
[2]康小珊,宫照军,杨婷婷. 论研究生“三助”工作的作用、问题和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4-108.
[3]梁涛,雷世富,王忠海. 培养机制改革下研究生“三助”功能及实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10-13.
[4]史少杰,周海涛. 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问题及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3:20-25.
论文作者:闫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工作论文; 研究生论文; 岗位论文; 功能论文; 助研论文; 导师论文; 能力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