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节数学课上突发的学生讲话事件,将教师的思绪拉回了几年前。作为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曾经处理事情方式让自己心存愧疚,而今却能放弃所谓的师者尊严,向学生道歉,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学生,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道歉 尊重 理解
上星期的一节数学课上,几次我转身面对黑板的时候,总是听到有细碎的声音传来。我不禁皱了皱眉头,转回去想看看究竟是谁。声音像是从教室里靠近窗户的第四组发出来的,我的眼光最后落在了DD身上,她的整个身体侧向她的同桌一边,满脸的不高兴。我盯着她,发出警告:“认真听讲,不要讲话!”DD极不情愿地将身体回正。
DD平时总是大大咧咧的,性格直爽,学习上不像别的女生那么勤奋刻苦,总是自我感觉不错。在家里父母对她苦口婆心,严加管教,她却和父母顶撞。这家伙表面上对我还算尊敬,但在周记里直呼我“老汪”不说,还对我平时管理班级的行为进行“控诉”。好在在班级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在宿舍同学的帮助下,她也在慢慢懂事,开始在周记里向我主动汇报探索适合自己数学学习方法的过程。可这个学期刚开学,她就又“原形毕露”了。不行,我得单独提醒她。
一下课,DD就跑到第一组的YY那里聊天。“DD,刚才上课怎么讲话啊?要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我没有讲话啊!”DD反驳道,教室里的男生哈哈大笑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刚才脸都转向你同桌,不是你讲话谁讲话?”“我就是没有讲话!”DD的态度非常不好,教室里的几个男生偷偷地笑。“DD!你什么态度?”我忍不住吼了起来,“我就是没有讲话!”DD仍然重复着那句话,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提醒你是为你好,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父母和老师,不要再期望别人会容忍你。”我生气地扔下这句话,径直回到办公室。
冷静下来,我的理性告诉我可能真的冤枉她了。虽然DD说话是直来直去,但是却不撒谎。私下找到她的同桌和附近的同学,大家都说上课时好像没有听到她讲话。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这份愧疚感瞬间将我带回到了七年前……
那年我教初三,我的第一届学生。刚工作,自我要求很高,对学生们也要求极严。现在想想,那时候确实少了些女性的温柔,很多时候并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学生们对我只有敬,却没有爱。那段时间准备参加教学比赛,需要录课,只能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我觉察出有些男生的脸上露出不愿意的表情,考虑到录课的效果,我采取了自愿的原则。“不愿意去录课的同学举手。”有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举起了手,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突然看到他也举手了,心里一阵凄凉,凄凉的尽头是绝望,无数个绝望瞬间聚拢成愤怒,我对他咆哮起来:“JW,你给我站起来!你怎么也不去?太令我失望了!”学生们被我突如其来的怒吼吓住了,大家都害怕地低下了头。JW满脸通红,缓缓地站起来,声音沙哑而低沉,“老师,我今天咳嗽得厉害,怕影响录课的效果,对不起。”我惊愕了,犹如遭到了电闪雷击,我觉得自己太自私,觉得自己太丑陋。我不记得我是怎么离开教室的,一直到现在,每每回忆温柔地不经意间掀开这段往事,我都会对JW心存愧疚,是啊,我欠他一个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
这次,我不会再让道歉成为遗憾。晚自习前十分钟,我在全班郑重地向DD道歉,DD的眼神很温柔,从未见过她如此温柔的眼神。其他同学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在上周的周记中,DD和我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她在周记中这样写道:
这一周和汪老师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汪老师背身写字的时候忽然说有人讲话。我这个人有一个条件反射,如果老师批评有人讲话不是我的话,会觉得不可思议居然不是我,会有一种强烈心情反应,但如果是我,会觉得很尴尬马上闭嘴,所以我很清楚到底是不是我。我知道不是我,便没有放在心上,但下课汪老师突然说是我,我便有些措手不及,继而便暴怒。我从小就很讨厌别人冤枉我,是我做的我会认,但不是我做的坚决不认。于是就顶了回去,但汪老师把我骂了一顿,那我的脾气就上来了,所以才会那样。我甚至打算上课不给我写作业,不给我说话,那我就睡觉给你看,总顺遂你意了吧!
但那天汪老师跟我道歉后,我也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觉得我也有错,不应该直接顶回去,而且脾气也太硬,这样搞得大家都不好看。更何况老师也是人,也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作为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而不是去拆老师的台,所以在这里跟老师道个歉。
合上周记本,我的内心充满幸福。这一次,我没有让道歉成为遗憾,没有再让一个心灵受伤。曾几何时,我们自己也是学生,也曾有过被老师误解的经历,然而当我们成为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时,却早已忘记了当年小小的自己心中那份委屈。或许正如肖川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专制者,只是有没有机会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受过民主思想的洗礼,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民主生活,我们的性格中或多或少携带者专制主义的病毒。”只有打破传统思想,放弃所谓的师者尊严,蹲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学生,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过去,又能反观现在的自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苏] 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肖川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8。
论文作者:汪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老师论文; 学生论文; 讲话论文; 对我论文; 大家都论文; 周记论文; 教室里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6期论文;