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在最初的煤矿开采中,并没有加强对煤矿资源储备的重视,一味的对其进行开采,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在开采过程中,也缺少科学的开采技术、使得煤矿开采工作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虽然,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开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地质勘探不精确等问题,煤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仍然很高,对煤矿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损失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在煤矿开采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将伤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特征;防治措施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进程正以经济一体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类活动已成为强大的地质营力,参与到自然地质作用之中,共同作用于地质环境,打破了地质环境的原有平衡,使地质环境所受影响和压力日渐明显,环境保护和灾害的防治等有关问题愈加突出,甚至直接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特别是,煤矿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性是制约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能有效地反映煤矿地质灾害特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是目前较为突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1、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1.1客观原因
在对煤层开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采空区不断增大,这样的开采环境打破了煤层顶底板岩层原有的平衡状态,由于受原岩应力的作用,顶底板岩层会发生变形破坏,同时引起地表沉降、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在水体下采煤时,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会造成煤层顶板变形,产生严重的岩层裂隙,造成水体赋存环境改变,引起水体与采煤工作面的贯通,发生矿井突水事故,这些地质灾害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是人们不可改变的,但是可以通过控制工作面推进速度、煤层开采高度,采空区处理方式等方法控制地质环境的改变程度,从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1.2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煤矿企业领导人及工作人员。许多煤矿企业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忽略了控制地质灾害的重要性,未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导致煤矿出现了顶板冒顶、突水、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产能结构优化政策的实施和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建设,煤矿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障煤矿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
2.1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总结后可以看出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煤矿的开采作业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开采,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开展灾害预防工作。其二,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单方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产量最大化,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科学安全的开采方法。其三,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多年前,一些农民也加入到了煤矿开采的队伍中,并留下了一定的灾害隐患。其四,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不科学的管理和不规范的开采,最终引起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2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不可预见性是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之一,所以在处理矿山的关闭时,很容易就会留下灾害隐患。其主要灾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坍塌等,更有可能引发山体开裂和滑坡等较为严重的灾害。这一类灾害往往不会很快发生,而会在矿山关闭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如果这类灾害发生,便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伤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露天开采的煤矿在闭坑后同样会引发诸如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寻其缘由,主要是因为露天开采过的煤矿在进行回填时,容易产生高度差,并且矿坑越深,越容易产生高度差,这便是酿成灾害的罪魁祸首。
3、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3.1山体滑坡。由于煤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会堆放大量的矸石,这些矸石严重破坏了山坡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是造成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3.2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由于煤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空区地下水,这种做法会使得地下水分布变得极为不均衡,从而使地下空区出现水力坡和大面积降落漏斗的现象,从而引发地面沉降和地面坍塌。
3.3瓦斯突出。由于煤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会将地下煤矿储气封闭系统进行破坏,从而使得瓦斯气体不能游离和吸附于密闭的煤层缝隙中,进而产生瓦斯突出的灾害现象。
3.4矿井突水。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灾害就是矿井突水,因其具有涌水量大和水势凶猛以及损失巨大等特点,所以应当得到更高的重视和更有效的预防。
3.5泥石流。煤矿矿山发生泥石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及到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害煤矿矿山周围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由于煤矿矿山的地质环境差,矿山废渣、尾矿的乱堆乱放,缺少了规范的管理,在汛期暴雨来临时,很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3.6煤矿矿坑突水。煤矿矿坑突水现象常常发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以煤矿山为主,发生的突水事故多数是由于对煤矿进行滥采乱挖造成的,给矿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4、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1进行科学开采,制定防治计划
煤矿企业应该及时制定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高煤矿开采量的同时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首先要在开采初期进行科学开采,有效制定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矿山开采初期,经常缺乏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开采方式,部分传统的煤矿企业比较信赖于传统开采技术。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虽然简单容易掌握,但是由于理念老旧经常会忽视矿工的人身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进而会给煤矿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看来,要想有效防止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煤矿企业应该更新开采技术的理念,然后改革挖掘过程的管理方式。科学的挖掘技术可以降低有害物质的产出,提高开采数量,同时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4.2注重瓦斯抽取,防止瓦斯超标
瓦斯就是我们俗称的煤气,瓦斯是在堆积成煤初期形成的,在矿洞中达到一定能浓度时,会危及到矿洞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严重时会发生爆炸。瓦斯泄露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降低矿洞中瓦斯的含量迫在眉睫。首先要在开采的初期对空气中的瓦斯进行侧量,尤其注重洞中深处的瓦斯测量,严格防止瓦斯的含量超标。瓦斯的含量侧量是矿洞安全检侧的基础性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完善的检侧体系,防治矿洞中瓦斯的严重超标。
4.3做好测量工作,明确地质情况
矿山开采初期,经常缺乏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开采方式,部分传统的煤矿企业比较信赖传统开采技术,做好测量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煤矿地质灾害诱因繁多,有的是煤矿挖掘的过程中,比如说开采深度过度,从而使矿石频繁出现裂纹、气孔冒抱和地表地理位置的变化。对矿洞周围环境进行仔细测量,会大幅度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同时还可以掌握矿洞里的具体环境质量。对周围环境的掌握具体,也可以在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时做出有效应对,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煤矿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地质灾害在各个国家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问题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聚焦关注,地质安全研究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减少煤矿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可以根据煤矿地质灾害的相关特征,有效地避开灾害的侵扰。煤矿企业应该及时制定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高煤矿开采量的同时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于震.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65.
[2]陈素彬.探析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17,03:84-85.
[3]祁建虎.浅析煤矿地质的灾害特征及预防措施[J].科技展望,2016,32:29.
论文作者:王宏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煤矿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灾害论文; 瓦斯论文; 发生论文; 地质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